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一、概述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

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

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

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不仅明确了现代农业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而且明确了坚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因此,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既保持了中央农村政策的连续性.也体现了按照发展阶段坚持实事求是,由粗到细、逐步推进深化农村改革。

引导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理念。

2008年“一号文件”主题: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一号文件”主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一号文件”主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主要是针对城乡收入拉大的情况提出的;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3.23:1,是全球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2010、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连续两年超过城镇,但目前差距仍大,专家们预测,中国的城乡差距比例会缩小,「但也不会缩小太多,也就3.2左右吧」。

2011年“一号文件”主题: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2年“一号文件”主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1、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正确、健康发展的保证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后,各地都在积极地向前推进。

总体上来看,是在朝着比较健康的方向前进,但有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偏差.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上,过多地关注农村的房屋、道路、环境等硬件方面的建设。

因此,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实际上就是表明了中央的政策导向.明确地提出要把经济的发展,把现代农业的建设、把农民收入的提高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这样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

2、发展现代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目前的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

有利的因素不少,但是不利的方面也很多。

特别是在农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面临恶化趋势的情况下,农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定的瓶颈。

因此,必须要求农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改变过去传统的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增加资源投入发展农业的道路。

3、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从我国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已经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已经到了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的阶段。

在我国的一、二、三次产业中,农业是最薄弱的环节。

只有加强农业这个薄弱环节,才能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地向前推进;只有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才能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实现。

四、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学化和良种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开始进入可持续农业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欧美等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使得现代农业具备了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兼备的产业特征和完善的制度结构,具体表现为:基因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灌溉设施和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研院所、企业与农场、农业企业联系密切,为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高科技装备。

使现代农业具备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征:大型联合收割机、机械化耕作、飞播防治病虫害等农机械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农业成本的有机构成,具备了资本密集型特征;大型农场、农业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完善的产权市场、资本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包括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的市场体系.具备完善的制度结构。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产业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制度体系完善的市场化新兴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特点:1、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大。

国外农业产值占GDP比重非常小,如英国占1%,丹麦占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在下降,但作为基础产业,各国都非常重视。

在政策支持方面,主要有休耕补贴、对生产者直接补贴等。

2、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国外农场主一个管理人员要管理200-300公顷面积,靠的是机械化作业。

3、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水平高。

4、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和发展有机农业。

5、专业化生产水平高。

主要表现为区域专业化和企业专业化。

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现状:农产品总产量较大,产值达到较大规模。

我国粮食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2斤的新水平。

农业生产品种资源丰富。

区域化生产格局形成。

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工甜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三个柑橘产业带占全国的面积达到49%。

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比重。

农村发展不均衡等等。

问题:(一)农村城镇化进度的缓慢,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困难。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是70%以上;中国:中国2003年城镇化水平为36.1%。

城镇化水平过低,造成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在上,既妨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也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

(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不足。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要占国土总面积的30%左右,并且每年还在扩大。

每年由于水土流失,冲刷掉的地表土是50亿吨,含有的氮、磷、钾的有效成份达4000万吨,而每年全国施肥折合纯量也仅4100多万吨。

水资源短缺比耕地面积短缺更严重,我国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由于缺水造成粮食损失400亿斤,棉花损失400万担。

(三)农村科技进步缓慢,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从全国的水平看,“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40%左右,发达国家则在70%以上。

(四)农民收入增长面临极大的困难。

从全国情况来看,出现自改革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严峻局面。

“九五”期间,有三年农业是绝对减收,1997年人均减少34元,1998年人均减少56元,1999年人均减少46元,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三年合计人均减少134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004年得中央1号文件着重提到了农民收入问题。

这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是2004年得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基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农民收入不增加,后果: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六、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二)现代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三)现代你要发展的十大方向(四)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模式(五)未来农业发展的新领域(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6最”思路最有效利用资源最大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保护环境最大程度的市场运作最大可能的运用科学技术(二)现代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地位不动摇原则产业协调原则生态原则市场约束原则环保原则比较优势原则科技导向原则(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方向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由“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由“固定型”向“移动型”发展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由“陆运式”向“空运式”发展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由“单向性”向“综合性”发展转变之一: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类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