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7《雷电颂》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反复诵读中,注意语气、语调,并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用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养成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
2、熟读课文,进一步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注的习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并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鼎堂,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沦等。
四川乐山人。
1921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
发表过《残春》等少量小说。
2、作品简介:
《屈原》写于1942年1月,其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祖国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而蒋介石集团却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打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全剧分为“橘颂”、“受誣”、“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他的作品坚持“美政”理想。
3、文体知识:
独白:是喜剧名词,指戏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与角色之间互相对话的“对白”相区别。
4、爱国名言集锦:
(1)我们爱我们的名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2)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
——陈毅
(3)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4)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裴多菲
积累应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huì( ) xī( )利驰cháng( )
湘fēi( ) nǜe( )待雷tǐng( )
2、解释词语:
伫立:
睥睨:
稽首:
污秽:
徘徊:
3、朗读课文5次,思考以下问题。
(1)读完课文,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2)与以前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3)结合课文背景,谈谈你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评价单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习惯,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学生生成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
1、《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从这些话语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你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每人至少找两个句子)
2、你认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二:
1、作者赋予风雷电和洞庭湖、东海、上江以及无形的长剑和“土偶木梗”的群像什么样的特别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2、《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句式、修辞等角度思考)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评价单
积累应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h uì( ) xī( )利驰cháng( )
湘fēi( ) nǜe( )待雷tǐng( )
2、解释词语:
伫立:
睥睨:
稽首:
污秽:
徘徊:
3、填空:
(1)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人之一,著有诗集。
(2)《雷电颂》选自郭沫若历史剧《》。
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年在所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
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
这篇独白,一是对、、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的渴望。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2)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
(3)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
(4)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
5、问答题:
(1)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2)作者通过强烈的呼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