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施工设计总说明

河道施工设计总说明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河道改造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北碚区位于重庆市区西北郊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18′14″~106°56′53″、北纬29°39′10″~10°3′53″。

东接渝北区,南连沙坪坝区,西接壁山县,北邻合川区。

天府矿区位于重庆市北郊,地跨重庆市北碚区、渝北区和合川区三个区。

矿区南起北碚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至渝北区华蓥山脉的宝顶矿区,全长37km,东西宽2.8km,平均倾斜宽3.5km2,面积103.4 km2。

公司本部所在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后丰岩,距北碚城区公路里程11km,距重庆市区约48km。

矿区分为南北两个大片区,相距约26km,南片区包括后丰岩、代家沟、磨心坡、黄桷地区,北片区包括三汇一矿、三汇二矿和三汇三矿等。

北碚区天府煤矿棚户区系指天府矿业公司在北碚区境内的煤矿职工集中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天府镇(代家沟社区、后丰社区、文星社区)、东阳街道(黄桷社区、磨心坡社区、嘉陵一、二矿社区)和龙凤街道白庙社区。

总户数9184户,总人口29007人,棚户区总建筑面积50.82万m2。

本次北碚区天府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河道改造工程位于东阳街道磨心坡社区焦家沟安置区。

根据《重庆市北碚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焦家沟片区车盘溪河道整治拟定范围,本次设计的工程起点为车盘溪三洞桥下游100m处,桩号为K0+000,工程终点新铺子上游45m处,桩号为K1+656,原河道长约1833m,整治后河道缩短177m。

二、设防标准北碚区天府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河道改造工程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属于就地与异地新建安置,规划安置居民总户数9701户,总人口30823人。

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1992)和《防洪标准》(GB50201-1994)分等指标以及《重庆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工程河段满足Ⅳ级防护标准要求。

根据《重庆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北碚城区主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措施可按20年一遇执行的有关规定,结合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定位和现状地形,确定本次河道改造工程的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

三、工程地质(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地位于北碚向斜东翼,场地及周围无断层通过。

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倾向300°,倾角60。

J1:100°∠60~65°,裂隙间距1~2m,隙面较平直,未充填,延伸3~4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情况差;J2:200°∠70°~75°,裂隙间距3~5m,隙面平直,未充填。

延伸2~6m。

为硬性结构面,结合情况一般。

J3:140°∠10°~15°,裂隙间距1~3m,隙面平直,未充填。

延伸3~5m。

为硬性结构面,结合情况差。

岩层面较平直,在砂、泥岩界面,局部有夹泥现象,结合情况差。

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孔揭示,场地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拟建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根据室内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frk,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6条计算: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140kp。

四、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⑧《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2006.6;⑨《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03.4。

《防洪标准》(GB50210—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重庆市北碚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市北碚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庆市北碚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书》《重庆市北碚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关于天府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河道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碚水〔2010〕237号五、工程设计1、天府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河道改造工程范围从三洞桥下游100m至新铺子上游45m处,全长1833m。

对该河段进行局部截弯取直整治后河长1656m。

工程河段进口底高程204.10m,出口点底高程197.98m,河床纵坡为3.69‰。

河道断面形式设计为梯形,河道底宽统一最小宽度为4m,河道底开挖完成后,在两岸坡脚采用格宾压脚,压脚尺寸为0.5m×0.5m。

河道堤型采用土堤结构,在两岸土堤中间高程处设置一宽为1m的马道,上下两段边坡坡比均为1:2。

土堤表面采用生态格宾护坡,护坡厚度为0.3m。

在堤顶设置1m宽人行道。

堤顶以上岩石边坡开挖坡比为1:1.2,土方开挖坡比为1:1.5,并在高于8米的高边坡设置一宽为1m的马道。

起点和终点处河道,在前段和后段设置弧形土护岸坡(为喇叭状)与原始河岸相应等高线相交(进口要超出公路桥),并且禁止在洪水线马道以内架设桥墩。

2、下河通道工程:每隔100m~150m新建一处下河梯步,便于河道清淤及居民亲水;下河通道的具体位置可由业主和当地政府根据实际通行要求设置。

3、本工程总工期为6个月,其中主体工程施工期4个月,准备工期1个月,完建期1个月。

4、工程批复总投资554.1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437.67万元,临时工程16万元,独立费用64.56万元,基本预备费25.91万元,环境水保工程投资10万元。

