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技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微波技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2)双支节匹配器的优点:两支节的位置固定,无需 沿线移动。
缺点:存在得不到匹配的盲区。克服缺点的办法是 采用三支节或多支节匹配器。
d2 = l/8 时, 盲区为 G~ 2;
d2 = l/4 时, 盲区为 G~ 1。
0
G~2 0.25
d2= l/8 双支节匹配器的盲区
3). 三支节匹配器
C
B
A
d3
其参量为:
Z0U Iii((zz))
L0 , C0
2p , lp
பைடு நூலகம்
vp
c,
r
l p
l, r
3. 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 (1) 当ZL=Z0 (匹配)时,线上只有入射波行波,电压、
电流振幅不变,相位沿传播方向滞后;
Zin(z)=Z0 ;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2) 当ZL=0、、jXL 时,线上载驻波。入射波和反
4
Z~L lm in
把Z021Z0R 代 入: 得
G(RZ0) R 2 jZ0 Z0Rtg l
(1)
G
1
(2)
2
12RRZZ00 sec
在 中 心 频 , 率 l附 2lpl近 40 (ll0)(p2)p2
sec
G RZ0 cos
(3)
2 Z0R
当0,相当l于 0,此时阻抗变换, G 器 最不 大 。存
marcco1s2GGm 2m(R Z0RZ0)
(5)
通常用分数带宽Wq表示频带宽度, Wq与m有如下关系
Wq
f2f1 f0
21 0
(p pm /)2 m2p 4m
(6)
对于单一频率或窄频带的阻抗匹配而言,一般单节 l/4 阻抗变换器提供的带宽能够满足要求。但若要求在宽 带内实现阻抗匹配,就必须采用双节、三节或多节 l/4 阻抗变换器 (可参阅有关资料) 。
节匹配器。
~ l~ l~ l~ lEF00..2255
~ lF B~ F
C G~ 1
0.25
D
B~~E lE
~ l
导纳园图
2). 双支节匹配器
在单支节匹配器中改变d 是为了找到归一化电导分量
为1的参考面。由:
Y~in
1 Z~ in
1 Z~L
jZ~L tgd jtgd
可知,线上某参考面的输入导纳不仅决定于该面与终
d2
d1
~ Y~0
Y~L
Y~0
C’
Y~0
B’ Y~0
A’
l3
l2
l1
三支节匹配器为二支节匹配器的组合。l1、l2 为一组, l2、l3 为一组。首先, l3 = l /4 (闲置),由l1、l2 调配;若 G~a 落在盲, 区 则 l1 = l /4 (闲置),由l2、l3 进行调配。
*第七节 传输线的计算机辅助计算
端的距离 d ,还决定于负载的情况。亦即改变负载情
况也可找到归一化电导分量为 1 的参考面。改变负载
的办法是在给定的负载上、或在离负载一定距离 d1 的 参考面上附加纯电纳。
双支节匹配器是在d1 处并联一长度为 l1 的短路支 节, 第二个短路支节的长度为l2 ,两支节的距离d2 固定; 为便于计算,常取 d2 l/8、l/4 或 3l/8,但是d2 l/2。 d1 、 d2 一确定,即可调节 l1 和 l2 而达到匹配。
Y~in
d
~ Y~0
~
Y Y~2 Y~1
0
Y~L
Y~0
d~~lC~lA
B~
d~~ lD~ lA
A
G~ 1 C
0
l
0.25
单支节匹配器
导纳园图
D B~
C 点 Y ~2B ~ E点
D点
Y ~2B ~F 点
有两组解,通 常选d、l 较短的一
~l
组解。
负载改变,则实 现匹配的 d、l 将随 0 之而变,这对同轴 线、带状线等传输 线十分不便,解决 的办法是采用双支
2. 支节调配器
支节调配器是在距终端负载的某一处并联或串联短
路或开路支节。有单支节、双支节或多支节匹配器,常
用并联调配支节。 1). 单支节匹配器 并联单支节匹配器是在距
Y~in
d
~ Y~0
~
Y Y~2 Y~1
0
Y~L
负载 d 处并联长度为 l 的短路
Y~0
支节,利用调节 d 和 l 来实现
匹配的。
Y~2 Y~aY~1jB ~2~ l1
D E ~ G1 C
B~2
B~3
F G~ 1
B~3
针 (4 ) d ~ Y 2 ~ a 落 沿 转 G ~ G 园 在 1 等 园 (顺 F 点 上 Y ~ 时 3) 1 得 jB ~ 3 。
Y~4 Y~bY~3 jB~3
~ l2
~ d2
1 8
0.25
~ l2 ~l1
长l2度 所产生 Y ~ 4 B ~ 的 3来电 抵 。纳 消
2) 调配过程
(1) 作辅助园: G ~Yd~~1(L1(3 得 2)沿 1)Y~Y1Y园 ~~沿 1L等 GG~G 1园 ~逆 园 Z~11L顺 转 (jCB时 ~1点动 时 (d~D)2,针 点 。 交 针)。辅 转 转 d~1助 0 园于E点得Y~a G~1 jB~a 。
2. 传输线方程可由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导出,它是传
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
d
2U dz
(
2
z)
2
U
(
z)
0
d
2
I(
z
)
dz2
2
I(z)
0
其通解为(以终端为坐标原点):
U (z)A 1ejzA 2ejzU i(z)U r(z)U i(z)1 [G (z)] I(z)Z 1 0(A 1ejzA 2ejz)Ii(z)Ir(z)Ii(z)1 [G (z)]
2
Pmax
Eg
Rin
2
Zg Zin
2
E
g
4Rg
2) 无反射匹配
目的:使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即工作于行波状态。 条件:Zg= ZL= Z0 。 实际中传输线的始端和终端很难做到无反射匹配, 通常在信号源输出端接入隔离器以吸收反射波,而在传 输线与负载之间使用匹配装置用来抵消反射波。
信号源 隔离器
ZL RL
ZinZ01Z R0 L 1jjZ R 0L1ttg g ((l l4 4))
Z 01 2 RL
匹配时, Zin Z0 ,必须使
Z01 Z0RL
(252)
由于无耗线的特性阻抗为实数,故 l/4 阻抗变换器
只能匹配纯电阻负载。当ZL=RL+jXL为复数时, 根据行 驻波的电压波腹和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纯组:
双支节匹配器的工作原理:
B
A
d2
d1
~ 1). 分析:
假定已匹配好。
Y~0 Y~b
Y ~3应 ((12)) BG~落 -BG ~1’ 面园 1 在 园 :逆 Y上 ~b 时 1。 , 针

