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绪论及第一章细菌得形态与结构1、微生物:就是存在于自然界得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瞧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得微小生物。
2、微生物得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与RNA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就是最小得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得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病毒属之。
3、微生物得特点·体积小、面积大;·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生长繁殖快,容易培养;·易变异,适应强;·种类多,分布广。
4、细菌得基本形态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状菌。
①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细胞分裂得方向及分裂后得各子细胞得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②杆菌杆菌就是细菌中种类最多得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得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得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得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③螺旋菌:弧菌、螺菌。
5、科赫法则·特殊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健康者中不存在;·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自实验感染得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得纯培养。
6、细菌得衰老型或退化型:指在不良环境或老龄期时,细菌会出现与正常形状不一样得个体。
若将其重新置于正常培养环境时可恢复正常状态。
7、细菌得多形性:指处于衰老型或退化型状态得细菌即使置于适宜得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与正常得不一致,如嗜血杆菌。
8、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得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得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得群体。
可用于细菌得分离、纯化、计数与鉴定。
9、菌苔:各“菌落”相互连接形成一片。
10、细菌活得非可培养状态(VBNC):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生长繁殖,但仍就是活得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复苏,并仍具毒性。
11、细菌得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
·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
12、磷壁酸得功能·形成表面抗原决定簇得成分;·提高膜结合酶得能力(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维持酶活);·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与其寄主间得黏连;·构成噬菌体得吸附位点。
13、细胞壁①格兰阳性菌·肽聚糖·磷壁酸②革兰阴性菌⑴脂多糖(LPS)组成:·类脂A:无种属特异性,内毒素得主要毒性成分;·侧链多糖:即菌体抗原,有种、型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
功能:·能够吸附Ca2+、Mg2+等阳离子;·为噬菌体提供特异性吸附受体。
⑵外膜蛋白(OMP):包括微孔蛋白、脂蛋白。
⑶周质间隙14、细胞壁得功能·维持菌体外形与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菌体;·维持菌体内外离子平衡;·参与细菌得正常分裂;·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得免疫应答。
15、细菌细胞膜不含胆固醇。
16、拟核:细菌不具有成形得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称为拟核(核质)。
核质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
17、荚膜①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周产生得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得黏液样物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得生命活动。
②功能·抗吞噬作用:荚膜具有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得作用,因而荚膜就是病原菌得重要毒力因子。
·抗有害物质得损伤作用:荚膜处于细胞得最外层,可保护菌体避免与减少受有害物质得损伤。
·营养物质得贮存场所与废物排出。
18、S层得功能·分子筛与离子通道;·屏障作用,保护细菌;·黏附宿主细胞;·重要得表面抗原。
19、鞭毛得功能·就是运动器官;·有抗原性;·与致病性有关。
20、菌毛·与细菌得运动无关;·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必须用电镜观察;·分普通菌毛、性菌毛。
21、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与分裂得细菌。
在一般环境中不耐受菌体内得高渗透压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中仍可存活。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体。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球。
将两个不同得原生质体或原生质球融合并再生成一个细菌得技术,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22、研究L-细菌得意义⑴诊断困难,由于L-细菌在通常培养条件下不易成功,所以常误诊为非病原体感染;⑵对干扰细胞壁合成得药物敏感性下降,如青霉素,多黏菌素等;⑶由于细胞壁得少或无,使抗原性下降,L-细菌得感染可逃避正常菌抗体得攻击而长期存在;⑷与慢性病与一些复发性疾病有关;用药——导致L型——对药不敏感——进一步感染等⑸利用L-细菌就是进行细菌得基础研究。
23、革兰氏染色①原理G+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
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呈无色,沙黄(石炭酸复红)复染呈红色。
②方法细菌标本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95%酒精脱色、稀释得复红复染。
③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④意义: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抗生素得敏感性、对结晶紫得敏感性,细菌得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
24、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25、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得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得休眠体。
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
①芽胞得结构,由外向内:外衣→外膜→皮质→芽孢壁→内膜→芯髓。
②性质: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细菌数量并未增加,因而芽胞不就是细菌得繁殖方式。
与芽胞相比,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得菌体称为繁殖体(营养体)。
③特点·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抵抗力。
·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芽胞内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保持潜在萌发力。
·不就是繁殖器官,一个芽胞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状态得细胞。
④意义·对外界不良环境有强大得抵抗力,就是细菌保存生命得一种休眠结构;·消毒得指标就是以杀灭芽胞为准(121℃/30min,朊病毒除外);·反恐怖战争需要。
第二章细菌得生理1、细菌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得主要区别·生长与繁殖速度快·利用各种化合物作为能源能力强·营养需求多种多样·可利用超常流水线合成大分子物质·能产生特殊物质2、细菌物质摄取方式①单纯扩散(被动扩散)②促进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基团转位需要载体蛋白与能量,有两个突出特点:·转运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主要存在于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中。
3、时代时间: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得时间。
4、生长曲线: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温度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细菌生长过程具有规律性。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得对数为纵坐标,可得一条生长曲线。
5、细菌生长繁殖得四个时期①迟缓期:就是细菌来到新环境得一个适应过程。
特点:·代谢活跃,合成并积累所需酶系统;·RNA含量明显增多,但DNA含量无变化;·细菌数不增加。
②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以恒定速度进行分裂繁殖,活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顶峰,生长曲线接近一条斜得直线。
此时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形态、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较典型,对抗菌药物得作用较敏感。
OD=0、4~0、6认为处于对数期。
③稳定期:因营养得消耗、代谢产物得蓄积,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数逐步上升,新繁殖得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平衡。
细菌得形态及生理性状常有改变,格兰阳性菌此时可染成阴性,毒素、抗生素、芽孢多此时产生。
④衰亡期: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得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难以进行鉴定。
6、培养基①概念:就是人工配制得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得营养物质。
培养基制成后,要经灭菌处理。
②营养条件·基本营养·氧气:根据细菌对氧得需求,可分为需杨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厌氧培养基:就是为培养厌氧菌而设计得·温度:根据细菌对温度得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酸碱度:多数病原菌得最适ph为7、2~7、6,鼻疽伯氏菌偏酸,霍乱弧菌偏碱7、培养基得分类①按营养成分·基础培养基:基本营养成分·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她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子等②按状态·固体培养基:1、5%~2% 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半固体培养基:0、5% 琼脂,作穿刺试验·液体培养:扩增纯培养得菌体③按功能·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察细菌生长后得分解底物,从而鉴别细菌。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麦康凯培养基内含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得生长,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可生长。
·厌氧培养基:用于厌氧菌得分离、培养与鉴别。
将普通培养基放在无氧环境中培养,或者使培养基本身成为无氧环境。
庖肉培养基就是常用得厌氧培养基之一,其中不含饱与脂肪酸与谷胱甘肽得肉渣起到了还原剂得作用。
8、分离培养: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因划线得分散作用,许多原混杂得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散开。
9、液体培养基中得生长现象·浑浊:大多数细菌·沉淀:链状生长得细菌·菌膜: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枯草杆菌10、生化反应:细菌对糖、蛋白质得分解能力不同,代谢产物各异,利用生物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得生化反应。
主要有氧化酶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