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班级:国际贸易11-1
姓名:***
学号:************
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具体体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和合作,是我国的一贯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不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重要标志。
一、深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确立世界贸易大国地位
1、与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1978年至2013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4.16万亿亿美元,共计增长了200倍,其中,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至1.95万亿美元;出口由97.5亿美元增至2.21万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78倍及225倍。
2013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12%,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更是迅速上升,1999年,世界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
五国共占全球前40大国家出口值的43%,中国排名第九,2009年,中国已越居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年均增长率为20%,比美国4%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6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仅仅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2、与贸易伙伴服务贸易稳定增长
服务贸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也随之表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3、贸易伙伴分布广泛,贸易份额相对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
1980年,我国对其出口在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仅有19个,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已经同世界各大洲的所有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关系格局。
亚洲及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市场,。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全球分工体系重要一环
加工贸易是国际“水平分工”得以实现的重要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由一个贸易小国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
实的贸易大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深化发展,已成为
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一环,在世界经贸贸易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然而,从
对外贸易领域来看,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
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在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国才能真正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才
能使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
场联系度的标尺。
90年代,我国对贸易伙伴的外贸依存度基本保持在30%左右,个别年份甚至达到40%以上,加入WTO后,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对外经贸
关系飞速发展,外贸依存度也进入上升通道。
外贸依存度的偏高,使我国对贸易伙伴的贸易依赖增加,尤其是对美、日、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依赖增加。
我国对美、日、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
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
这些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
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经济的繁荣与否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
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这次金融危机就
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高外贸依存度显示与我国对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已较为密切,且与贸易伙伴的贸易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贸易伙伴“二八”现象严重
对外贸易地理地理分布可以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和区域集团之间贸易联系
的程度以及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
目前,我国的外贸地理存在着较为严重
的“二八”现象,即与全球20%国家的贸易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0%左右,贸易伙伴集中于少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
服务贸易领域也存在着贸易伙伴集中度较高的现象,2013年,我国前五大
服务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和日本,从主要领域的进出
口情况来看,香港及美国分别为我国运输第一及第二大出口市场,所占比重约
为50%,旅游出口市场集中于香港地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
地区,上述四地占有近六成的份额;美国为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次是东盟。
3、与贸易伙伴贸易摩擦增多
据WTO统计,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左右,且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针对中国。
贸易摩擦的增多,对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当前对外贸易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对外贸易格局,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稳定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但成为全球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主引擎。
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未来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总体看来,形成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拓展对外贸易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增长态势,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9年,我国GDP依然保持了8.7%的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主要在于我国所采取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宏观调控手段。
首先,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就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了国内经济的活力,通过积极调整产业机构,使经济总量得以扩张,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其次,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内的消费结构也明显升级,进一步促进了国内进口需求的增长及进口产品的升级换代;第三,我国采取了投资带动型发展战略,创造了大量的进口需求,劳动了能源、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进口增长。
进口的扩大也密切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使我国迅速发展成为第二大贸易国,成为许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扩大对贸易伙伴出口提供支撑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轨迹来看,基本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2008年以来,我国开始采取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举的对外贸易战略,但总体来看,出口导向型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轴。
如我国自1985年恢复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
同时,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也改善了贸易结构,2003年底,新一轮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我国保持了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较高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商品结构更为优化。
2008年8月以来,我国又7次上调了出口退税率,显示出对出口的强大支持力度。
此外,我国在促进加工贸易发展、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促进贸易便利化,减轻外贸企业负担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些措施都为外贸企业提升出口竞争力创造了条件,使我国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也未见明显下滑。
3、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使中国的进出口市场更为稳定
加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不但使我国更深刻地融入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使我国的进出口市场更为稳定。
截止到2010年3月,中国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鉴定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还有部
分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或评估中。
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对象主要有两类,即周边国家和地区、资源供应国家和地区,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可以将一些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在满足这些国家需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也可使我国的进出口伙伴更为稳定,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进出口皆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我国与自由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却呈逆势上扬或降速减缓,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在自由贸易伙伴国市场份额有所上升,自由贸易协定在稳定外需、促进出口和保持份额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贸易顺差过大增加了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出口增速大于进口的增速,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
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了2954.7亿美元,1990年-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年均增长率为20.6%,就贸易伙伴来看,美国、欧盟及香港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
国际上判断贸易是否平衡,通常用国际上判断贸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贸易顺(逆)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额相比,在10%以内的为基本正常,有学者将这个10%称为贸易失衡“警戒线”。
2007
年起,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已经越过了“警戒线”,与当年进出口总额相比达到12.06%,2008年则为11.5%,就贸易顺差本身来说,若保持在以个适度的范围
之内,对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着良好的助益,但若超过正常范围值,则会产生
许多负面问题,包括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及造成
资源的流失等,从而使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受到制约。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贸易顺差为1960.7亿美元,其比例降到了警戒线之下,为8.9%,若基本
保持在这一比例,贸易顺差对我国经贸关系所产生的压力将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