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总结

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总结

2018年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总结
根据 2018年光明学校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一年来,我校教职工不论是在参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之余,都不忘理论学习。

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导读与讨论、读原文与谈体会相结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职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如2月4日下午,浦东新区教发院陈家昌教授应邀来到三署光明学校为全体教职工作题为《论语》与师德的讲座。

从书写古汉字呈现中国文字之义理美,到品评《论语》经典语段感悟其中思想之精邃。

陈教授凭借深厚的学养及生动风趣的表达方式将这一文化主题解读地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让在座的老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对于修身育人的重要性。

光明学校的陆燕华老师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农村优秀教师标兵。

在上海19个区县中获得这项殊荣的只有10位教师。

可以说,陆老师作为农村教师的先进代表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是祝桥新镇的骄傲,也是浦东新区的骄傲。

今年2月份,学校邀请了陆燕华老师作师德演讲。

她的勤奋和执著,她的聪慧和睿智,她的坚持和敬业熔铸了她的成功和卓越。

陆老师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在场每一位教师。

作为廉洁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光明学校向来注重对教师的廉洁文化教育和师德教育。

3月19日下午,学校有幸邀请了区教育局纪工委副书记宣鹤鸣同志为全体教职工做题为廉洁文化与师德教育的专题讲座。

经过一年的政治学习,已经形成了我校的特色做法。

一、特色做法
1. 弘扬民族文化,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为了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把读书作为服务师生成长成才,不断提高师生修养和素质的有效载体。

学校开展以读国学悦心启智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使师生争做一个有智慧、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努力构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1)我心读国学。

读一本国学(《论语》导读等),对其中的内容写一篇读书感受。

(2)我笔书经典。

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三笔字比赛。

(3)读书成果评选。

(4)光明讲坛读书心得交流展示。

(5)国学知识竞赛。

在教师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由课程教学处邀请语文教研组老师出卷,评选出等第奖。

2.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开展专题心理讲座
作为科学发展培训的一项内容,请本校心理教师张欢老师为全校教职工做了一场题为善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心理学的启示的讲座。

张老师以名人故事和心理学经典案例入手,揭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提醒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读懂学生内心。

二、经验与思考
1.注重加强领导、组织有力。

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并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遇。

结合实际,学校迅速拟定科学发展观培训方案和工作安排。

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安排专门场所、专项经费、专职人员,确保工作落实。

在活动中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活动管理协调,健全工作机制,有力保障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

2.注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是基本主题。

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求真务实,关注实际,以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切实解放好广大教职工思想中的
懒、躁、散、乱、平、虚等问题,寻求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着力克服制约我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破解影响我校事业发展的各种难题,努力探索实现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3.注重丰富载体、营造氛围,是重要途径。

为提高培训率,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必须在丰富活动载体上下功夫,寓教于乐。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有利条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提高了学习效果。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还需要不断加以统一,对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还需要不断查找和加以改进。

三、典型案例
读国学,传承中华文化,愉悦身心,启迪智慧读书交流活动
5月28日下午,光明学校举行了《〈论语〉导读》读书心得交流会,掀起了读国学悦心启智光明学校第二届读书节活动的高潮。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把读书作为服务师生成长成才,不断提高师生修养和素质的有效载体,学校党支部启动了主题为读国学悦心启智的光明学校第二届读书节活动。

学校为每位教师精心挑选了一本书《〈论语〉导读》,要求大家看完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

学校还邀请《〈论语〉导读》的作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