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140页 课件

【国学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140页 课件


儒家以仁义为人生义务和责任
❖ 《论语·泰伯》:“士不可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
儒家社会关系:五伦与五常
❖ 人与他人的关系有五种:夫妇,父子, 兄弟,君臣,朋友。这就是“五伦”。
❖ 正确处理好这五种关系,即夫妇有礼, 父子有仁,兄弟有智,君臣有义,朋友 有信。
❖ 仁、义、礼、智、信,被称作“五常”, 也就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五种基本道德 原则。
儒家伦常关系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 现代管理过程中,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重人际关 系的伦理观念注入其中,使社会伦常关系融合在企 业的管理模式之中,在企业外部塑造了相对安定的 经营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淡化了劳资对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现 代企业管理思想和实践的丰富源泉。当然随着社会 的变迁,儒家文化亦需要进行重新整合提升,这是 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课题。
国学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
胡遂
湖南大学文学教授 岳麓书院博士生导师
儒道佛思想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人生智慧
❖ “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 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 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 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使员工有归属感责任感义务感
❖ 现代管理中,既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又要注意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 和主动性,为其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 境和机会,从而产生对企业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 感。同时,还应宏扬群体意识和忧国忧民的高度责 任感、义务感,培养员工和企业荣辱与共的感情和 高度的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这 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将使企业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 奉献群体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也使 企业的维系和发展有了更坚定的基础。
❖ 另一方面,儒家强调“修已安人”的领导方式。从“修 己”——管理者的严格要求自己的自我管理,到“安人”— —对属下的管理,从而使整个社会关系和谐一体,融洽和睦。

儒家:社会伦理道德本位的人学
❖ 儒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伦理道德,使每 一个社会成员都受到关心爱护,这种关心爱 护就是“仁”。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 语·颜渊》)
儒家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 仁》)
❖ 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 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 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 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春秋左传·成公二年》)可见,义是可以产生利 的,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甚至可以 将这条原则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根本要义。这是一种 长远的发展眼光。
为仁由己,发自本性
❖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 孔子认为,“孝”并不同于一般养活,而是 必须懂得尊敬。
❖ 儒家认为,懂得尊敬人,是人与动物的不同,因此, “敬”不仅是对于父母关系应当持有的态度,也是 对待夫妇、君臣、兄弟、朋友的态度。敬,直接指 向了“礼”与“仁”,“仁”这种爱,也包括了对 他人的尊重尊敬。
❖ “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 儒家的人学定位,是社会的,伦理道德的。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 由此可见,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 它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 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 蓄的实用理性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的发展 趋势相吻合。这正是儒家文化在管理中受到 重视的最重要原因。
群体至上,克己奉公
❖ 儒家传统思想是以维护社会安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 的。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认为 ,人从道德修养到 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经过格、致、诚、正、修、 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 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 是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儒家 并非完全忽视人的个性,只是比较强调整体,要求 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 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 使命感,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
儒家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 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 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 沿海地区,都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那 么这种经济奇迹产生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我 们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 特别是它所包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 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人大常委冯之浚演讲
儒家思想来自周前文物典章制度
❖ 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典章制度,其中记 录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三圣王到夏、商、周三朝代的治 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因此,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与管理活动 结下了不解之缘。
❖ 一方面,儒家强调“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突出管理活 动中的价值取向, 同时更倡导“义利合一”的经营方式。 主张“先义后利”“义利合一”,力图把精神价值与物质价 值统一起来。
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之角色定位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儒家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强 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建设,而道德修养的建 设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