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
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
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一)天文—气象实验室: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1、面积2×180m2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1、面积2×180m2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四)水文—环境实验室1、面积180m2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1、面积180m22、基本配置:绘图桌椅60套,空调1台(六)地理信息微机室1、面积180m22、基本配置:空调1-2台(七)地表过程实验室(主要用于综合性的实验和科研活动)1、面积180m22、基本配置:水、电使用方便,实验台10米,通风柜1组,空调1台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一个涉及自然地理学、国土测量、生态环境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的综合实验室。
(八)遥感—GIS实验室1、面积180m22、远景目标:建设成为一个集遥感图像解译、制图、规划综合功能的现代地理信息实验室。
四、各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名称和实验时数以及基础仪器配置和金额预算(一)天文—气象观测室(台)对应课程《地球概论》,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天文仪器的使用、星区观察及天文伞制作、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天球仪原理和使用方法、四季星空和重要天象认识、天文望远镜原理和使用。
实验课时:10-12课时。
对应课程《气象与气候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气象要素观测实验、气象观测场和温度的观测、湿度的观测与查算、云的观测、降水、蒸发、日照和天气现象观测、气压、风和能见度的观测、自动气象站与卫星云图、天气图分析;各种基本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
实验课时:10-12课时。
仪器配置(二)地质—地貌实验室对应课程《地质学基础》,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地质标本矿物的陈列,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硫化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氧化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硅酸盐矿物的观察和鉴定、常见火成岩(任选)组合矿物的鉴定、火成岩岩石类型的观察和鉴定、沉积岩岩石类型的观察和鉴定、变质岩岩石类型的观察和鉴定、变质岩鉴定及其成因分析、常见古生物化石的观察。
实验课时:10-12课时。
对应课程《地貌学》,实验室主要陈列各类地貌模型,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地貌的改变和变迁模拟实验、常见地貌判读。
实验课时:6-8课时。
仪器配置(三)土壤—植物地理环境实验室对应课程《土壤地理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土壤入渗实验、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实验、土壤比重的测定实验、土壤PH 值的测定实验、土壤水分测定实验、土壤常规养分测定实验;实验课时:15-20课时。
对应课程《植物地理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基于液流观测的植物蒸腾观测、显微镜的使用与植物的微形态观察、植物种群调查、植物群落调查、植被分层与生活型谱。
实验课时:10课时。
仪器配置(四)水文—环境实验室对应课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实验主要包括水槽水位水深测量、水槽断面流速分布测量、水位流量关系试验研究、波浪测量、水文站水情测量观摩。
实验课时:5-10课时。
对应课程:《环境学概论》,水质分析测定、水质分级综合实验、水体净化实验;环境污染物的测定、颗粒物的分析、大气温室气体的测定实验。
实验课时:5-10课时。
仪器配置(五)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对应课程《测量与地图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地图投影的变形、地物的地图概括、符号与图例设计、地形图长度与面积量算、坡度量算与剖面图绘制、专题地图编制(传统)。
实验课时:15-18课时。
仪器配置(六)地理信息微机室对应课程《遥感概论》、《地图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认识和初步处理遥感影像、从遥感影像测量理解地物光谱特征、为目视判读准备遥感影像、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制图、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分类、航空像片判读、遥感综合实验、专题地图编制(计算机)。
实验课时:15-20课时。
对应课程《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GIS数字地形分析、GIS缓冲、网络和叠加分析、地图设计与输出、ArcGIS三个应用环境、ArcMap数据编辑、ArcMap 地图编辑、空间插值方法。
实验课时:25-30课时。
仪器配置(七)地表过程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地球表层的土壤、水、生物等圈层的物质循环和环境变化的过程研究,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科研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涉及到与地学的交叉学科有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同时承担自然地理各基础实验室综合、设计实验的准备工作。
仪器配置(八)遥感与GIS专业微机室主要承担遥感图像解译、电子地图制作和输出、数据空间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二次开发、以及利用遥感和GIS软件进行农业估产、环境变化监测、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等大尺度下的与地理学相关的资源、环境变化等研究。
仪器配置五、实验室建设的逐步完善与远景目标以上实验室的配置是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必须设置的、最基本的配置,而对于现代地理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趋势,我们对于实验室的建设也需逐渐完善和改进。
(一)对天文—气象实验室的完善设置天文圆顶(参考价格30万)与小型气象观测站(参考价格6万),这些设施的配置和完善,是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标志性建筑,一般都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实习基地。
(二)对地表过程实验室的建设随着对教学实验活动的逐步满足和完善,我们必须考虑为科研活动的实验室建设,即加大对地表过程综合实验室的投入,充分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地理科学系实验教学规范为加强我系实验教学管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根据湖师教[2006]20号文件精神,结合本系实际,特制订本规程。
第一条实验教学是指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和理论课中的实践环节。
第二条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学风。
第三条实验室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项目、学时开出基本教学实验,保证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
如果有条件应增开选修实验课。
对于基础实验课要适当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题目。
在实验教材或指导书的选用上,原则上由实验课教师提出,由实验室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审核确定。
第四条所有教学实验,都应有实验指导书,单独设置的实验课根据实验大纲和教材(或讲义),并在开学前发给学生。
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每项实验的目的,所用仪器及性能、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规程与测量方法,对实验结果的要求与思考题等。
实验讲义或指导书的编写,应由实验室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组织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完成。
第五条实验课前,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检查仪器、设备、材料是否完备,检测仪器是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初次指导实验的青年教师或实验员必须试讲,经实验室主任或有关教师认可后方可指导学生。
教师对每个实验项目在第一次课前必须试做,掌握实验细节。
第六条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由指导教师宣讲有关规章制度、安全事项等。
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指导的学生,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有权令其停止实验,如果有损坏仪器的,按规定令其赔偿。
第七条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必须预习,对于难度较大、费时较多的实验,教师可在课前指定时间组织学生预习。
并经教师或技术人员抽查,待学生预习合格后方准做实验。
第八条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审核,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误差,严禁随意更改数据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实验报告及爱护仪器设备等表现评定出成绩,作为平时考查成绩。
第九条要建立实验项目记录卡片。
实验前,由学生如数清点实验项目中给定的仪器、材料,检查仪器技术状态,一切正常时要求学生在“实验项目记录卡”上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及实验时间。
实验结束时,由教师检查实验器材及仪器技术状态,教师在卡上签字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如发现损坏仪器设备或私拿公物者,当即予以追究,视情节给于批评教育或必要处分。
第十条各实验室都应重视并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考试分为笔试和操作。
对于单独设课的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除了进行平时考查评定出平时成绩外,课程结束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对于不单独设课的实验教学也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以平时考查为主,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所属理论课程的考试。
第十一条实验操作考试的方式(计算机操作考试除外)一般可采取:确定三个以上实验测试题目,学生入试场前抽签确定被测题目、规定时间完成操作任务、教师现场观察并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正误、速度和完成的质量等给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