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C)。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亚当•斯密 D、 威廉•配第
正确答案: C 2
俄国在1893年到1917年间,社会形态是(C)。 A、
封建主义 B、 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 C、 资本主义 D、 自由社会 正确答案: C 3
经济学中关注的是(B)。 A、
绝对量 B、 相对量 C、 实际量 D、 相对量和绝对量 正确答案: B 4
民生指(C) A、
一般民生 B、 基本民生 C、 大众民生 D、 包括与民生实现的相关制度安排 正确答案: C 5 《土地改革法大纲》颁布于(C)年。 A、
1948 B、 1949 C、 1950 D、 1951 正确答案: C 6
与资源的自然配置和计划者配置相比,市场配置资源可以(C)。 A、
使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 B、 可以时时、事事进行配置 C、 重复配置 D、 在初次配置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正确答案: C 7 财富的重新分配需要几方面的条件?(D)。 A、
实用效用为零的人的财富 B、 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 C、 边际效用很大的人的正确运用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8
母(父)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导致结构性的问题是(C)。 A、
闲置量越大,短缺程度越弱 B、 短缺与闲置现象交替发生 C、 短缺和闲置并存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9
关于自然社会,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封建社会、奴隶社会都可以叫自然社会 B、 群体化生存 C、 自然社会中人间接地依附于人 D、 人对土地所有者的依赖 正确答案: C 10
对“民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解读有误的是(D)。 A、
把穷人量降到最低 B、 中等收入人群比率提高 C、 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 D、 形成“正方形”型社会 正确答案: D 11
“十二年一大饥,六年一小饥”这个说法出自(B)。 A、
《战国策》 B、 《史记》 C、 《左传》 D、 《论语》 正确答案: B 12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B)。 A、
灾害移民 B、 军事移民 C、 商业移民 D、 行政性移民 正确答案: B 13
孙中山时期民国政府承载的三大使命不包括(D)。 A、
工业化 B、 文化建构 C、 国家治理 D、 天下为公
正确答案: D 14
以下属于劳动的输入地区的是(C)。 A、
阜阳 B、 郑州 C、 上海和广州 D、 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15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亚当·斯密的作品?(C) A、
《赋税论》 B、 《概率论》 C、 《道德情操论》 D、 《自由秩序原理》 正确答案: C 16
关于佩蒂-克拉克定理,说法错误的是(D)。 A、
一定量的劳动得自农业的收入要少于得自工业的收入 B、 得自工业的收入少于得自商业服务业的收入 C、 把产业分成三个层次 D、 等量的要素在不同产业当中获得的报酬相差不大 正确答案: D 17
“卖粮难,打白条”这个现象最早出现于(C)年。 A、
1982 B、 1983 C、 1984 D、 1985 正确答案: C 18 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C)。 A、
客观基础 B、 主观基础 C、 自然基础 D、 社会基础 正确答案: C 19
农村土地承包最初的实践恰恰就是为了解决(B)问题。 A、
政治 B、 基本民生 C、 文化 D、 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20 基本民生有(D)。 A、
基本公共服务 B、 基本公共设施 C、 基本消费物品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21
在中国宣布改革以后的第一次财经工作会议是在(B)年。 A、
1978 B、 1979 C、 1984 D、 1992 正确答案: B 22
对于“跨地区转移”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中西部资本、企业家严重不足导致的 B、 过剩的劳动力不能实现本地区的跨行业转移 C、 中西部就业率差 D、 这种现象跟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 C 23
包装侵权属于(D)范畴。 A、
土地法 B、 财税法 C、 反垄断法 D、 知识产权法 正确答案: D 24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重点主要集中在(D)。 A、
如何让严重短缺的物品不再短缺 B、 如何让企业的生产更有效率 C、 如何让严重不足的城乡基础设施相对充分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25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C)年国有企业改革时提出的。 A、
1992 B、 1983 C、 1979 D、 1976 正确答案: C 26
“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出自(B)。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亚当·斯密 D、 威廉·佩蒂
正确答案: B 27
中国在(D)年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1978 B、 1987 C、 1991 D、 1992
正确答案: D 28
1986年,(C)社科院的《世界经济导报》发表了一篇通蓝体文章。 A、
西安 B、 广州 C、 上海 D、 北京 正确答案: C 29
“商品社会是一种普遍交往的社会 ”出自(B)。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威廉•配第 D、 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 B 30
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C)。 A、
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B、 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 C 31 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D)。 A、
两层次市场 B、 两类产品 C、 配置的差异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32
皮亚杰是一位(C)心理学家。 A、
人格 B、 行为 C、 认知 D、 精神 正确答案: C 33 农村土地承包制在中国于(C)年开始实行。 A、
1954 B、 1967 C、 1980 D、 1985 正确答案: C 34
个人决策是理性的,但每个人的决策集中到一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称为(C)。 A、
歧义谬误 B、 分解谬误 C、 合成谬误 D、 组合谬误 正确答案: C 35
属于粮食替代物的是(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