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案例
一、活动目的:
语文课程的地位,决定着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力求体现基础性,即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基本过程方法、基本态度情感等。
书面考试考查的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对这三块内容的命题要努力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在有限的试题中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命题应力求有创意,体现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二、活动概况
★教研活动主题:改变思维方式,提高命题能力
★活动时间:
★组织负责:
★活动成员:一至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三、活动过程:
1、阐述五年级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要求,解读双向细目表。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掌握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语文能力。
因此,命题时要避免把知识点的考查细碎化、机械化,尽可能使所出题目与对能力的考查相融合,使学生摆脱“做死题、死做题”的窘状。
要积累与运用并重,积累的目的一是丰富语言的内储,从而丰富语言的表面,比如词语的积累等;二是培养语感,厚实语言
与文化底蕴。
要课内与课外衔接,遵循教材中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教材中字、词、句、标点方面的基础要求,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命题也要关注学生学法的生成与运用情况,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机会;关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将考试与学习同步。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采用的双向细目表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能力层次、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便于对命题进行有效指导。
参考资料中列出了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双向细目表,包括内容维度、能力维度、具体描述和命题难度,给参与命题的老师一份参考和依据。
2、教师根据给出的命题材料填写试卷双向细目表并进行五年级现代文部分的命题
3、命题汇总
(1)“看拼音写词语”。
出题率50%。
涉及的词语包括“颤抖”“抚摸”“擦拭”“抽泣”“顽皮”“暂时”“老泪纵横”“难以言表”“战战兢兢”“闪闪发亮”“口口声声”“似笑非笑”。
出现最频繁的是“颤抖”“老泪纵横”“难以言表”“战战兢兢”。
大部分出题量为三到四个,个别出了6题。
从老师的出题意图来看,主要是关注学生对于课内词语的巩固以
及课外词语的积累。
从出题的难易度来看个别词语比较简单,考察的意义不高。
从出题的量来看三到四个是最适当的。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出题率92%。
所涉及的词语集中在“老泪纵横”“难以言表”“战战兢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
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意识到这是五年级的考察中理解部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3)句型相关练习
出题率83%。
内容包括“反问改陈述”“直接改间接”。
句型的相关练习是学生认知层面从“理解”到“运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句式的丰富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习作用语的精彩程度。
一个会运用多种不同句式不同表达方式的学生,他的习作也一定更加生动。
但是五年级的句型相关练习通常在基础部分集中出现,现代文阅读中出现较少。
(4)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
出题率100%。
内容主要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以及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这类题目属于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是阅读理解题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文章中的某些内容或整篇文章做出概括,是一种读写结合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短文内容的理解、运用和综合
的能力。
(5)感受文章中心
出题率100%。
主要是“读懂了什么?”,部分“结合实际生活谈感受”。
我们常说学生有没有读懂文章,看这类题目就好了。
的确,这时最能反映学生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的一种题目。
老师们都有意识的做了命题。
(6)其他
包含“加标点”“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照样子写词语”。
四、活动体会及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考试命题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命题难易度以学生实际为准,要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命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好考试命题难度,主要参考大多数学生能取得好成绩为依据,不出或者少出只有少数人能答出来的题,题目形式必须是学生熟知的类型,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题意理解起来不能太费劲,免得浪费太多时间在阅读题目上,题量要适中,要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所有题目并有些许时间进行检查。
本次的命题练兵以“五年级现代文阅读命题”为要求,也就是意
味着接受考察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
教师首先因对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命题的方向。
参与练兵的大部分老师都关注到了“五年级”这个关键词,命题的难易度比较恰当,题型兼顾了字词、句、段、篇章,能力涵盖了知道、理解、运用、综合。
但也有个别老师由于没有经历过“大循环”的教学轮回,对于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班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命题有过易或过难的现象。
也有个别教师对于如何命题,命题的方法是不太了解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师作为命题者,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又要有开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我们在命题上仍有许多认识和落实不到位之处。
命题研究, 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