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 电缆头制作及安装工艺1.适用范围本工艺守则仅适用于用10kV 电缆头制作及安装。
2.工艺设备及工具2.1. 电缆剪2.2. 电缆下线铡刀2.3. 电缆主绝缘剥皮刀2.4. 液压钳2.5. 斜口钳2.6.3m 钢卷尺2.7. 壁纸刀2.8. 剪刀2.9. 砂纸2.10. 平锉2.11. 液化气及喷枪2.12. 温湿度计2.13.12X14 或14X17呆扳手2.14.19mmT 型扳手3.材料3.1. 25mm2高压软导线(10kV)及肘型软导线终端接头3.2.与软导线配套端子3.3. OT2.5-8 端子3.4.无水酒精纸3.5.绝缘胶带3.6.半导自粘带3.7.硅脂3.8 •①30热缩管3.9.色带或黄、绿、红热缩管3.10. 熔管3.11. 弹簧卡子3.12. 验电帽3.13. 绝缘塞3.14. 双头螺栓3.15. 绝缘帽4.环境要求4.1. 制作时所需环境:场地洁净、相对湿度在70%以下、环境温度0C以上35C 以下。
4.2. 必须光照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且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气体及粉尘特别是导电尘埃。
5.10kV 软导线+硅橡胶不可触摸前头组装工艺5.1 .工艺流程截取软导线一软导线剥皮一倒角一检验一主绝缘及应力锥清洁-涂硅脂一安装应力锥f压接端子f检验f肘型头组装f检验5.2. 制作工艺5.2.1 .截取软导线5.2.1.1. 选择技术图纸规定的软导线,将其拉直,用卷尺精确测量所需软导线长度并做标记,用电缆下线铡刀或电缆剪将软导线剪断。
注意切口铜芯要整齐。
5.2.1.2. 对30天以上未用的软导线在下料前应截去100mm (防止软导线受潮影响绝缘性能)。
5.2.1.3. 下料后要把剩余软导线的断面处包扎,以防进水受潮。
5.2.2软导线剥皮5.2.2.1 •试切割。
在电缆主绝缘剥皮刀上调节定位件长度(图5-1 ),使刀片距定位件端头的距离为50mm ;调节图5-2所示的定位件长度,使刀片既不伤及线芯导体又使主绝缘较容易剥离。
图5-1 图5- 2 5.2.22从软导线端部向内量取长度为170mm并按图5-3中1所示方向旋转切割一周。
522.2.将软导线放在洁净干燥的工作台上,右手持刀左手固定软导线,如图5-3 中2所示方向切割。
下刀深度要注意,禁止刀片伤及主绝缘层。
依此方法在软导线周围纵向均匀割2-3次。
用斜口钳夹住软导线端部外保护层将软导线外保护层完全剥离。
注意操作时固定软导线手的位置要在刀片的后面;切口整齐无毛刺522.4.将剥完外保护层的软导线放进电缆主绝缘剥皮刀的卡槽内,端头顶到定位件(如图5-4 )。
522.5. 剪切并将电缆主绝缘剥皮刀绕软导线旋转一周,(注意观察下刀深度,避免伤及线芯导体)剥离主绝缘层。
注意剥离主绝缘层后防止因线芯分散而影响塞端子。
5.2.3 .倒角5.2.3.1. 在外保护层及主绝缘层端部倒角2X45°,如图5-5、图5-6。
注意在倒角时防止伤及下一层。
■K图5-3图5-4524 .检验5.2.4.1. 倒角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软导线制作情况,重点检验外保护层切割时下刀深度是否伤及到主绝缘部分,如有轻微伤及可用砂纸打磨平(除掉夹杂在刀缝中的杂质)。
5.2.42合格标准:主绝缘无明显刀痕。
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5.2.5 .主绝缘及应力锥清洁5.2.5.1.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软导线主绝缘部分,擦拭方向如图5-7,注意只可单方向擦拭,不得来回擦。
5.2.5.2. 用无水酒精纸绕软导线主绝缘层与外保护层切口处旋转擦拭,确保接口处洁净。
