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部点的测绘原理.

碎部点的测绘原理.


(四)地形图的等高距 等高距的选择与地面坡度有关,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的 高程应注至厘米(cm);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dm)。
第二节
(一)极坐标法 (二)角度交会法 (三)距离(边长)原理及方法
一、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绘原理及方法
极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角度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距离(边长)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直角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二、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和地貌特征点,亦即地物和地貌的方向转折点和坡度变化点。 (一)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地物特征点一般是选择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河流和道路的 拐弯点,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二)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是地性线(亦称地貌结构线:它是地貌形态变化的 棱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方向变换线等,例如,山顶的最 高点,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倾斜变换点,山脚地形变换 点处 。 (三)碎部点间和视距的最大长度 碎部点间距和视距的最大长度一般应符合表7-1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