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学设计
3、激情互动
4、魅力精讲科代表展示:
1、巴西的位置和主要的地形区
2、巴西这两大地形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3、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有哪些国家?人口多于
巴西的又有哪些国家?
4、算一算亚马孙河的流域面积是尼罗河的多少
倍。
1、填表对比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这片
热带雨林有什么重要作用?
3、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亚马孙河
的水量特别丰富。
1、A点位于高原
B点位于平原
2、C点是洋
D点是洋
3、河流E是
4、纬线F是
G是
观看巴西
热带雨林
的视频资
料,讨论
热带雨林
的作用和
破坏之后
的危害
板书设计:
第六节巴西
一、位置
二、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三、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四、地形、河流
《巴西》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通过前五个国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但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层次,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巴西》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材内容图文并茂,一共涉及三方面的知识,都是重点内容,其中难点内容是巴西工农业分布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时,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
对巴西以混血种人为主的地域文化的认识,采用读图表、看图片、赏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解析,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巴西文化的形成过程。
对于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采用读图分析法、对比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
对于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部分内容,采用角色扮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知识方面,学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在价值观方面,
学生基本树立了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整个学习过程基本都是以学生的表现、表达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最好将学习任务再进行细致布局,可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收获较大。
《巴西》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
教材对巴西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分布在
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2.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亚马孙河B.尼罗河C.刚果河D.长江3.巴西的首都位于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南部沿海D.北部内陆4.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野生动物D.亚马孙河水源5.当我国正值隆冬季节的时候,巴西高原是
A.干季B.湿季C.热季D.冷季
二、填空题
《巴西》课后反思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西足球,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以足球
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学习状态。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学习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工业布
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沿着学生思路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
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各环节的活动要做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不断探索,继续挖掘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让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巴西》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诱导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