资金来源为项目法人自筹。

六、设计荷载及技术标准:设计荷载:人群荷载3.5kN/m2。

七、主要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水泥:本工程采用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的强度等级为P·O 32.5或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砌筑石料:原则就近购买,石料应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其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石质为较坚固的砂岩,标号不低于MU30的条(块)石。

3、砂子:砂浆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质量应符合砼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4、砂浆(1)砂浆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质量应符合砼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的河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5%。

(2)砂浆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砂浆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表示,以5-7cm为宜。

(3)砂浆宜随拌随用,一般1小时内使用完,当气温超过30℃时,宜在半小时内使用完。

砂浆运输及储存中应避免离析、泌水,已凝结或初凝的失效砂浆不得再使用。

5、砼材料(1)拌制砼所用各项材料质量,应经过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JTJ053-83)有关规定。

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值不低于85%的保证率。

(2)混凝土中砂、碎石、水泥、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材料的规范。

(3)混凝土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

配制的混凝土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

6、格宾网(1)格宾护垫,格宾网箱的材料为异形截面的热镀锌低碳钢丝,外涂树脂保护膜。

钢丝材质必须符合GB\T700-1988标准规定。

热镀锌必须符合GB\T15393-1994中的3.2条和3.3条规定。

(2)格宾网必须为由专用机械编织成的热镀锌低碳钢丝格宾(六边)形格网片组装而成。

双股钢丝必须三绞达到1080度的旋转,确保稳固性和抗拉性。

(3)格宾网片的抗压、抗剪强度及有关力学指标、耐腐蚀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钢丝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GB\T343-1994中的5.2条关于镀锌钢丝的规定。

(4)钢丝与树脂膜必须紧密结合,去5cm长度以手指扭转,不可有转动现象。

外涂树脂膜热镀锌低碳钢丝的网片,涂膜质量、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涂膜材料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5MPa,断裂伸长率不低于18%。

(5)格宾必须有质量证书。

八、施工技术要点:1、土石方开挖(1)河床土石方开挖河床水下土石方主要由杂石层和粉质粘土层构成,开挖时采用履带式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联合作业。

水下土石方表层及淤污物,开挖后装车外运至弃渣场填埋;下层粘土料开挖后就近用于堤身填筑土料,及堤后场镇规划用地陆域回填。

为减少河床开挖带来河道的回淤量,河床整治工程应以自上游逐渐向下游开挖为宜。

(2)河岸土石方开挖凡河道水上土石方开挖,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开挖料采取分类装运:表层杂填料、驳岸弃渣料及风化基岩开挖料车运至建设区作场地建设土方填筑;驳岸块石料清理后就近堆放用于堤岸砌石工程;粘土料开挖后车运至临时堆土场中转用于堤身填筑土料,也可部分采用人工挖装胶轮车推运上堤填筑。

填筑堤身背填料须分层铺填逐层夯实,堤防填筑土料尽可能利用河道开挖土方中的粘土料。

河堤沿程尽可能挖填调节平衡,尽量减少弃渣量和取土量。

对于挖方中的弃方和需二次倒运的河段填筑方,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进行联合作业。

多余挖方分类后,外运填埋或低洼建设地填筑。

2、土方填筑台锥坡、护坡等各项回填,用开挖出来的渣料进行回填碾压,但回填料不得采用含有泥草、腐植物的土。

填筑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分层填筑和夯实,每层压实厚度20-30cm,密实度应达到92%以上。

4、砼工艺要求(1)混凝土级配为二级,施工前应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水泥、粗细骨料和水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2)混凝土原则采用机械拌和,砼拌制成熟后方能出机,及时运达浇筑地点,运输中不应有分离、漏浆和严重泌水情况。

(3)混凝土应按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并保持连续性,如因中止且混凝土施工要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工作缝处理。

(4)本工程中混凝土基础、维修步道、堤顶通道每8m或变坡处设置沉降缝,缝内采用橡胶带止水。

(5)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施工。

5、浆砌石工程(1)砌石材料要求:砌石材料应新鲜、完整,质地坚硬,不得有剥落层和裂纹。

石料为块石。

块石外形大致呈方形,上下两面基本平行且大致平整,无尖角、薄边,厚度不得小于20cm。

干砌块石饱和抗压强度不得小于25MPa,浆砌石不得小于30MPa,(2)胶凝材料砌石体的胶凝材料主要是水泥砂浆和一、二级配细石混凝土,砌石水泥不得低于32.5R,原则采用32.5R以上水泥和购买河沙,干净无腐蚀中性水拌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