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实验)主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 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
可用结构图示呈现)1. 在课标中的位置本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 “神奇的纸”的相关知识,隶属于《课标》中物质科学领域标准的内容:机械能1声能1热能ilL 能磁能涉及到的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1-2年级学习目标为: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年级学习目标为: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 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
在前边的课程中,学生学习过“我们生活 的世界”、“不同材料的餐具”、“书的历史”三课内容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视角认识世界,了 解一些材料的特性以及材料发展的历史。
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 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 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为后边学生继续学习“椅子不简单” “做一顶帽子”的内容打下基础。
课题名称 神奇的纸课型 实验课实践活动课□课时 共(1 )课时完成内部始终心:U 有 物质世界I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 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因此,本课在分析、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之上,制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 标,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中,运用探究的方法对“纸”进行研究,通过对纸的观察和改 造成瓦楞状纸,体会对纸结构的改变会使它具有新功能,可以制作成有新用途的物品。
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 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可能碰到的困难)1. 知识经验上二年级学生基于前3课对各种材料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纸写字、 画画,可 以说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通过前测发现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 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
在“你能描述一下白纸的特点吗?”一题中,大多数学生能 说出白色、软、薄,部分学生能说出吸水性、轻等特点,第 2题“给你一张白纸,你有什 么办法让它有更多的用途吗?”大多数学生能想到折、剪、撕等方法,而具体怎么折?具备怎样的功能?却不能描述出来。
因此,本课利用学生对普通纸特点认识基础之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如图所 示)第一部分一一聚焦,承接第3课的 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 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 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部分 ――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 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 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比 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 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隔 热测试)0第三部分一一研讨,纸改造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I聚焦 ] [现察普澜址的特点探索1折瓦楞状址;2观察与比较=瓦楞状址与普通紙CD 按一按 C33放一放 (3)K拓展 纸刷油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上,并将这样的方法迁移到观察、对比认识瓦楞状纸的结构特点上。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纸进行改造,发现改造后的纸具有怎样的新功能以及如何应用到制造新物品中。
4.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验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教学难点:教师指导、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普通纸与改造后纸的特点。
5.学习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小组积分制一一根据小组表现给予小花贴。
评价方式2:优秀 能按照实验步骤严格开展探究活动并准确记录和描述实验结 果。
良好能按照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活动并记录和描述实验结果。
合格能基本按照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活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活动一:聚焦教师活动1(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 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 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 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 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 学习。
下同)1.谈话:材料科学博士从很远的 地方给大家快递来了一份礼物,你们 想知道是什么吗?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学习活动、 现的障碍,说明实践(实验)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
说出教与学 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提出与聚焦问题。
本环节通过材料科学博士快递礼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与此同时渗透课程内容。
礼物是一张“神奇的纸”揭示主题,还有一些白纸,作为 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
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 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活动二:探究(一)探究1:观察与比较普通纸与瓦楞状纸的不同 教师活动21.观察纸的特点谈话:看来科学博士给大家带的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 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 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
下同) 学生:拆礼物,一张写着“神奇的纸”的 纸以及一些普通白纸。
学习情境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学生活动2学生观察纸的特点。
IhL纟氏礼物是纸(板贴),现在这份礼物也到 达每个我同学的手中了,请大家仔细 观察(板贴),这样的纸具有什么特 点? 提问1:你观察的纸有什么特点 呢? 提问2: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 什么?(用途) 过渡:经过同学们仔细观察,这 样的白纸就是平时我们用到的普通 纸,没发现什么神奇的地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谈话:那一定是材料博士想考考 大家了!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 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请同学们 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 改造一张白纸? 谈话:像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先用 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你们见过这 样子的纸吗?你能折吗? O . 七I 二厶工 I I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播放微 I ,明确注意事项。
(1) 卄II 视频)山提示:从长边开始折,正面折一 ,翻过来再折,每次折的宽度尽量 I 1, 次 一样,重复操作,直到折完。
小心不 要用手捋纸边,很容易划伤手,要注 意安全。
要求:活动中一一小声交流,遇 到问题,及时举手示意老师。
活动后 器材摆放整 齐,安静坐好。
4.观察中发现改造后纸的新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吸水、光滑等。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卷……学生折纸。
谈话:(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 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 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 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小结: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 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状纸。
(板贴)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 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 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活动三:探究2:按一按,认识瓦楞状纸有弹性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按一按对比观察普通纸与改造后的瓦楞状纸在弹性、支撑能力 方面的不同。
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 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按 实验步骤进行这种意识的培养。
(三)活动四:探究3:放一放,认识瓦楞状纸能承重教的活动4学的活动41.谈话:我们还可以这样试一试, 将塑料盒摆正,将一张白纸搭在塑料 盒两个短边上,往纸上放橡皮,尽量 放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 受多少块橡皮。
测完白纸后,再去测度发生了变化,变厚。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 教的活动31.谈话: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 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 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首 先,我们来感受一下,将白纸与瓦楞 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 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 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记录单上。
学的活动3肚車 *按一按旳iflln 白之M 刊□能弹回 材不能弹回学生活动,汇报。
pu 血g ehr 普遁纸血 1 白ig zfiudng ihi 瓦楞狀祇kingUng血9由1 tfnj □能支撑jhi cMng"能支撑bd neng zhi eh&ign 不鼬古揑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块橡皮。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2 (能支撑、不能支撑)。
讨论:活动开始前,你能猜测一下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吗?为什么?3.明确要求。
注意事项:•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学生分组活动,研讨。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按一按、放一放对比观察普通纸与改造后的瓦楞状纸在弹性、支撑能力方面的不同。
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按实验步骤进行这种意识的培养。
最后,引导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初步建立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的概念。
活动五:拓展与应用教的活动5学的活动5(一)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1.谈话: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弹性更好了,还具有更大的承受能力。
可见,纸通过我们的改造,性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化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那在生活中,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你见过吗?2.学生观察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小结:实际上,纸箱板是在我们折的瓦楞状纸基础之上,对它进行了进一预设1学生说出纸箱。
预设2:还记得材料科学博士从很远的地方给我们寄快递,用的什么呢?纸箱。
请仔细观察这个纸箱,你能找到瓦楞状纸吗?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块纸箱板,大家可以一层一层撕开看一看里边的结构,与前边瓦楞状纸对比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预设:纸箱板里边也是瓦楞状纸,比白纸更厚,楞小,层数多。
步的改造。
(板贴)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大家可以结合纸箱的作用来想一想。
教师出示:(五层纸箱板)人们想让纸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在快递运输过程中不会坏。
箱板更加坚固,有时还会使用五层纸箱板做纸箱。
(机动)活动意图说明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特别是将瓦楞纸撕开,发现纸箱板共三层,中间是瓦楞纸,两边是普通纸,而瓦楞纸用力抻平,就是普通纸,因此,纸箱板其实是对瓦楞纸的又一次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