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频电缆标准资料

变频电缆标准资料

ICS
Q/DYAD
变频器专用电缆
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发布
Q/DYAD 003—2009
目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 (1)
4 型号和规格 (2)
5 技术要求 (3)
6 检验和验收规则 (6)
7 标志、包装 (7)
前言
本标准于2005年9月1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于2009年4月1日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电缆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电缆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守兴、阚丽娜、包玉华、刘永刚、张栋琪。

变频器专用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频器专用电缆的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型号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和验收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0.6/1KV及以下变频控制系统供电电缆或电气连接,产品有较强的耐电压冲击性,能经受变频时的脉冲电压,电缆有良好的屏蔽性,并有效消除电磁干扰,降低变频电机噪音,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纸、食品、纺织等行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10-2001 电工名词术语
GB/T 2951-2008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2952-2008 电缆护层用无纺布及麻布
GB/T 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3-83 电工圆铜线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909-85 裸电线试验方法
GB 544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GB 699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JB/T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T12706-2008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3 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
3.1 术语
本标准的名词术语按GB/T2900.10-2001的规定执行。

3.1.1 金属屏蔽:将电场限制在电缆内部和(或)保护电缆免受外界电气干扰的外包接地金属层。

3.2 代号
3.2.1 系列代号
BP—变频器专用电缆
3.2.2 绝缘材料代号
YJ—交联聚乙烯
3.2.3 屏蔽结构代号
a)P—铜丝编织屏蔽
b)P1—铜丝绕包屏蔽
c)P2—铜带绕包屏蔽
3.2.4 护套材料代号
V—聚氯乙烯
Y—聚乙烯
3.3 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额定电压、芯数、标称截面)组成。

3.3.1 产品型号组成见图1。

护套材料代号
屏蔽材料代号
绝缘材料代号
系列代号
特性代号
图1 变频器专用电缆的型号
3.3.2 产品表示方法示例
例如: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绕包屏蔽变频器专用电缆,额定电压0.6/1kv,3+3芯,主线芯标称截面120mm2,接地线芯标称截面25mm2,表示为: BPYJVP2 0.6/1kv 3*120+3*25
4 型号和规格
4.1 型号
电缆型号如表1。

4.2 规格
电缆规格如表2。

表2 主线芯截面
4.3 技术参数
电缆技术参数如表3。

表3 技术参数
说明:3+1芯结构应将接地线芯做成同芯导体(可采用编织或同芯绞合方式)
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导体应符合GB/T 3956—2008第1种或第2种铜导体的规定。

3+1芯结构接地线芯可采用符合GB3953—83中的圆铜线编织或绞合;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2008中相同标称截面导体的规定。

5.2 绝缘
5.2.1 绝缘料采用XLPE;其物理机械性能如表4。

表4 交联聚乙烯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5.2.2 标称绝缘厚度以GB/T 12706—2008 PVC绝缘标称厚度规定值的90%作为标称值,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绝缘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5.3 结构
5.3.1 3+3对称结构
采用三根中性线芯均匀分布在三根主线芯之间的空隙中,并绞合成缆芯,填充圆整;在缆芯外绕包包带;然后屏蔽、再挤包外护套。

5.3.2 3+1同心导体结构
采用三根动力线芯绞合成缆后外包包带,然后绞合铜丝或编织铜丝作为同心导体(即中性线);再重叠绕包两层聚酯膜、挤包同心导体绝缘;然后再包带、屏蔽、挤包外护套。

5.4 包带
5.4.1 包带材料应与电缆的型号相匹配,厚度应保证同心导体及屏蔽层不至于损伤到绝缘或内层其他组成部分。

5.5 内衬层
挤包内衬层厚度应符合GB/T12706—2008的规定。

5.6 同心导体
同心导体(即中性线)应由一根或多根金属丝编织或金属丝的同心绞合组成。

5.7 金属屏蔽
5.7.1 选择金属屏蔽材料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5.7.2 金属屏蔽采用双层间隙绕包,上下两层每边重叠宽度不小于5mm。

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80%。

5.8 护套
5.8.1 护套应选用PVC-ST1型材料制成,若无其它规定,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 S(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 S=0.035D+1.0
式中:D—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设直径,mm。

护套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护套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

5.8.2 物理机械性能如表5。

表5 聚氯乙烯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5.9 电缆电性能
变频器专用电力电缆电性能如表6。

5.10 阻燃、无卤、低烟、耐火等特性的电缆,其特性要求符合GB/T19666—2005规定的要求。

5.11 交货长度
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任何长度交货。

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0.5%。

6 检验和验收规则
6.1 检验
产品检验项目、试验类型和试验方法按表7规定。

7 标志、包装
7.1 标志
成品电缆外表面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并应符合GB6995规定。

7.2 包装
7.2.1 成圈或成盘的电缆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

电缆盘应符合GB4005的规定。

7.2.2 每圈或每盘上应附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以下信息:
a.制造厂名称;
b.型号及规格;
c.额定电压;V
d.长度;m
e.重量;kg
f.制造日期;
g.标准编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