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间.隔(jiàn)B.谴.责(qián)C.平衡.(héng)D.人影绰.绰(chu ò)2.看拼音,写词语。

今年xùn qī()时,这座小桥被冲垮了。

乡亲们走亲fǎng yǒu()时,很不方便。

不过,村里的人一点儿都不lǎn duò(),他们xié tiáo()分工,很快就把桥修好了。

3.下列词语与“脱鞋挽裤”结构不相同的是()。

A.摩拳擦掌B.挤眉弄眼C.张牙舞爪D.鞋弓袜浅4.按要求完成练习。

“绰”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宽绰;②(体态)柔美。

“人影绰绰”的“绰”应选第种解释,“绰绰有余”的“绰”应选第种解释。

我还知道其他带“绰”的四字词语:。

5.选词填空,把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暴发②爆发③止步④留步(1)战争以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2)夜里,山洪突然。

(3)如果我们就此,就会前功尽弃。

(4)小弟告辞了,兄台请,不必相送。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记叙什么是搭石以及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B.通过写乡亲们摆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C.通过叙述什么是搭石,以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同时借赞扬搭石,表达了对人们美好品质的赞美7.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这句话主要写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情景。

A.急着赶路B.发现搭石不稳C.抽空摆搭石D.在搭石上来回踩踏再离去②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我从“只要”“一定”“直到”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

(2)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两句话是对“过搭石”情景的描写,运用的修辞手法。

请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理所当然”的意思是,文中人们把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2)选文描写了、两个情景,表现出了乡亲们的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选文中画“”的句子可以概括为()。

A.止步B.礼让C.友好攀谈D.相背而行(4)第二自然段中“美好的情感”指的是。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照应开头B.设置悬念C.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走搭石的时候,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景?乡亲们会怎么做?发挥想象写一写。

9.下面是一个关于礼让的典故,请选择合适的诗句,把序号填在文中横线上。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紛,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家人接信后十分惭愧,让三尺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

A.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B.岂懂秋阑霜后冻,唯有梅蕊雪中藏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D.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辩超无伦10.小练笔。

本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了乡亲们的美好的品质。

请你也用这种写法写一写你身边的某个人,突出他(她)美好的品质或情感。

参考答案1.B2.汛期访友懒惰协调3.D4.②①示例:风姿绰约5.(1)②(2)①(3)③(4)④6.C7.(1)①C ②动作乡亲们朴实、为他人着想的品质(2)比喻示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协调有序地走搭石的美好画面8.(1)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2)互相谦让背老人走搭石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对乡亲们的赞美(3)B(4)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C(5)示例:一位妇女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走搭石,一位青年主动帮忙抱着孩子走搭石。

9.A10.示例:妈妈的爱如同那温暖的阳光,洒遍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我淘气的时候,妈妈就会严厉地看着我,让我知道我做错了。

在我晚上踢被子的时候,妈妈又会悄悄地走进我房间,把我踢掉的被子重新盖到我身上,不让我着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

1.走搭石的时候,走得快才容易bǎo chí píng héng()。

2.过了xùn qī(),溪水不深,比较 lǎn duò()的人不愿去远处走木桥,只好wān()起裤腿,蹚水过去。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山间(jiān jiàn)横(hèng héng)着涨(zhǎng zhàng)潮间(jiān jiàn)隔蛮横(hèng héng)头昏脑涨(zhǎng zh àng)三、词语运用。

1.选词填空。

爆发暴发(1)美国多地了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

(2)山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会导致山洪。

2.把恰当的含有“理”字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理论理解无理取闹有条有理理所当然过去,小村里有一些人到处乱扔垃圾,环卫工进行劝阻,他们却总是,环卫工只好一遍遍清扫垃圾,那些人却认为这是的事。

现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大家互相,小村各项工作开展得,面貌焕然一新。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缩写句子)2.紧走搭石慢过桥。

(你还知道其他俗语吗?写一写)3.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中画“”的部分刻画了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

从这段话里画“”的句子所描写的家乡人协调有序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美和美。

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两个情景是和,表现了家乡人和的美好品质。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句话的含义是()。

A.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B.赞扬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品格。

C.既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又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4.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

(紧扣动作进行描写)第一组人物:提着行李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

第二组人物:腿有残疾的小弟弟,挑着重担的叔叔第三组人物: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六、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上面的漫画展示了过斑马线的两种场景,你喜欢哪一种?这种场景你经常看到吗?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开车上班,请你用一段话劝说他们在过斑马线时礼让行人。

参考答案一、1.保持平衡 2.汛期懒惰挽二、jiān jiàn héng hèng zhǎng zhàng三、1.(1)爆发(2)暴发 2.无理取闹理所当然理解有条有理四、1.搭石构成了风景。

2.示例:饱汉不知饿汉饥。

3认真细致一心为他人着想五、1.走搭石音乐画面2.两人礼让过搭石背着老人过搭石相互谦让尊重老人3.C4.示例:假如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正好遇上扛着锄头的大哥哥,大哥哥会先放下自己的锄头,扛起小姑娘的自行车,让小姑娘跟在自己身后慢慢走搭石。

六、1.略2.略11/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