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大题汇总)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大题汇总)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汇总)填空题26."曲子相公"指的是和凝。

27.贺铸的词集名是《东山词(东山寓声乐府)》。

28.晏殊《蝶恋花》“一场愁梦酒醒时”的下句是斜阳却照深深院。

29.《花间集序》的作者是欧阳炯。

30.被清人冯煦称作“北宋倚声初祖”的词人是晏殊。

31.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词牌名是《玉楼春》。

32.《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作者是张先。

33.《龙洲词》是刘过的词集名。

34.吴文英的号是梦窗。

35.《望海潮》(东南形胜)所吟咏的城市是钱塘(杭州)。

26.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27.《于湖居士长短句》的作者是张孝祥。

28.按每首词的字数多少可将词分为小今、中调、长调三种。

29.“词为艳科”是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30.词的音乐性的标志是词牌。

31.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3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34.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指的是范仲淹的作品。

35.被苏轼评为“野狐精”的词人是王安石。

26.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词为艳科"这一概念。

27.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

28,《渔歌子》此词一名为《渔父》。

2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0.朱淑真的词集名是《断肠集》。

3.任二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32.“要眇宜修”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给词体特征的体性下的界说。

33.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

3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被宋代黄异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35.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2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李清照27.陆游词集名是《渭南词》28.苏轼是词史上大力开拓词心词境的重要人物。

29.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吟咏的是蟋蟀30.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其中里巷是指中国民间3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的“故国”指的是金陵33.“曲子“侧重强调词的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强调文学性为主34.《甘州遍》(秋风紧)的作者是毛文锡35.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26.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词为艳科”这一概念。

27.《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余)一词所写的女子是西施28.《渔歌子》一词别名为《渔夫》2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0.陈亮的词集名是《龙川词》31.任二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32.李隆基词今仅存《好时光》一首33.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

3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萧声咽)两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被宋代黄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35.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称张先的词为"古今一大转移”26.词的音乐性的标志是词牌27.词起源于六朝乐府说是以“乐府”为考察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28.《人间词话》中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29.西风残照,汉家宫阙30.李珣《南乡子》十七首所歌咏的是粤东的风土人情。

31.史达祖的词集名是《梅溪词》的词集名。

32.《竹山词》是蒋捷的词集名3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词牌名是《西江月》34.姜夔的号是白石道人35.《诚斋乐府》的作者是杨万里26.李清照是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人27.词集《渭南词》的作者是陆游28.《花间集序》的作者是欧阳烔29.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吟的是蟋蟀30.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其中里巷是指中国民间3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的“故国”指的是金陵33.曲于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

34.吴文英《莺啼序》一词共分为四片。

35.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26.词牌是词的音乐性标志27.六朝乐府说是以“乐府”为考察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28.朱敦儒传世词集的名称是《樵歌》。

29.西风残照,汉家陵阙30.歌咏粤东风土人情的是李珣的《南乡子》十七首。

31.《梅溪词》是史达祖的词集名。

32蒋捷的词集名是《竹山词》。

3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34.白石道人是姜夔的号。

35.将南宋词人蒋捷誉为“长短句之长城”的是刘熙载简单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析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的侧作主题。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全词以歌女自述的方式,倾诉了欲结知音、脱离魔窟的强烈愿望。

(2分)词人叙写歌女痛苦的遭遇和卓异的品格,(2分)也表现出了词人强烈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2分)37.简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的人生情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在词中叙写了遇雨时淡然处之,超然于物外的一次生活体验。

(2分)一且超越是非,也就无所谓得意的欢乐和失意的痛苦的人生体会。

(2分)这表现出了词人旷达自适、超越凡俗的情怀。

(2分)38.简析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写梦境的特点。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写清楚了梦中的地理环境。

(2分)(2)从视觉、听觉和联想的不同角度来写梦境。

(2分)(3)将梦境写得非常完整,从梦中到梦醒均有记述。

(2分)39.简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

(2分)(2)舌音、齿音交替重叠。

(2分)(3)敢押险韵。

(2分)40.简析欧阳修《南歌子》(风金泥带)的结构和主题(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全词上片以写女子的装束和体态为主。

(2分)下片则通过细节叙写夫妇亲密的生活情趣。

(2分)以此突显出一个俏丽、温柔的新婚少妇形象。

(2分)36.简述关于词体起源的五种观点。

诗词同源说,(2分)词源(诗经》说,(1分)隋代初唐说,(1分)六朝乐府说,(1分)六朝浮艳说。

(1分)37.简述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中的对比手法。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此词上下阙都用对比手法。

(2分)把塞雁、城乌的惊起和屏上鹧鸪的漠然形成对照,女子的孤寂之情由此轻轻逗出。

(2分)下阕以有情対无情,愈见情之悲哀,有让人窒息之感。

(2分)38.简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如何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者上阙在描述当时扬州的萧条景况,(1分)但起首八字却重笔点出昔日扬州之繁盛,盖以盛观衰,感慨加倍深沉。

(2分)下阙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

(1分)词人多处化用杜牧歌咏扬州的诗句,构成历史意象,用这类诗中意象所蕴含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来衬写今日扬州的见闻感受。

(2分)39.简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此词上阙主要追忆当年参加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豪情。

(2分)下阙重点写敌我交战的惊险场面。

(2分)其宗旨所在,仍在蓄往日豪气之势,跌回冰冷残酷之现实。

(2分)40.简述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加倍衬写自己的感情。

(2分)舌音、齿音交相重叠,形象而准确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忧愁和迷茫。

(2分)敢押险韵,用得自如贴切。

(2分)36.简述关于词的五种起源说。

诗词同源说,(1分)词源《诗经》说,(1分)隋代初唐说,(1分)六朝乐府说,(1分)六朝浮艳说。

(1分)上述各说侧重不同,逻辑起点不同,应结合词体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进行综合评判。

(1分)37.简述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情景相生相结合的特点。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词写离愁别恨,起二句即拈出此题,涵盖全篇。

(1分)三四句写“触目”所见,是眼前实景,也是情中之景。

(1分)情景相生相合的境界已宛然在目。

(1分)后两句极言音信阻隔之无奈和相思难成之苦痛。

(1分)最后二句以春草喻愁,设譬新颖贴切而又明白易懂,(1分)情景妙合无垠。

(1分)38.简述韦庄《思帝乡)(春日游)塑造的女性新形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语言浅显,主题也比较明确,抒写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对象的强烈愿望,(3分)体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子对待爱情狂热而大胆、无所顾忌的精神。

(3分)39.简述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