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仲裁法学

仲裁法学

《仲裁法学》(9272)自学考试大纲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仲裁法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法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检验自学应考者的仲裁知识水平和培养其运用仲裁法进行民商事仲裁的活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仲裁法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当充分体现本门课程作为经济法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的性质,注意与经济法专业开设的相关实体法课程(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商法等)以及同为解决民事争议程序法课程的民事诉讼法学的区别、联系与衔接。

本课程在高等教育经济法专业自学考试体系中属于必须设立的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在已经学习了相关实体法理论的课程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民商事仲裁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仲裁知识解决民商事争议,为最终全面掌握和运用我国法律体系维护合法民商事权益以及正常的民商事秩序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置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一、理解和掌握仲裁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

二、熟悉和掌握关于仲裁法的各种程序规范,理解各项程序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程序法规范处理民商事权益争议的基本技能。

三、深刻理解仲裁法与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关系,在民商事仲裁实践中确保民事实体法内容的实现。

四、提高程序法意识,培养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解决民商事权益争议活动过程中树立尊重当事人主体地位、体现当事人意愿的观念。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分章编写)第一章仲裁概述(一)学习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仲裁的概念与特征;难点在关于仲裁属性的学术观点分歧。

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当熟练掌握仲裁的概念,理解仲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1–用;深刻理解仲裁的特征,了解仲裁的一般划分标准,知道关于仲裁性质的主要观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裁的概念与特征一、仲裁的概念仲裁,亦称“民商事仲裁”,是依法设立的专门机构根据当事人书面协议授权,对于相关民商事权益争议,在事实方面加以认定、对实体关系加以裁决的活动。

二、仲裁的特征仲裁具有民间性、自愿性、合法性、便捷性、有效性等特点。

第二节仲裁的性质与种类一、仲裁的性质关于仲裁性质的主要观点:司法权说、契约说、混合说、自治说等。

二、仲裁的类别划分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国际仲裁;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依法仲裁与友好仲裁等。

(三)考核知识点1. 仲裁的概念、意义2. 仲裁的特征3. 仲裁的划分方法4. 仲裁的主要类别(四)考核要求(1)识记:仲裁的概念(2)领会:仲裁的意义(3)简单应用:仲裁的基础与前提(4)综合应用:仲裁民间性特征及其具体体现第二章仲裁法概述(一)学习与要求本章学习重点为仲裁法的宗旨、我国《仲裁法》关于仲裁范围的规定。

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当掌握仲裁法的概念,深刻理解我国《仲裁法》关于仲裁范围的具体规定及其立法精神;了解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立法背景。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仲裁法的概念与基本内容–2–一、仲裁法的概念。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定仲裁基本原则、制度,调整仲裁机构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内容三、我国仲裁法的立法背景第二节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范围一、我国《仲裁法》关于仲裁范围的具体规定二、确定仲裁范围的基本因素(三)考核知识点1.仲裁法的概念2.仲裁法的基本内容3.我国仲裁法关于仲裁范围规定的具体内容(四)考核要求(1)识记:仲裁法的概念(2)领会:仲裁范围及其基本确定因素(3)简单应用:仲裁法基本内容(4)综合应用:仲裁法的立法背景第三章仲裁法律关系(一)学习与要求本章重点是仲裁法律关系概念与特征。

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当掌握仲裁法律关系的概念,深刻理解仲裁法律关系的特征;理解仲裁法律关系要素对仲裁法律关系构成的影响;了解引起仲裁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仲裁法律关系概述一、仲裁法律关系的概念。

仲裁法律关系,是指仲裁机构与当事人之间根据仲裁法规定在仲裁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仲裁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仲裁法律关系的特征主体范围有限;受仲裁法律规范调整;属于程序关系。

–3–第二节仲裁法律关系要素一、仲裁法律关系主体及其范围二、仲裁法律关系内容指仲裁机构同当事人之间相互承担的关于仲裁的具体权利义务。

三、仲裁法律关系客体仲裁法律关系客体是仲裁机构以及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当事人各方之间关于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争议。

第三节仲裁法律事实一、仲裁法律事实及其构成条件。

指引起仲裁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事实。

其条件为客观存在,能够引起相关的仲裁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

二、仲裁法律事实的划分。

根据其自身的属性不同,仲裁法律事实可以被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三)考核知识点1. 仲裁法律关系的概念2. 仲裁法律关系的特征3. 仲裁法律关系构成要素4. 仲裁法律事实的概念(四)考核要求(1)识记:仲裁法律关系概念;仲裁法律事实(2)领会:仲裁法律关系特征(3)简单应用:仲裁法律关系要素对仲裁法律关系构成的影响。

(4)综合应用:研究仲裁法律关系问题的意义第四章仲裁的基本原则(一)学习与要求本章重点:仲裁各项基本原则的概念、基础、意义以及基本内容。

本章难点:对各项基本原则地位以及相互关系的把握。

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当掌握仲裁各项基本原则的概念;理解它们各自的存在基础、基本内容与意义;深刻领会各项基本原则在仲裁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各项基本原则在仲裁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二)课程内容–4–仲裁基本原则,是指在仲裁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为仲裁机构以及当事人共同遵循的基本活动准则。

