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 学案1生产与经济制度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 学案1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1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包括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决定消费的________,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________。

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________;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____________。

3.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________作用的环节;________和________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________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再大也不能说是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理论依据。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原因(1)从理论上看,是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现实上看,是由社会主义的______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从意义上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____________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不断增强____________,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措施(1)要牢牢扭住____________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必经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________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____________不相适应的部分。

________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生产与消费1.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袁秉达说:“科学发展观强调让老百姓分享改革成果,解决了一个‘发展生产为了什么’的问题,过去,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弄得太清楚,现在弄清楚了: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而发展生产。

”这位教授主要阐明的意思是()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2010年10月21日至2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届网博会的主题为“网络改变未来·文化妆点生活”。

网络正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就没有足不出户、快捷方便的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服务,就没有人们对神奇网络的强烈向往。

这表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由于我国众多城市缺水严重,水价节节攀升,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海尔停产了非节水型洗衣机而代之以国家A级标准洗衣机。

这说明()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在买方市场上,消费决定生产④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生产。

只有蛋糕做大了,分给每个人的才能更多更好,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这说明()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主观愿望决定消费需求C.消费水平受物价总水平的影响D.只要生产发展,社会就能和谐5.由青藏铁路公司和外商合作投资1.5亿美元打造的青藏铁路“五星级”豪华旅游专列,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开行。

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使西藏地区成为人们新的旅游热点,同时旅游热潮又带动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说明()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D.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6.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

亚运会举办期间,广东旅游、商贸、交通、通讯、传媒、餐饮等是受益行业,旅游、商贸活动将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A.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C.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知识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7.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下列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所表达的思想基本一致的是() A.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胡锦涛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据此回答8~10题。

8.材料可以传达出的信息是()①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手段②发展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③生产决定消费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③在短时间内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下列手段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是()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②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要客观依据是()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方针政策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的实质1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立足点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权宜之计A.①②③B.②③④综合提升13.2011年在全球经济日益复苏的情况下,中央要求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14.粮价是百价之基,“一头猪拱起CPI”。

最新市场信息表明,猪粮价格比回到盈亏平衡点6∶1以上。

2010年8月份GPI达到3.5%,11月份CPI达到5.1%创年内新高。

目前,最大的收入分配失衡,是城乡差距。

2009年,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的国际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2扩大为3.33。

国家从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入手,稳步扩大农村需求,成为扩大内需举措的新亮点。

为什么要把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答案知识清单一、1.对象方式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 2.目的劳动力 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二、1.(2)本质主要矛盾(3)物质技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综合国力 2.(1)经济建设(2)生产力经济基础改革课时作业1.D[“为了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而发展生产”是材料的核心句。

]2.D[材料能够反映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 3.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但是不决定生产,故③错误。

]4.A[生产决定消费,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D说法绝对化,应排除。

]5.D[铁路修建——新的旅游热点,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旅游热潮——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消费的反作用。

A、B、C都不完全符合题意。

]6.C[旅游、商贸活动将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体现了消费的反作用,说明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A、B不符合题意;D错误。

] 7.B[材料强调了发展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8.A[材料没有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④不正确。

]9.C[③的说法是错误的。

]10.D[选项中提供的措施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11.B[要求选择客观依据,只能从我国的国情考虑。

]12.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长期的战略方针,不是权宜之计。

]13.(1)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其他可选用的观点: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是年度内的重点知识,需要高度关注。

第(1)问较简单,即考查消费的反作用。

第(2)问比较综合,既要充分联系前面所学教材知识,又要适度引入时政性语言,为自己的答案增加色彩。

14.(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促进居民消费有利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农村居民收入不容乐观,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拉动经济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的反作用等知识点,回答本题可以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材题解1.(1)列举你所知道的新产品,畅谈计算机、DVD和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提示利用计算机上网找资料、看新闻、购物、娱乐等,用DVD看电影、听音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