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家对于诗五首的评价

名家对于诗五首的评价

名家对于《饮酒》(其五)的评价
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孙月峰《文选瀹注》卷十五云:“此诗大是妙境,第点出‘心远’、‘真意’,翻觉亦有痕。

”[4]
名家对于《春望》的评价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耐也。

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 [7]
宋·方回《瀛奎律髓》:“此第一等好诗。

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明·钟惺《唐诗归》:“所谓愁思,看春不当春也。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


明·王嗣奭《杜臆》:“落句方思济世,而自伤其老。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起联笔力千钧。

……‘感时’心长,‘恨别’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国也。

匡复无期,趋朝望断,不知此身得睹司隶章服否?只以‘不胜簪’终之,凄凉含蓄。


清·吴见思《杜诗论文》:“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城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清·陈衍《石遗室诗话》:“老杜五律,高调似初唐者,以‘国破山河在’一首为最。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吴汝伦曰:“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


近代·郁达夫《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曰:“语语沉着,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


现代·顾随《驼庵诗话》:“(首联)在雄伟中有秀雅,壮美中有顾优美。

”现代·萧涤非《杜甫诗选》:“关于‘感时’句,有人认为花并不溅泪,但诗人有这样的感觉,因此,由带着露水的花联想到它也在流泪。

按果如此说,溅字就很难讲通……溅是迸发,有跳跃义。

……故此处‘泪’仍以属人为是,所谓‘正是花时堪下泪’也。

又白居易《闻早莺》有‘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可与‘鸟惊心’互参。

” [11]
现代·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名家对于《雁门太守行》的评价
王谠《唐语林》:李贺以歌诗谒韩愈,愈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

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有篇《雁门太守》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却缓带,命迎之。

王得臣《麈史》:长吉才力奔放,不惊众绝俗不下笔,有《雁门太守》诗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射日金鳞开。

”王安石曰:“是儿言不相副也。

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
曾季狸《艇斋诗话》:李贺《雁门太守行》语奇。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有此一语方畅(“角声满天”句下)。

此等景不可无(“塞上燕脂”二句下)。

起语起。

赋雁门著紫土本嫩。

后三语无甚生气,设为死敌之意偏欲如此,颇似败后之作。

杨慎《升庵诗话》:或问:“此诗韩、王二公去取不同,谁为是?”予曰:“宋老头巾不知诗,凡兵围城,必有怪云变气,昔人赋鸿门有‘东龙白日西龙雨’之句,解此意矣。

予在滇,值安凤之变,居围城中,见日晕两重,黑云如蚊在其侧,始信贺之诗善状物也。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语少而劲,转出死敌意,愤咽。

范梈曰:作诗要有惊人句。

语险,诗便惊人。

如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照日金鳞开”,此等语,任是人道不出。

周敬曰:萃精求异,刻画点缀,真好气骨,好才思。

顾璘曰:词奇而俊,前辈所称。

陆时雍曰:“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二字难下;“霜重鼓寒声不起”,语甚有色。

周珽曰:今观其全首,似为中唐另树旗鼓者。

至末二句,雄浑尤不减初、盛风格。

……长吉诗大抵创意奥而生想深,萃精求异,有不自知为古古怪怪者。

他如《剑子》、《铜仙》等歌什,辄多呕心语,宜为昌黎公所知重也。

黄淳耀、黎简《李长吉集》:黎简:“声满天地”似昌黎“天狗堕地”之作篇中活句,贺其不愧作者。

“霜重”句即李陵“兵气不扬”意。

写败军如见(“半卷红旗”二句下)。

以死作结势,结得决绝险劲(末二句下)。

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此诗言城危势亟,擐甲不休,至于哀角横秋,夕阳塞紫,满目悲凉,犹卷旆前征,有进无退。

虽士气已竭,鼓声不扬,而一剑尚存,死不负国。

皆极写忠诚慷慨。

薛雪《一瓢诗话》:李奉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阵前实事,千古妙语。

王荆公訾之,岂疑其黑云、甲光不相属耶?儒者不知兵,乃一大患。

沈德潜《唐诗别裁》:阴云蔽天,忽露赤日,实有此景(“黑云压城”二句下)。

字字锤炼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沉雄乃尔(“黑云压城”二句下)。

警绝(“霜重鼓寒”三句下)。

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闪烁纸上(“黑云压城”句下)。

结更陡健。

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长吉诗皆仅成章(“半卷红旗”二句下)。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此篇盖咏中夜出兵,乘间捣敌之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甚言寒云浓密,至云开处逗露月光与甲光相射,有似金鳞。

此言初出兵时,语气甚雄壮。

“角声满天”,写军中之所闻;“塞上胭脂”,写军中之所见。

“半卷红旗”,见轻兵夜进之捷;“霜重鼓咽”,冒寒将战之景。

末复设为誓死之词,以答君上恩礼之隆,所以明封疆臣子之志也。

”[4][7]
名家对于《赤壁》的评价
许顗《彦周诗话》:"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

孙氏霸业,系此一战。

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
纪昀等《四库提要》:"(许顗)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

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
名家对于《渔家傲记梦》的评价
黄苏评此词: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蓼园词选》)
梁启超评此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

(《艺蘅馆词选》)[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