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小班数学教案大全【篇一:小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常规活动:指五官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三、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四、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裤子比一比【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一、裤子比一比。

1、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2、比裤子。

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二、裤子排一排。

1、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2、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三、给物体排排队。

1、讨论活动规则。

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2、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长短排排队小班数学教案:外面和里面【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方向【教学目标】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小班数学教案《数物对应》认识图形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小班数学活动《区别前后》目标: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学习说:请xxx坐到我的前(后)面。

准备活动:1.安排好座位:全体幼儿坐成一个大圆圈。

2.火车的图片、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游戏《找位置》幼儿一一对应坐成内外两个圆圈,脸朝圆心,内圈留一把椅子。

老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找找找、找位置。

”然后坐在空位置前(后)面的幼儿拍拍椅子说:“我的前(后)面有位置,请xxx小朋友快快来。

”xx幼儿听到邀请后,马上离开自己的位置找到新座位坐下。

游戏重新开始,可以重复玩多次,尽量让每一个小朋友都玩一次。

二、游戏《开火车》1.出示火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个位置空着,空位置在xx小动物的前面还是后面。

2.出示小狗的图片,师:小狗没有座位,请他坐到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坐到xxx的前(后)面。

3.游戏《开火车》师:小动物们都坐上了火车,我们小朋友也要坐火车出发去旅游了。

老师当火车头,念:“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小弟弟,小妹妹,大家排队快上来,xxx拍在最前面。

”火车出发,到一位小朋友面前停下,老师邀请他:“请你排在xxx的前(后)面。

”依次类推。

当邀请了7——8个小朋友后,教师说:“呜,到站了。

”火车停下,第一遍游戏结束,游戏重新开始。

4.游戏若干遍之后,开着火车出去,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教学:认识单数和双数的蒙氏活动《认识单数、双数》,以前的数学活动认识单数和双数,老师总是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让宝宝明白,单数和双数的区别,但是在蒙氏数学中,利用数字与筹码的教具,进行排列孩子们一下就明白单数和双数的区别。

一看完老师演示工作,宝宝们就明白,单数总会有一个筹码找不到朋友,双数的筹码是可以两两结对的。

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就能区分开来。

同样从老师演示的工作来看,孩子们也很快能找到10以内最大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当中,也会选择工作来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单数和双数的概念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蒙氏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蒙氏数学对孩子的益处。

学习了蒙氏数学的孩子他们的数学概念比较清晰,而且孩子的操作能力很强,这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画比三少的圆点目标:1、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比3少的数有1和2。

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2、学习制作比3少的点卡,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具:圆点卡片,磁性教具——三只大象、两只猴子、一只兔子。

学具:每张桌子一盒蜡笔,人手两张纸。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准确点数3以内的数。

1、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它们都是谁呢?2、它们都有多少呢?怎样才能数得更清楚?3、小动物要和点卡做朋友,谁来帮它们找朋友?三、比较多少。

你觉得谁多谁少呢?(引导幼儿运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谁比三只大象更少呢?那比3少的数有哪些?(引导幼儿说:两只猴子、一只小兔比三只大象更少;比3少的数有1和2)四、学习制作比3少的点卡。

1、老师示范画比3少的圆点,画好后引导小朋友说出老师画了几个圆点?小朋友看,比3少的圆点是几个圆点呢?引导幼儿说出一个圆点和两个圆点。

2、分发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画比3少的圆点。

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部分幼儿制作的点卡,集体验证。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小班数学教案:长短排序目标: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排序差异排序四个物体的序列。

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排列顺序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学具;长短不一的同色纸条四根,标记图一根。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出示四根纸条:这是什么?它们又什么不一样?哪根长哪根短?2、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你们说的是对的呢?3、教师边操作比较两根纸条的长短边讲解比较的方法。

我们怎么来给这几根纸条取名字呢?4、出示排队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呢?想想哪根纸条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排在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纸条请你排在什么地方。

5、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给纸条排队。

6、请大家说说他是怎么跟纸条排队的?二、幼儿操作1、每个从桌子中间拿一张排队标记图,拿一个小袋子。

2、倒出袋子里的纸条,比一比哪根纸条是最长的、长的、短的和最短的。

给四根纸条按顺序排排队,一边排一边说。

四、展示幼儿作业。

5以内数字的认识——看数字拍手目标:1、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指导幼儿听清老师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动,继续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1、磁性数字1-5。

2、数量为1-5的实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

1、复习认识数字1-5:教师出示数字1—5,幼儿认读。

2、看数字拍手。

我们来做看数字拍手的游戏,老师拿出的数字是几,小朋友就拍几下手。

一边数一边拍。

3、看数字拍腿、学动物叫。

我们除了拍手,还可以拍哪里呢?我们还可以学学小动物叫,数字几,我们就叫几声,并一起说。

如:数字3,叫3声,汪汪汪。

二、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并能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1、出示数群卡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有多少。

三、通过幼儿操作,加强幼儿对5以内数的认识。

1、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还有许多卡片,请小朋友拿出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什么东西,要用数字几表示,并用完整的话说出:几个什么用数字几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自己的操作。

3、展示幼儿作业,引导幼儿讲评。

小班情景数学:求同与集合感知目标:1、通过找颜色或形状相同的物体,初步感知集合。

2、观察、理解图示,学习将相同特性物品圈在一起的方式表示集合。

活动准备:1、红、蓝色色小筐各一个。

2、红、蓝小玩具每幼儿各一个(大小、形状不相同)、红、蓝颜色的积塑每人一颗(大小、形状不相同)。

活动过程:一、将花按颜色进行分类。

1、教师出示红、蓝色的玩具;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2、请幼儿每人拿一个玩具,要求幼儿大声说:我拿了一个红(绿)玩具,然后回位子上。

3、出示红、蓝两种颜色的筐子:这是玩具的“家”,它们有什么不同?(颜色) “想一想哪个是红玩具的家?哪个是蓝玩具的家?”(红筐是红玩具的家、蓝筐是蓝玩具的家)“小朋友看看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玩具,想想把它送到哪个家里去?边送边大声说:红(蓝)玩具,我送你回家。

【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集体备课教案科目:数学备课人:金菊、杨乾慧旗杆与跷跷板活动目标1、寻找发现生活中高矮不同的物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高矮。

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高,谁矮”.3、能主动参与数学游戏,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

2、高矮不同的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高矮不同的椅子,让幼儿说说哪个高哪个矮。

教师: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2、引导幼儿能够准确分辨高和矮。

请一名幼儿上台,配合教师做游戏。

教师:现在请大家帮我们两个分一下椅子。

小结:老师坐高椅子,小朋友坐矮椅子。

三、翻开课本第1页,先看图,再回答问题。

1、图中什么东西最高?2、小熊和小兔哪个高哪个矮?四、游戏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外,观察幼儿园里哪些事物高、哪些事物矮。

2、让幼儿玩跷跷板,体验一下高矮。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和自己的家人比一比高矮,看看家里谁最高谁最矮。

滑滑梯活动目标1、能区辨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能熟练应用表示上下关系的方位词。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

2、滑滑梯的图片,分上下层的小架子,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双层架子。

教师拿出先准备的小架子,让幼儿确定上、下位置。

教师:请大家看看这个小架子,谁能指出哪一层在上面、哪一层在下面?2、放玩具。

3、拿玩具。

翻开课本第2页,说一说图中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三、游戏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