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综述一.钨矿简史我国早在十世纪就发现了钨。
从1783年西班牙首次用炭从黑钨矿中提取了金属钨至今已有200余年的钨矿开发、冶炼、加工历史。
1900年开始用于工业,如做灯泡的钨丝;用钨作合金添加剂制成高速钢。
钨具特有的高温性能。
钨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2011年中国以全球61%的储量生产全球83%的钨。
中国钨矿的开发利用为世界钨矿的产品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钨矿于1907年发现于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开采始于1915~1916年(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1996年)。
此后在南岭地区相继发现不少钨矿区,生产不断扩大,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钨精矿产量达到万吨,跃居世界钨精矿产量首位,至今仍居世界第l位。
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钨业,在五六十年代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钨矿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
由原重工业部、冶金部、地质部所属地质勘探部门,迅速地对赣、湘、粤以及闽、桂、滇等省区的钨矿开展全面普查勘探工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为赣南西华山、大吉山、岿美山、盘古山等“四大名山”黑钨矿床作为重点矿山建设项目以及在湘南、粤北、桂东北等地区的钨矿建设矿山,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成果,作为采选设计的依据。
上世纪60—80年代,为保矿山、保建设和钨业持续发展,继续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查工作,在华南和西北甘肃等地又发现并探明了一批大型、超大型钨矿,为中国钨业可持续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矿产资源。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钨矿储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
中国钨矿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赣南等)和河南等地,三者的钨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资源储量的61%。
南岭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钨矿集中区和资源远景区,北祁连山西段、东秦岭、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和北山地区也都是主要的远景区。
截至201 1年底,中国钨矿查明资源储量为620.4万t,其中基础储量为156.7万t。
在全国已查明钨矿资源储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查明资源储量在20万t以上的依次有湖南、江西、甘肃、河南、广西、福建、广东、安徽和云南。
二.钨矿类型世界上具有经济意义的钨矿床主要类型有矽卡岩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斑岩型矿床、云英岩型矿床。
1.矽卡岩型钨矿床矽卡岩型钨矿床大部分为矽卡岩型白钨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钨矿类型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勘探的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和斑岩型钨矿床。
20世纪70年代以后,矽卡岩型白钨矿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生成和分布主要与中深成一浅成的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矿床产在岩浆岩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是矽卡岩化,一般在晚期复杂矽卡岩阶段富集成矿。
矿体形态复杂,多为不规则囊状、扁豆状、透镜状,也有的呈层状、似层状、脉状等形态。
矿石多以浸染粒状发育于细脉或裂隙以及花岗岩接触带中的碳酸盐岩中,矿石品位一般较低,矿化较均匀。
矿石中的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部分为黑钨矿,常伴生有钼、铜、铋、锡石等,从而形成Cu—Mo —W,Mo—W,Sn—W,Mo.Bi.W等多金属组合矿床,非金属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方解石、萤石、云母等。
矽卡岩型钨矿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分布广泛,并且成矿规模大,矿石储量集中,往往形成大型矿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土耳其和美国境内。
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矿床主要有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湖南新田岭白钨矿床、湖南柿竹园钨钼铋多金属矿、江西修水香炉山白钨矿床和宝山钨矿床、河南洛阳豫鹭白钨矿、甘肃塔儿沟矽卡岩型白钨矿床、黑龙江羊鼻山钨矿床、湖南茶陵锡田锡钨矿等。
2.石英脉型钨矿床石英脉型钨矿主要开采的是黑钨矿。
中国石英脉型黑钨矿以开发早、产量多、规模大而驰名中外。
这种矿床主要分布在赣南、粤北、湘南成矿带里。
成矿与壳源改造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关系密切,矿体多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裂隙中,以岩体内为主,受构造裂隙控制,沿裂隙充填,呈脉状、似脉状分布,有的产在岩体顶部顶板的围岩中。
矿石主要为石英,钨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另有少量白钨矿,此外还含有锡石、辉钼矿、辉铋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
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主要有江西西华山钨矿、茅坪钨矿、大吉山钨矿、浒坑钨矿、盘古山钨矿、漂塘钨矿(木梓园和漂塘矿区)、新安子钨矿、荡坪钨矿(荡坪矿区、樟东坑和九龙脑矿区)、石雷钨矿、铁山垅钨矿、下垄钨矿和广东锯板坑钨矿、梅子窝钨矿、棉土窝钨矿、石人嶂钨矿等。
3.斑岩型钨矿床斑岩型钨矿床的矿石品位一般较低,储量大,埋藏浅,往往伴生钼、锡等其他金属元素。
钨矿化多以细脉发育在浅成或超浅成侵入体及其围岩中。
与钨矿化有关的斑岩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矿化主要分布在岩体内,有的产在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个别产在围岩中。
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常有辉钼矿伴生,矿体产出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现象。
矿化呈浸染状、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与围岩无明显界线。
矿石中金属矿物有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铋矿、黄铁矿等。