我国仲裁基本原则主要有: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据实合法、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仲裁依法独立原则等。

第一节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一、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的概念和意义概念:各方当事人的共同意愿是仲裁程序存在的基础,在仲裁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和保护当事人的共同意愿,违反当事人共同意愿的仲裁活动以及仲裁结果依法不具有约束力。

它是仲裁的核心原则,也是仲裁其他基本原则存在和成立的基础。

二、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的存在依据与主要内容第二节据实合法、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一、据实合法、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的概念与意义概念:仲裁机构在仲裁过程中应当查明案件事实,并在符合法律基本规定的前提下,秉持公平合理的方针做出裁决。

其适用有利于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各方的长远利益。

二、据实合法、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的基础与主要内容三、该项原则与诉讼中“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原则”区别第三节仲裁依法独立进行原则一、仲裁依法独立进行原则的概念指仲裁机构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独立地进行仲裁活动,不受行政机关或者个人的干涉,仲裁程序以及仲裁结果依法具有独立的法律约束力。

二、仲裁依法独立进行原则的基础与主要内容(三)考核知识点1.各项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存在基础或依据、主要内容(四)考核要求(1)识记:仲裁各项基本原则的概念、基本内容(2)领会:仲裁各项基本原则的意义与存在依据或基础;仲裁各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3)简单应用:仲裁基本原则在具体仲裁活动中的体现(4)综合应用:仲裁基本原则所体现的立法精神。

–5–第五章仲裁的基本制度(一)学习与要求本章重点:仲裁各项基本制度的概念、存在基础、基本内容。

难点:仲裁各项基本制度在仲裁中的地位以及仲裁基本制度与前面所述仲裁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当掌握仲裁各项基本制度的概念、基本内容,理解各项基本制度的存在基础;深刻理解各项基本制度在仲裁活动中的地位、作用。

(二)课程内容仲裁基本制度,是指规定仲裁程序中某方面具体活动的法律条文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规范体系。

一般来讲,仲裁基本制度是对仲裁基本原则中相对抽象内容的具体化。

我国仲裁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仲裁与民事诉讼任意选择制度;协议仲裁制度;一裁终局制度;仲裁监督制度等。

第一节仲裁与民事诉讼任意选择制度一、仲裁与民事诉讼任意选择制度的概念与意义概念:当事人各方依法有权在仲裁与民事诉讼等方式之间做出选择;当事人一旦选择了仲裁,便不得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反之,当事人一旦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也不得再就该项纠纷请求仲裁。

该项制度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原则,同时确立了仲裁与民事诉讼相互平行、彼此独立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关系,有利于仲裁依法独立进行原则的实现。

二、仲裁与民事诉讼任意选择制度的基础与基本内容第二节协议仲裁制度一、协议仲裁制度的概念与意义概念:当事人各方须以仲裁协议作为选择仲裁的唯一合法的意思表示形式;仲裁程序只能以仲裁协议为存在基础和发生法律约束力的前提。

该项制度有利于体现当事人各方关于选择解决民商事纠纷方式方面的意愿,同时也是仲裁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作用的原因。

二、协议仲裁制度的基础与基本内容第三节一裁终局制度一、一裁终局制度的概念与意义–6–概念: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一经作出,立即生效;当事人既不能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也不能请求仲裁机构重新裁决。

它体现了对当事人选择仲裁意愿的尊重,同时也是仲裁依法独立进行原则内容的体现,有利于纠纷的及时彻底解决。

二、一裁终局制度的基础与基本内容(三)考核知识点1. 仲裁各项基本制度概念与意义2. 仲裁各项基本制度的存在基础3.仲裁各项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四)考核要求(1)识记:仲裁各项基本制度的概念、基本内容(2)领会:仲裁各项基本制度的意义、存在基础;仲裁各项基本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3)简单应用:仲裁各项基本制度在仲裁活动中的具体体现(4)综合应用:仲裁各项基本制度所体现的立法精神第六章仲裁机构与仲裁协会(一)学习与要求本章重点是仲裁机构的性质、地位、设置。

本章难点在于仲裁机构职责在具体仲裁案件中的体现。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仲裁机构的概念与成立条件;深刻理解仲裁机构设置方面的立法意图;了解仲裁机构的设置与注销程序;知道仲裁协会概念、地位等相关问题。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仲裁机构概述一、仲裁机构概念仲裁机构是指依法成立并根据当事人的仲裁协议授权和当事人的请求,对当事人之间的民商事权益争议进行裁决的组织。

二、仲裁机构的特点依法成立,有权仲裁相关民商事权益争议,其裁决权力来自仲裁协议以及仲裁请求。

第二节我国的仲裁委员会一、仲裁委员会的法律地位–7–仲裁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民间组织,根据法律规定独立仲裁案件,是我国法定的民商事仲裁机构。

二、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与注销第三节中国仲裁协会一、中国仲裁协会的法律地位它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

二、仲裁协会的职能制定仲裁规则,根据《中国仲裁协会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

(三)考核知识点1. 仲裁机构的概念及其特点2.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条件3.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与注销程序4. 中国仲裁协会的职能(四)考核要求(1)识记:仲裁机构的概念、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