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 后的朝代,国姓为姬。定都镐京、丰京(宗周)(今陕西 西安),成王五年营建东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以此为中心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周幽王时,犬戎攻破镐京, 西周灭亡。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祭坛和神庙这两种祭 祀建筑也在各地原始社会文化遗存中被发现。 典型案例
浙江余杭瑶山和观山祭坛遗址
内蒙古大青山2座祭坛遗址
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祭坛遗址
辽宁建平县神庙遗址
18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五、原始祭祀建筑
内蒙古大青山2座祭坛遗址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一、夏朝
夏时期建筑的特点
1. 茅茨土阶(技术) 反映了华夏文明初期大型建筑采用的是“茅茨土阶”
的构筑方式。茅茨就是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在古代人们还 没有掌握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时候就用茅草堆砌成屋顶。 土 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 筑建造在上面。
14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四、穴居:北方原始建筑的基本形式
15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四、穴居:北方原始建筑的基本形式 为什么出现在北方?
我国北方地区,多位于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 土层,土质均匀,便于挖做洞穴。因此,穴居成为北方氏 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穴居(木骨泥墙)建筑的典型代表
我国发现最早的宫殿建筑群
二里头遗址 中发现了大型宫 殿和中小型建筑 数十座,其中一 号宫殿规模最大。
22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一、夏朝
夏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一号宫殿的夯土 台残高0.8米,东西 约108米,南北100 米。
夯土台上面有面 阔8间、进深3间的 殿堂一座,四周有 回廊环绕,南面有 门的遗址,反映了 我国早期封闭庭院 (廊院)的面貌。23
古代典籍中记载的的先民建筑情况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韩非子·五蠧(dù)》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 时,就陵阜而居,穴 而处”
——《墨子·辞过》
巢居
穴居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木结构建北筑方地区、黄河流域
巢居发展序列
仰韶文化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姜寨、西安浐河半坡聚落遗址 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特色:已知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出现了明确的地面建筑; 形成了规整的建筑柱网,显现出“间”的雏形 意义:标志着中国以间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特别 是“一明两暗”基本格局的滥觞。
1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这两座祭坛, 都是用石块堆成 的方坛和圆坛, 这些祭坛都位于 远离居住区的山 丘上,说明他们 可能是一些部落 共用。
19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五、原始祭祀建筑
意义 原始社会公共祭祀建筑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始先
民的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为了表示对神明的崇拜, 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线展开 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
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
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我国古代建筑
、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3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三、巢居:南方原始建筑的基本形式 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构件
在没有金属工 具,只能用石、 骨、角、木的原 始工具条件下, 这些构建制作如 此精细,显示出 长江下游地区木 作技术的突出成 就。
国建筑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四合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 已有3000年历史;
2. 宫室台榭(艺术) 开始使用夯筑技术建造【宫室台榭】建筑。 高台能使
人感到庄严、尊贵,既可登高远望、眼界开阔,同时也利 于建筑本身的防潮湿和通风。
24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一、夏朝
夏时期建筑的特点 3. 庭院式格局
整个宫殿建筑形成以殿堂为中心,门厅、廊庑为屏障 的建筑群,呈现出庭院式格局,并且庭院的构成突出了 “门”与“堂”的主要因子,形成廊庑环绕的廊院式布局。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四、穴居:北方原始建筑的基本形式
筑墙使用手腕粗的木柱作为骨架,中间用草茎充填,然 后在表面敷上几层厚厚的湿泥,再架上柴火将其烤干,以此 打造出的墙面坚固美观,被称为“木骨泥墙”。
17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五、原始祭祀建筑
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
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
内雨水。屋顶采用瓦(瓦的
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
成就)。
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
却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
的四合院实例。
31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西周建筑的典型代表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整组建筑建在1.3米高 的夯土台上,呈严整的
两进院落布局。南北通
深45米,东西宽32米。
中轴线上一次排列影壁、
门屋、前堂、穿廊、后
室、两侧为南北通长的
东、西厢房,将庭院围 近代北合京成四封合闭院空间。
32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的意义 无论从空间组织还是从构筑技术来看,这个一直在中
河南的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一度被专家认为非常接近夏朝都 城,是确定夏朝都城的希望。但进过数十年的考古挖掘研究, 最终也只能确认为夏末文化遗址。夏朝国都的确认也成为中 国历史文化的未解之谜。
21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一、夏朝 夏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11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三、巢居:南方原始建筑的基本形式
为什么出现在南方?
我国南方地区,水网密布,地面湿润,无法直接在地 面搭建建筑,更无法在地面以下挖穴居住。
巢居(干阑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文化遗址
地点:浙江余姚 时间:距今6900年 环境:沼泽边沿、地段泥泞 遗物:圆桩、方桩、板桩,以及地板、梁、柱等木构件,特别 是各种榫卯 意义:标志着巢居发展序列已完成向干阑式建筑的过渡
3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4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教学目标】
主要了解战国建筑的起源及奴隶制社会时期夏、商、周建
筑的发展概况,掌握文明初始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征、高台
12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三、巢居:南方原始建筑的基本形式
干阑式建筑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了南方气温较高而需 降温、通风问题。
在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遗迹中,最有影响的是出土了上
百件带榫卯的木构件。榫卯,读作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
这是建筑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此,建筑不再仅仅 是物质生活手段,同时也成为社会思想观念的一种表征方 式和物化形态。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0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一、夏朝
夏朝是否存在? 一般认为,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虽然我国古代文献记载 了夏朝的史实,但考古学对夏文华尚在探索之中。
西周洛邑王城位于今河南洛阳,遗址已荡然无存,只 能依《考工记》及其他文献大致推测。《考工记》载:"匠 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 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29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匠人营建的都城,其范围 为九里见方,每面开3座城门。 城内有9条纵街,9条横街;纵 街宽度能容9辆车并行。王宫 居中,宫左右分布宗庙、社稷; 宫前为外朝,宫后设市场。市 和朝的面积各位一夫,即100 亩。
2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二、商朝
商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
安殷宫复想安殷景仿大实图图阳墟殿原象阳墟区殷殿景
27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考工记:我国最早关注建筑设计的著作 《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
宫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要的位置,将太庙和社稷挟于左右,
说明西周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神权之上,中国宫殿的总体格
局已大体初定。
30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西周建筑的典型代表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