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报告问题篇一:项目可行性报告 (3000字)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一、本项目针对的相关民生问题及科技需求1.背景和民生问题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X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突出强调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当前农村劳动力极度匮乏、农业生产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持续增高,已经不能满足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需求,同时我国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薄弱,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差、信息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速度及农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X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突出强调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国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去的严峻问题,还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屡屡暴涨暴跌,这与我国小生产大市场,农民没有组织起来有很大关系。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只有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种植专业化、生产组织化等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发展,原有应用系统针对性、实用性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乡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提升新乡农业的竞争能力,把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尽早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充分整合原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开展“新乡市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示范项目”恰逢其时,势在必行!2.相关科技需求业物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最前沿的发展领域之一,是当今世界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
中央、省、市对农业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发布重要文件及指示。
伴随着温家宝总理着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己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下一个战略高点,我国己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XX一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促进新乡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属XX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重点支持领域,即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中的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控制及决策系统与技术;精准农业技术与估产及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与技术,同时也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XX一2020年)中的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优先发展项目。
符合国家在国民经济、农业发展中亟待提供科技支撑的领域,通过本项目实施将有效弥补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不足,真正打造农村科技服务的快速通道,加速农业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扩散、转化和应用。
实现“在产农业”向“在线农业”转变,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实现种植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精细控制。
近年来,新乡市农科院围绕新乡农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和鹤壁农业硅谷、新乡学院、原阳县农办等单位开展合作,积极进行农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在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农业经营信息化管理科学、科技推广网络化推广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经验。
项目需求与科技需求示意图二、项目目标与主要任务按照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应用”的原则,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围绕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服务信息化为主要建设内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本项目以原阳县农民合作社为示范应用区域,通过项目实施,改变传统农业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改变经验管理为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由单一方式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综合管理方式转变。
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质量,增强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能力,促进农业资源和农情信息的标准化和充分共享,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打造田间地头的智能信息化推广队伍,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应用的全程化、服务的系统化及农户使用科学化。
为我市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推广物联网智能化综合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使“电脑上也能把地种”的愿望变为可能,使“运筹帷幢决胜千里”的管理调控理念梦想成真。
目标如图所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图2..主要任务项目围绕原阳县农业合作社之间相互联系松散、信息交流沟通不畅,服务网络不健全、供求信息不对称、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粮食生产技术不规范等问题,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包括“四大应用系统”,分别是新乡市农业示范推广云平台系统,智慧设施农业物联管理系统,粮食高产创建综合示范基地服务系统,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培训产业服务系统。
项目完成后,将建成高效的监管决策体系、经营管理支持体系、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服务体系,并能充分发挥新乡市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推广普及作用,使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惠及我市广大农村、农企、农民。
2.1. 新乡市农业示范推广云平台系统云平台主要包括推广服务、推广管理、信息采集三大类功能模块。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者、专家、技术指导员等可以利用电脑(含上网本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终端,实现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化管理,为农户随时随地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为农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提供案例分析、经营运作管理指导、市场行情预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提供便捷的技术与实战经验指导。
确保农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运营的安全可靠性、与农业市场的拓展性。
该系统的子系统及功能说明列表:(1)、基础类数据此类数据包括农业政策法规、农业标准规范、农业科技成果、农业专家、农业新闻资讯等五类。
(2)、服务类数据此类数据主要包括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农产品价格行情、农资推广、农企推介、农技问答等数据。
(3)、管理类数据此类数据包括系统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日志信息等用于系统管理、运营时使用的数据内容。
2.2. 智慧设施农业物联管理系统新乡市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管理系统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gis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在全市的蔬菜标准园,建设“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
通过在蔬菜大棚内安装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装置和高清摄像装置,实现生产环境信息的智能采集,生产数据的无线传输,生产管理的远程监控,使农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提高产品的整齐度,努力实现蔬菜种植的标准化、精准化,达到蔬菜产品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
智慧设施农业物联管理系统子系统及功能说明列表:2.3. 新乡市粮食高产创建综合示范基地服务系统建设覆盖全市的粮食高产创建信息化平台。
横向覆盖全部粮食生产支撑服务部门,构建粮食生产服务系统,实现对粮食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为粮食生产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农作物“四情”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掌握农作物生育进程和四情动态,以大田作物小麦为重点和起点,在各个乡镇地区建立采集点,对小麦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以及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对小麦生产、田间管理和抗灾救灾进行快捷高效的调度指挥,提高精细生产和田间管理的能力,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小麦田管技术对策,提出田管意见或建议。
该系统的子系统及功能说明列表:2.4. 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培训产业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全市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经营主体及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以全市农业系统专家资源为依托,以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实训基地,以实施各主管部门公益性培训项目为主线,对新经营主体分门别类实施培训,提高其从业务农技能。
建立新乡市、县(区)、街道(镇)、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学校四级农民培训管理体系。
(1)农业专家远程视频诊断农业信息数据中心可以汇聚业内权威蔬菜专家,通过网络视频,面对面为基地提供即时、直观、细致、专业而权威的蔬菜病虫害咨询诊断服务。
通过在线视频,菜农朋友可直接向专家咨询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问题,也可通过视频让专家通过远程查看病害,对疑难问题作出及时的诊断,有效地解决了蔬菜病虫害诊断难、治疗难的问题。
通过网络视频与专家交流,为农民提供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防治、优质农资的选择与使用等各项服务,为农户带来最大效益。
(2)农民培训资源库建立农民培训资源(知识)共建共享机制。
课件制作编辑、多媒体制作编辑是数字化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工具。
将电子文档、图片、视音频、课件等各类农业科技培训资源纳入统一存储管理平台,分类存储管理,供用户检索、浏览、点播、下载,提高资源利用率。
(3)农信开发专用的农业服务通专用手机客户端,免费提供给用户安装使用,手机客户端的内容涉及到农业信息服务的各个方面,如通知通告、农事农情、万年历、庄稼医院、价格行情、交易买卖、农家百事、定制推送、天气预报、传感物联等。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安装手机客户端以后,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本农业信息服务宝典,可以随时查询农业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客户端与其他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交流;农民、企业安装了客户端以后,可以自助查询农业信息,发布产品供求信息,与周围同类人群交流,或者一键拨通本省的12316专家热线进行咨询。
项目实施共需要资金135万元,其中财政资助100万元,自筹35万元。
主要用于土壤采集化验,气象资料收集、小麦全生育期群体动态数据采集及分析、农业专家信息采集、新品种、新技术信息编写、网站建立、设备硬件采购以及示范基地建设等费用。
(见表1)3.考核指标项目结束,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原阳县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