此外,在斑岩型钨矿区内,常伴生有含钨爆破角砾岩,矿石中重要金属矿物是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
矿体主要产在爆破砾岩体内,也有的产在角砾岩体围岩构造裂隙中,形成钨矿脉。
这类矿床品位较富,但规模较小。
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斑岩型钨矿矿床主要有安徽东源钨钼矿、广东莲花山钨矿床、福建行洛坑矿床、江西阳储岭钨矿床等。
4.云英岩型钨矿床该类型矿床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上部及项部硬砂岩、砂岩和页岩层中,花岗岩围岩中常见钾长石化和云英岩化蚀变现象。
同一矿床中,有时可同时存在矽卡岩型、石脉型和云英岩型矿石,如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的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云英岩一石英脉型。
云英岩型钨矿床可分为黑钨矿一云英岩型矿床和白钨矿一云英岩型矿床,金属矿物一般为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锡石、黄铁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萤石、长石、绿泥石、电气石、黄玉、独居石等。
该矿床矿化作用一般为高温热液作用。
三.一我国江西西华山钨矿为例阐述其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西华山钨矿床位于江西大余西华山复式岩体的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北侧。
地处滨太平洋(环太平洋)构造域(一级构造)中生代构造带的南东部,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二级构造)东段北侧,江西南部北东向池江大断裂的北西盘。
西华山是全世界闻名的一个钨矿,是早已勘探久经开采而研究较多的一个矿山。
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区,并为北东、北西、北北东和近东西等方向的断层所截切。
区内许多类花岗岩侵人体与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断层)伴生,岩体大小不一,从大岩基到小侵人体均有代表。
按既有的许多类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可合理地划分为几个成岩时期,而这些时期与元古代以来该区所发生的历次构造事件可以对比。
根据现有资料,区内类花岗岩与其围岩的钨含量均呈现异常高值,高于地壳的一般丰度(0.48ppm),甚至高出酸性火成岩的平均含量(1一1.5ppm)约十至百倍。
像是从元古代到燕山运动时期,类花岗岩的形成时期越晚,其钨含量越富。
西华山花岗岩体出露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区内隐伏于轻变质类复式岩层以下,呈北东向延展的长形岩基,向上突出的岩钟之一。
2.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及变质作用2.1区域构造本区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NE向断裂为本区基础构造。
EW向断裂亦较发育。
多组断裂交汇处是岩浆侵入和矿化集中区。
西华山钨矿田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江西省南部北东向池江大断裂的北西盘,赋存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之中。
西华山钨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地槽区中的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燕山期强烈活动的北东向构造带以及北北东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是控制区域成矿花岗岩及钨矿分布的主要构造条件。
矿床处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西华山一棕树坑钨、锡带的西南端,产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之西南缘,为内接触带矿床。
2.2区域地层区域内地层,除志留系、下泥盆统、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外,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
该区古生代阶段属古亚洲构造域,中生代阶段属滨太平洋构造域。
赣南地区钨矿床分布以新华夏系与纬向及其复合控制为主导,呈现纵向(NNE向)与横向(EW向)区域成矿分带(图2)。
纬向分带有:三南——寻乌、崇义——于都、遂川——宁都等3条构造隆起花岗岩钨矿带;NNE向分带有:诸广山、于山、武夷山等构造隆起花岗岩钨矿带。
NNE向、EW向与SN向、NE向、NW向构造复合区,是重要钨矿聚集区,其中最重要的为崇(义)、(大)余、(上)犹区,于都和三南(龙南、定南、全南)区。
二、三级钨矿带受断裂花岗岩带控制,以NE、NNE向断裂最为重要;在与其它方向断裂复合部位,往往形成重要的成矿花岗岩体及矿田、矿结。
图1 西华山-棕树坑成矿花岗岩岩带剖面图(据赣南地质队资料)燕山期花岗岩约占整个华南花岗岩类的66.6%(孙涛,2006)。
燕山期花岗岩分为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
燕山早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闽西赣南赣东北粤北一带,主要为花岗闪长岩、拉斑系列双峰式火山岩、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A型花岗岩和碱性正长岩。
燕山晚期花岗岩主要发育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导致在东南沿海形成高钾钙碱性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舒良树等,2006)。
2.3区域岩浆岩赣南地区岩浆活动十分频繁,自澄江期到喜马拉雅期均有规模不等、形式不同、成因各异的岩浆活动存在,而以燕山期花岗岩类与区内钨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图1)。
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早期至晚期早阶段,时限为185-100Ma,高峰期一般在中侏罗世。
同期岩体又往往是多阶段多次形成的复式岩体;且一次侵入又由主体补体脉岩或矿脉,构成完整的成岩成矿序列;多次成岩常出现多次成矿。
成矿花岗岩为壳熔型酸性超酸性亚碱性中浅成侵入体,就位深度一般为4-5km;岩石具高硅、富碱(Na>K),富含W、Sn、Be、Nb、Ta、Bi、Mo、REE 元素等特征,其中西华山成矿花岗岩含钨丰度为34.7 x10-6,为地壳丰度的23倍。
在空间上,钨矿床主要产于成矿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
区内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内的钨矿床约占20%;岩体接触带往往是一个控矿的重要界面,两侧矿化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岩性、构造等条件不同,形成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细脉浸染或斑岩型、矽卡岩型等各类矿床,它们时有多型共生现象。
除此,还有少数隐爆角砾岩筒型钨矿床。
2.4区域变质作用区内广泛分布由中—上寒武统浅变质砂岩、板岩和变余凝灰岩等组成的一套巨厚浅海相泥砂质类复理石建造的地槽型沉积(总厚度大于4 000 m)。
西华山岩体侵入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其出露面积为19.12 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