Y~0

l
2
Y~4
Y~3
B’
Y~a
Y~2
Y~0 l1
Y~1
A’
Y~L
转 设 落 G ~1园 ((过 4 3G dG ~ ~ )) 21 A ~ Y , 在 la 移 为 -则 1 点 A电 ’Y ~ 面1 上 园 动 落 长 :Y~沿 aY ~ 度 应 G 直 3 ~ 点 1 得 园 落 得 在 。 其 至 Y G ~在 3园 辅 。 的 调 交 。 辅 与 助 上 所 ,电 交 助顺 园 辅 B ~双园 3,节 纳 1 支可 点 Y在 ~的 a上 节助 与 时 匹Y 通 配~ 即 Y~a1器的 园 。等 d 支 l1 2 过 针 为 长 , 电 l 使 相 电 Y 调 ~ 导 1 沿 方 2节 的 , 相 度 节 长
4. 传输线具有阻抗变换作用, Zin(z)为分布阻抗,
Zin(l)Z0Z Z0 L jjZ Z L 0ttg g ll,
l
Zin(4)
Z02 ZL
,
Zin(l2)ZL。
Zin不能直接测量,需借助 G 或 来确定:
作业
1-18, 1-19, 1-20, 1-21
第18题:
ZL 改 为 Z ~L
第六节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一、阻抗匹配的概念
阻抗匹配是使微波系统无反射、载行波尽量接近行
波状态的技术措施。
1. 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1) 匹配时传输功率最大,功率损耗最小;
(2) 阻抗匹配可改善系统的信噪比;
(3) 功率分配网络(如天线阵的馈源网络)中的阻抗匹
l
匹, 配 Y ~ in Y ~ 1 时 Y ~ 2 1 。
Y ~2为 纯电 (B ~)纳 Y ~ 11B ~,
Y~1应在导纳园园 图 (G ~的 1)可 上 。匹配
Y~L(A)
C点 D点
dd~ ~~lC ~ lD~lA~ lA ~ Y~Y11 11 jjB B ~ ~ YY ~~ 22 B ~B ~
匹配器
负载
隔离器又称单向器,是非互易器件,只允许入射 波通过而吸收掉反射波,使信号源端无反射, 以稳定 信号源的工作状态。
二、阻抗匹配的方法
阻抗匹配的方法是 在负载与传输线之间接 入匹配器,使其输入阻

Z0
Z0 配

Z~L
抗作为等效负载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 匹配器是一个两端口的微波元件,要求可调以适应
配将降低幅度和相位的误差;
(4) 阻抗匹配可保持信号源工作的稳定性;
(5)阻抗匹配可提高传输线的功率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