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缘起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
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
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
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
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
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
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第3条规划围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
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
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
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
第4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1)规划性质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
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
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
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
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
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
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共调查评价了17个旅游资源点,分属四个大类,其中五级的有一个,是楚纪南故城,四级有一个,是海子湖,三级有二个,分别是鸡公山遗址、雨台山古墓群。
二级有二个,一级有四个,其余七个均未列级。
楚纪南故城遗址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包括其他遗址在,所形成的楚文化遗址集群,是本区域最有特色,也是最震撼的旅游资源。
第10条楚文化分析楚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四大类:楚人物质文化遗存——楚器、楚艺,如青铜文化、漆器文化、丝织品、楚式建筑等;楚民俗文化——楚风、楚俗,如楚人崇凤、尚武、尚赤、尚东、尚左、民歌戏曲、红白喜事等;楚地文学、艺术和哲学精神——楚辞、楚乐,如屈原的《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派文学的先河,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楚地政治制度文化——楚魂、楚韵,如楚君权系统等。
楚文化的合理利用可采取四种方式:托古通今,托古(民俗)——楚风——通今,即以今日的民风民俗通过托古之名达到沟通古今,弘扬楚文化之目的;仿古制今,仿古(文物)——楚器——制今,即按照古代楚国的成规来处理当今楚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设事务等问题;化古烁今,化古(文化)——楚辞——烁今,即在仿古基础上,融入楚文化之神韵,得其气脉而别创新法,光耀当世;鉴古超今,鉴古(精神)——楚魂——超今,弘扬楚人不惮躐等破格的进取精神,不分此畛彼域的开放精神,不厌追新逐奇的创造精神。
楚文化旅游开发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的,是实现楚文化旅游开发超越寻常模式,一飞冲天,使荆州之旅游文化超出一般旅游套路,让游人及荆楚人们获得“进取、开放、创新”的楚人精神而一鸣惊人。
第11条相关规划分析本规划分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荆州发展规划(2009—2020)、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等八个相关规划。
结论显示规划区域现状遗存以楚文化为核心,发展方向应全力打造楚文化。
要求本规划合理控制建设规模与强度,确保区域的生态文化特征。
协调本区域旅游与荆州市旅游及鄂西圈旅游之间的关系。
对于楚纪南故城遗址,要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于本体保护,应落实管理规定、控制开发建设、确定保护重点、搬迁占压遗址设施、制定种植要求、健全文物档案、建立监测系统、提高抗灾能力等任务。
对与展示利用,应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强化展示中心地位、建立系统展示体系、充分揭示遗产价值、探索合理展示方式、科学利用文物资源、制定科学的展示计划、确定近期展示试点、规划合理展示结构、制定科学展示策略、组织游览线路、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游客容量管理、优化游赏服务质量、注重青少年教育、增强遗产保护宣传等。
对遗产管理应构建管理体系、保障规划实施、制定保护条例、编制相关规划、健全管理机构设置、加强遗产监测管理、加强管理与技术培训、完善保护机构设施、落实监测管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等。
对现存的文物盗掘问题,应加强巡查、增设安防设备和加强管理。
对于居民生产生活问题,应科学引导、加强保护。
对于现代陵园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应严格管理、加强环境整治合理分配利益。
对楚纪南故城过境交通占压问题,要求207国道在遗址区外重新选线,原道路降级为一般公路。
道路降级、改线后,可改造为楚纪南故城至城区的部专用道路。
楚纪南故城遗址近期保护要点:根据考古研究成果,开展有关遗产构成和遗产价值的专项研究;根据《纲要》要求,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制定保护区划和保护管理规定;制定符合南方土遗址特点的本体保护措施;探索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策略;制定系统的考古研究计划,全面开展考古调查与研究发掘工作;开展遗存分布围有关产业结构、居住人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研,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大遗址管理模式,协调遗产保护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雨台山墓群近期保护要点:研究墓葬选址特点,将关联密切的历史环境纳入保护围;加强科技安防与日常监管;整治环境景观,修复历史环境,使重点墓葬环境展示成为区域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2条类似案例研究本规划分析了国5个类似案例:金鸡湖沿线发展分析、西溪旅游综合体、宋城、东部华侨城、曲江新区。
结果显示,集文化、旅游、新城于一体的模式风险较小,容易取得成功。
旅游地产往往受市场欢迎,容易推进项目整体运作。
本规划还调查了7个国外遗址旅游区,通过案例分析,目前国外遗址保护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遗址博物馆模式,如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遗址旅游区模式,如淹城旅游区;遗址公园模式,如圆明园遗址公园;创意产业模式,如“世界恐龙谷”;考古活动参与模式,如英国布拉温西岛维多利亚时代遗址。
现实中的遗址地往往不是单一模式,而是采取多种手段组合,从而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重目的。
第13条客源市场分析(1)周边客源市场分析本规划对周边300km围重要城市及沪蓉高铁沿线重点城市人口、人均GDP及旅游资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旅游区可能辐射的客源市场主要城市总人口15687.13万人,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地区有、、、、、、,合计人口6393.4万人,5000-8000美元的地区有、、,合计人口995.67万人,3000-5000美元的地区有、襄阳、、、、,合计人口5857.55万人,低于3000美元的城市有荆州、随州、、、、,合计人口2440.5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