5.2.5.3.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应力锥内孔。
5.2.6涂硅脂5.2.6.1 .将洁净的塑料袋套在手上,在晾干后的主绝缘层表面均匀涂一层专用硅脂,注意涂抹过程中不得将杂物混入其中,也不得将硅脂涂抹过多或涂抹到线芯导体。
5.2.7安装应力锥5.2.7.1. 将软导线沿图5-8所示方向推入应力锥,直至线芯导体及主绝缘倒角部图5-5 图5-6分全部外露528 .压接端子5.2.8.1. 选择合适的压接模具。
注意所选压接模具的规格必须与端子的规格一致5.2.8.2.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线芯导体表面的硅脂528.3. 将软导线线芯导体部分插入端子(注意请勿将线芯导体周围的杂物塞入端子内)。
当导体部分过细时应加裸铜线进行填充,所填充的裸导线在端子压接后不应露出端子,然后按图5-9所示压接顺序用液压钳将端子与线芯导体压紧,注意用力均匀。
当压线钳达到规定的压缩行程后,要保持0.5〜1S的时间,以消除弹性应力。
跟据实际情况每只端子压接2-3次1 2 J图5-95.2.8.4.端子压接好后必须认真对压接后形成的毛刺进行打磨,然后用无水酒精纸清除压接时留下的灰尘、金属屑等杂物。
5.2.9 .检验5.2.9.1. 压接端子完成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软导线制作情况,重点检验端子压接情况及压接处毛刺及金属屑去除情况。
5292合格标准:线芯导体完全插入端子腔且压接无毛刺。
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5.2.10 .软导线终端接头组装5.2.10.1 .在端子压接线芯导体的外侧缠一层绝缘胶带,并用自粘性橡胶绝缘带包绕端子及其与主绝缘之间的凹陷处,使之光滑圆整。
5.2.10.2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软导线终端接头安装应力锥侧的内表面及应力锥外表面,注意擦拭应力锥外表面方向如图5-10,注意只可单方向擦拭,不得来回擦。
应力锥电缆/——r /Y撼拭方向图5-105.2.10.3 .待应力锥外表面晾干后在其表面均匀涂一层硅脂。
5.2.10.4 .用力将应力锥推入软导线终端接头内,直至端子顶住软导线终端接头内侧。
推入时用手托住应力锥底部以防止其在软导线上滑动而改变安装尺寸(推进时应注意,接线端子的固定孔应与软导线终端接头同心)。
5.2.11 .检验5.2.11.1 .软导线终端制作完成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电缆制作情况,重点检验应力锥安装及软导线终端接头安装情况。
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6. 10kV软导线+肘头组装工艺6.1.工艺流程截取软导线一软导线剥皮一倒角一压接端子一检验一主绝缘清洁一涂硅脂一肘型头组装一检验6.2.制作工艺6.2.1 .截取软导线(同步骤5.2.1)6.2.2 .软导线剥皮(同步骤5.2.2)6.2.3 .倒角(同步骤5.2.3)6.2.4 .压接端子(同步骤5.2.8)6.2.5 .检验6.2.5.1.压接端子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软导线制作情况,重点检验外保护层切割时下刀深度是否伤及到主绝缘部分以及端子压接后毛刺处理情况,如有轻微伤及可用砂纸打磨平(除掉可能导电夹杂在刀缝中的杂质)。
6.2.5.2.合格标准:主绝缘无明显刀痕且无毛刺。
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6.2.6 .主绝缘清洁626.1 •将长100mm的①30热缩管套入软导线(组装软导线终端接头后无法再套热缩管)。
