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调解操作流程

劳动调解操作流程

劳动调解操作流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劳动调解操作的流程及控制要点,旨在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障本行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行与员工之间劳动争议的调解。

3定义、缩写与分类
3.1定义
1)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本会与员工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本行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推动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方式。

2)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指本行内部设立负责本行与职工之间劳动争议调解的组织,人员由职工代表、本行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3)调解协议书:是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在本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就解决争议的有关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经双方签名、盖章后形成的法律文书。

4)调解意见书:是本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经过调解工作后,
争议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时,由调解委员会制作的,表明调解委员会对该项争议案件的意见、看法的文书。

3.2缩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简称调委会
3.3分类

4职责与权限
5原则与基本规定
5.1 原则
1)自愿原则。

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申请调解必须双方自愿、调解协议的达成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协议的履行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

2)依法据实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必须在调查核准事实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政策、法律法规调解劳动争议。

3)及时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在接受当事人申请调解后,应及时地开展工作,及时调解,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结束,防止矛盾激化。

4)平等原则。

当事人双方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一律平等,均有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5)民主协商原则。

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把自已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也不能由调解委员会包办代替拟出的调解协议强迫双方接受,只能充分征求双方意见,在双方完全同意的情况下达成协议。

6)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原则。

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不愿调解的可直接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应允许当事人到仲裁委员会申诉。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上述当事人的权利,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止。

5.2 基本规定
1)本行依法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受当地工会和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指导。

调委会依法调解本行与员工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a)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b)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c)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d)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e)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f)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调委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本行工会,具体由下列人员组成:
a)职工代表;
b)本行代表;
c)本行工会代表。

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具体人数由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并与本行行长协商确定,本行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职工代表由本行职工代表大会推举产生;本行代表由本行行长指定;本行工会代表由本行工会委员会指定。

各方推举或指定的代表只能代表一方参加调委会。

其中,调委会主任由本行工会代表担任。

3)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力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十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调解组织提出申请,并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附件一)。

4)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申述理由的,可以推举一名代表参加调解工作。

5)调解委员会在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争议事实和理由陈述的同时,
要查明事实,分清事非,依照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以及本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公正调解。

6)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要做到文明接待劳动争议当事人。

7)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立即征询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对方当时人不愿意调解的,应做好记录,并在三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8)调解委员会在四日内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申请的决定,对不受理的,要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9)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10)调解达成协议但拒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1)负责调解劳动争议的人员与当事人存在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劳动争议调解。

12)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会议,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召集。

13)调委会委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调解本行与员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在调解争议过程中,调委会委员违反调解程序,隐瞒、包庇事实真相,造成争议恶化的,追究调解委员责任,直至取消委员资格,情节严重的要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或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6流程描述与控制要求
7检查监督
8附件
附件一:《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附件二:《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
附件三:《劳动争议调解意见书》
附件一: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
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
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请求事项:
事实和理由:(包括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等情况):
此致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申诉人(单位):(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附:1.副本份
2.物证份
3.书证份
附件二: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
()字第号
申请人: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
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
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事由)
上述双方因引起争议,申请人于年月日向本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经本会主持调解,双方协商,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协议内容)
1.
2.
3.
双方当事人(签名):
调解委员会主任(签名):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公章):
年月

附件三:
劳动争议调解意见书
()字第号
申请人: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
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
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上列双方因引起争议,申诉人于年月日向本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经本会主持调解,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或逾期未得调解)。

现对此案提出如下意见:
1.
2.
3.
调解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