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朗读者观后感500字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似乎全世界的痴男怨女都在为着一个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悲情故事而以泪洗面,伴随着这样的哀怨气氛的是那首听到人们耳膜爆裂的《我心永恒》。

一时间,人们似乎全都认识了莱昂纳多和温丝莱特,但我却对这对小白脸+胖妞的组合并不怎么感冒,以至于之后的很多年我始终分不清温丝莱特和莱温斯基。

直到XX年的《身为人母》我才重新认识到这个我始终记不住名字的女人,而最近看完斯蒂芬·戴德利的《朗读者》后,我已经清楚的记住了凯特·温丝莱特这个名字,和那张不再年轻的脸。

如果你发现你不可遏止地爱上了比你年长20岁的单身女邻居,与她的恋情即便在分手后还深深地影响了你,可是在8年后的某一天,你惊讶地发现这个令你魂牵梦萦的女人竟然是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刽子手,而你有证据可以为她减轻罪名,你会怎么做?
这就是《朗读者》给我们呈现的道德困境。

这个故事在中年男人伯格凝视着窗外缓缓行驶的电车中展开了回忆。

1958年,二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百业待兴,15岁的少年伯格在电车上突发猩红热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瓢泼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阴暗狭小的过道里病倒了,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并把他送回了家。

三个月后,少年渐渐恢复
过来,他来到那个阴暗狭小的过道,手里捧了一束花,他要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内心的情欲却使得两人很快卷入了一场激情而秘密的肉体关系之中。

朗读者观后感500字看完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朗读者,感人至深,几乎是从头哭到尾。

但看完以后,有一种很大很大的力量从心灵喷涌而出,是生活的力量。

当然不及《闻香识女人》,这是一种看完《辛德勒名单》后相似的感受。

之所以说相似,是因为还有很多的不同。

相同的是。

同样是对人性善与恶非常艰难的界定。

但《朗读者》中为它归结的原因是无知,是因为不识字。

这是悲剧的来源,很深很深的悲剧。

汉娜因为不识字,也羞于承认这一点,对自己的工作无知,在犯下罪行之后也甚至也不太明白。

法庭上她只是凭着自己所知道的说着yes,殊不知这yes 背后真正的意义。

听者都震惊,汉娜那样平淡地承认自己所作的事,我也是。

看起来可怜、可恨、无知而又可悲,因为她无知,她不识字。

也不知道自己曾经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电影中没有介绍她之所以挑一些少女为她朗读又送他们“出去”的原因,但我想,汉娜应该是不知道的,挑选出来的人意味着什么。

经过审判之后,她很长时间里是很坚强的。

男主迈克给她送去录音带,听到了久违的朗读之音,汉娜如饥似渴地听
着,沉浸在文学的世界中,自然而然地开始学习文字,她开始从图书馆借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开始学习,由此寄信给迈克。

这段感人至深……
从某种角度来说算是脱离文盲之后,汉娜真切地了解了自己所做的事。

也许那并非出自她的恶意,但做过的事不可磨灭,死去的人也不会再复生。

汉娜与迈克再见,似乎没有了她在狱中听磁带的感觉,她发觉自己面对迈克没有了原先那种感觉,因为她发现了自己灵魂上的罪恶,是她自己无法原谅自己,那是天性善良使然。

汉娜最终选择了自杀,我并不震惊,但还是为她流泪,她的悲剧无以言说,一生的孤寂和脆弱,即便她死了也没有人在意,除了迈克。

汉娜没有朋友、没有亲人。

她的一生真正像是一颗尘埃一般,她一个人居住在一个昏暗的地方,没有朋友来看望她,与迈克的相遇是因为她的好心。

种下的善因终会结出善果,却无法磨灭她一生的悲凄。

她一个人呆在小小的角落,外面的世界变得很快,汉娜跟不上脚步,但她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并且深陷其中。

人们无法了解她,也就像迈克的一个朋友所说,一个杀死了300多条无辜的生命的人,了解她干什么?!但是她也是一个人,她也有生命,有感情,我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无奈。

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对于别人的想法和别人对自己的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汉娜并不怪任何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她也是幸运的,她所看
不到的一切在外人眼里是无法容忍的,但在她大部分的生命中她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被隔离在外,并没有意识到。

汉娜的不幸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文盲所带来的悲剧也在她的身上被放大,这是艺术的魅力。

再说精神和肉体的问题。

在影片中,这一段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正的爱情是包括精神与肉体的。

肉体的一定尺度给了影片一定的美感,也让影片中的人更有温度,更有人性。

迈克与汉娜在这两方面都有着契合,但也有着矛盾的地方,他们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迈克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汉娜不同。

但是因为阅读,他们真正的灵魂得以相遇,这是跳出了世俗的世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和生命,我们都有追求未来的权利。

但是我从影片中更明白了一点,为我们所得到的我们必定付出了同等的代价,上帝是公平的,若你无法忍受疼痛,你就无法享有对等的幸福。

所以对于身边的悲哀我便能接受了,这是选择带来的结果,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上帝是公平的……
望汉娜安息,迈克幸福。

朗读者观后感500字1、集体回忆的孤独感。

回忆无可避免地带有孤独的印记。

这包括个体的回忆和人类集体的回忆,电影本身通过回忆展开,而书籍或者朗读正是人类集体
回忆的具体化,书籍就像一堆死去的回忆在一对男女口中,通过录音或者现场的方式一对一地传播,似乎把一种无法穿越墙壁、脱离此时此地的存在感传递给别人,可我们如何能够感知一种被感知?“据说在堤岸上出现了一个新人:一个带小狗的女人......”《带小狗的女人》契诃夫。

这里有两点拨动着人的期盼,“岸”和“新人”。

然而男女主角无论如何都没有了这一点,最后女主角在书籍的帮助上悬上了绳子……
2、爱的能力。

似乎像先天缺乏一种爱的能力,米夏的母亲对儿子的评论,爱是艰难的,犹如晨草的露珠,菜肴的蒸汽,(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第一)。

爱别人,这也许是神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任务,是最后的考验与测试,是最崇高的工作,“只有从死这一方面(如果不是把死看作绝灭,而是想象为一个彻底的无与伦比的强度),那么,我相信,只有从死这一方面,才有可能透彻地判断爱。

——里尔克《慕佐书简》”
3、精神母亲兼情人的角色。

从汉娜对他的一生影响上来讲,不得不用这个词,他将一直带着这种痕迹生活下去,这是一种你源于其中无法摆脱的恶本身。

这个女人到底是你的什么?你和她到底是什么关系?你如何能够公正地从法庭的廊檐下去看这个女人以及这种残暴或者愚蠢的承担?你恨的是这个女人还是法庭上其他人的明哲保身的推脱?
4、罪恶的平庸性。

它不再关注那些惨无人道的罪行,也没有惨烈的画面作为刺激,而是全心全意把焦点放到了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的转变来折射出那段罪恶的往事。

“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是刽子手,更多的人都是不知不觉就参与到了罪恶之中,像汉娜一样,”在集中营里,无论囚犯还是看守,他们要继续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就不得不把毒气室和焚尸炉——杀戮和死亡看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把他们自己的作用看得很轻,不得不像被注射了麻醉药或喝醉了酒一样让麻木状态占据自己。

在这种共享的麻木之上,他们形成了一种使恶得以日常化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环境中,是非、善恶、生死等基本伦理问题都消失了,只剩下各种本职工作的日常计较。

正如在艾希曼身上,阿伦特看到了:“恐怖的、难以表述的、难以想象的恶之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