6.2.6.2.用无水酒精纸清洁软导线主绝缘部分,擦拭方向如(图5-7 ),注意只可单方向擦拭,不得来回擦。
6.2.7 .涂硅脂6.2.7.1.将洁净的塑料袋套在手上,在晾干后的主绝缘层表面均匀涂一层专用硅脂,注意涂抹过程中不得将杂物混入其中,也不得将硅脂涂抹过多或涂抹到线芯导体。
6.2.8 .软导线终端接头组装6.2.8.1.将涂好硅脂的软导线推进软导线终端接头内,直至端子顶到软导线终端接头内侧面(推进时应注意,接线端子的固定孔应与软导线终端接头同心)。
628.2. 安装软导线终端接头接地线(图6-1所示位置)安装时确保接地线端子压接牢固,并将接地线塞入①30的热缩管中图6-1628.3. 如图6-1,将热缩管与软导线终端接头重叠20mm,均匀烘烤热缩管, 烘烤过程中应避免将热缩管烤焦或烤伤其它部位。
628.4. 将相序标识粘贴在对应的软导线终端接头热缩管上。
6.2.9 .检验6.2.9.1. 软导线终端制作完成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软导线终端制作情况,重点检验、软导线终端接头安装情况。
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7. 软导线终端接头的检验7.1 .软导线终端接头制作完成后,必须对软导线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交流22kV,时间为5min。
软导线无闪络击穿,且软导线耐压5min时的泄漏电流不大于耐压1min时的泄漏电流视为合格。
8. 软导线终端安装8.1 .不可触摸前头安装流程8.1.1. 安装并紧固双头螺栓。
注意一定要保证双头螺栓拧紧。
8.1.2用无水酒精纸清洁接线柱与不可触摸前头内表面,晾干后将其均匀涂摸一层硅脂,注意该过程不得将杂物混入其中软导线终端接头压接;妾地裁8.1.3.将涂完硅脂的前头塞入接线柱,并将双头螺栓穿过不可触摸前头内的端头。
8.1.4.用T 型扳手将不可触摸前头内的双头螺栓固定,注意螺栓一定要拧紧。
8.1.5.用无水酒精纸清洁绝缘塞与前头内表面,将两擦拭表面均匀涂摸一层硅脂。
8.1.6.将绝缘塞安装固定在双头螺栓上,并将绝缘帽扣在不可触摸前头端部。
8.1.7.清洁安装过程中遗留在不可触摸软导线终端接头上的硅脂等污渍。
8.2.肘头安装流程8.2.1.清洁软导线终端接头喇叭口内表面及PT 熔仓外表面。
8.2.2.安装熔管。
熔管清洁后安装在肘头内的端子上,注意熔管安装要牢固。
8.2.3.垂直将肘头插入PT 熔座内,注意防止在插入过程中碰伤熔管。
插入后用力将熔管推进熔座内,使软导线终端接头与熔座充分接触,当听到“噌”的声音表明插接可靠。
8.2.4.安装弹簧卡子、验电帽、黄绿接地线等。
8.3.安装过程注意事项8.3.1.软导线安装完成后不可触摸前头应力锥不应受力弯曲;8.3.2.安装完成后用无水酒精纸清洁软导线终端接头;8.3.3.接地线两端端子要压紧,不能出现虚压接情况;8.3.4.黄绿接地线可靠接地;8.3.5.为美观其见,色带断口应隐藏在内不得外露、验电帽操作孔与软导线终端接头操作孔平行;8.3.6.注意弹簧卡子、验电帽安装要到位、接地线要打圈。
9. 注意事项9.1.制作软导线终端接头应由熟悉工艺的专人进行9.2.制作过程中尽量缩短软导线绝缘层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9.3.作业时不能戴有杂质的手套。
天热时更要注意,避免手及脸上的汗水沾染到软导线附件上,确保制作过程的每道工序都保持清洁。
9.4.及时清理制作过程中生成的垃圾。
9.5. 当制作场地的环境温度在0C以下或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应进行加热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