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作者: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5月18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1 编制说明11.2 工程简介11.3 建筑设计概况11.4 结构设计概况21.5 施工条件21.6 影响本工程实施的主要因素3第二章施工部署42.1 施工顺序42.2施工段的划分42.3 施工调度52.4 施工用水管网62.5 施工用电线路62.6 施工部署原则7第三章施工准备83.1技术准备83.2生产准备8第四章施工方案选择94.1 桩基础工程94.2 模板工程104.3 钢筋工程104.4 混凝土工程114.5 屋面工程124.6 装饰工程134.7 楼地面工程144.8 门窗工程144.9 脚手架工程15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165.1 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说明165.2 施工总进度计划表165.3 保证施工进度措施165.4 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16第六章施工机械与劳动力需求计划196.1 施工机械安排196.2 劳动力安排组织19第七章技术组织措施217.1 现场文安全明施工管理217.2冬雨期施工主要措施22第一章工程概况1.1 编制说明瑞馨公寓6号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招标文件、图纸、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南通市有关文件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以ISO9002 系列标准为指南进行编制的。
阐明了我对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总体部署、主要施工方法的原则作法以及安全、质量、工期控制目标和保证措施。
按照技术管理规定,再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根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原则进行深化、细化,制定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作为指导施工、规范施工行为的技术文件。
1.2 工程简介1、本工程为六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为5372.43平方米,其中储藏间面积为365.28平方米(一半)。
2、本工程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高度(檐口高度21.09米)。
3、建筑类别为住宅楼,按《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划分的工程等级类别建筑等级为四类建筑,建筑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15年。
4、本工程±0.000设计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2.60,室内外高差200mm。
5、本建筑在用地范围内的位置按我院设计的总平面琐事坐标位置施工。
1.3 建筑设计概况1.4 结构设计概况1.5施工条件(1)本工程无地下室,基础挖深 1.85m,基础施工时注意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2)总工期内包括一个冬季施工,一个雨季施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季节性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质量。
(3)本工程为住宅楼,屋面、卫生间等部位的防水是本工程的一重点。
(4)本工程工期为177日历天,计划2013年8月1日开工,2014年1月24日竣工,我公司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工期的需要。
1.6 影响本工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排污、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量比较大。
影响本工程实施的最主要的是施工技术水平。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2)楼面施工裂缝控制;(3)土建施工与施工预埋、施工配合;(4)墙面防渗、裂缝控制。
第二章施工部署2.1 施工顺序本工程采取以主体结构为先导,其他各分部分项工程适时插入的原则,其施工程序如下:基础结构——框架结构——填充墙结构——内粉工程——屋面工程——外粉工程——楼地面工程——门窗工程,其中防水保温工程及电气工程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2.1.1主体结构施工顺序每层结构采取梁、板、柱混凝土二次浇筑成形,其施工顺序如下:(1) 测量放线: 放线前由工长发放任务书给测量班组,放线完成后测量组填写交接会签表,区负责人抽查验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2) 柱钢筋安装:由钢筋工长下达施工任务书,执行第2条施工顺序,在柱钢筋验收前不得上板、梁、墙的模板等材料。
(3) 柱模板安装:墙柱钢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通知木工工长下达施工任务书给木工班组,安装墙、柱、板、梁模板,执行第 2 条检查顺序,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4) 梁板钢筋安装:由钢筋工长下达施工任务书给班组,执行第2条检查顺序。
(5) 混凝土浇筑:通知混凝土工长下达施工任务书给班组,执行第2 条检顺序。
(6) 拆模:由木工工长下达拆模通知书给班组,班组接到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拆模通知书中必须写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时间,拆模时木工工长通知混凝土工长开始养护,拆模完成后混凝土班组填写会签表,执行第2 条检查程序。
(7) 混凝土养护:由混凝土工长下达施工任务书给养护班组,混凝土工长做养护记录。
(8)下一个标准层重复执行上述程序。
2.2施工段的划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较好地组织流水施工,将每层划分为左右两个工程量基本相等的施工段,其中,1-17轴为第一段,18-34轴为第二段。
每层划分为两个施工层,施工过程依次为: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制作安装、柱混凝土浇筑;梁板模板制作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筑。
2.3 施工调度2.3.1 总平面管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主体工程量的大小和工期控制、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的施工总平面布置以及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避免重复运输等影响工期的情况。
2.3.2 现场实际情况(1)本工程场地是长方形,场地前是一条公路, 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2)施工所需用水、用电已由建设单位负责接入现场, 场地周围排水沟已经完工, 在开工后,场内施工及生活排水可以经过处理后排放; 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条件,可以进场进行施工。
2.3.3 总体规划(1)封闭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封闭施工进行施工作业,封闭施工主要措施是:采用围墙将施工现场与外部隔离,并且设置值班室,避免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2)场内道路在现场沿围墙边和临时设施边绕建筑物一圈铺4m 宽场内临时道路,用于施工机械及材料运输,临时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入口设置值班室。
(3)生产性临时设施生产性临时设施包括材料堆场、仓库、配电房,(存放配电柜)、钢筋加工场(作为钢筋加工、焊接的主要生产场地)、构件堆场、水泥房等。
具体情况见下表。
生产性临时设施表(4)办公临时设施包括值班室(用于保卫、进场人员登记)、办公室(管理人员办公、会议场所)。
办公室为一层,包括建设单位现场办公室,面积为150m2。
(5)生活性临时设施1)管理人员:考虑每晚有12 人(含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现场值班,设置4 间宿舍,每间8m2,其中建设单位一间,监理单位一间,施工单位两间,共计32m2。
2) 生活性临时设施表生活临时设施表(6)临时材料堆放场地现场辅助材料堆放场地分区堆放,考虑施工就位方便,采用露天堆放钢管、模板、构配件等。
配备防雨、防风材料,面积约80m2。
钢筋堆放区在钢筋加工场旁边设置,搭棚遮盖。
2.4 施工用水管网2.4.1水源选择由建筑单位提供的水源接入。
2.4.2管网设计布置的原则是在保证正常供水的情况下,管道铺设越短越好,同时还应考虑到,在工程进展期中各段管网应具备有移置的可能性。
2.5 施工用电线路2.5.1配电房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配电房,设置位置在建设单位提供电源接入处。
2.5.2临时用电临时用电从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引至配电房。
2.6 施工部署原则为了保证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部分均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施工,确保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应该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好工程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充分规划任务、资源、时间、人力和空间的总体布局。
2.6.1在时间上的部署(1)基础计划31天完成,主体结构平均安排10天一层,共计 80天,基础及主体结构时间为111天。
(2)为了使空间充分利用,时间连续,均衡且节奏,保证工程按照计划如期完成,需要采用主体和装修、安装和装修的立体交叉施工。
2.6.2总施工顺序上的部署原则: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后装修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
2.6.3在资源上的部署原则——机械设备的投入:基础、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投入一台塔吊;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完成;装饰工程施工时配备一台砂浆搅拌机。
2.6.4根据基础、结构、装饰工程三个阶段不同的资源需求安排施工部署:(1)基础工程阶段:采用机械挖土,人工修边坡配合。
(2)主体结构阶段:主体施工阶段结构流程相对简单,控制在十天一层。
主体结构施工时外部脚手架搭接时需考虑外墙装饰的设计要求。
(3)装饰工程阶段:在三层拆模板后,立即插入施工。
2.6.5 综合调试、竣工收尾阶段:本阶段我们将进行打扫和做好水电的调试,搭接好室外管线,整理竣工所需技术资料,确保工程的成功验收。
第三章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 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工人,交底内容及要求按照我企业自身标准实施。
3.1.2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点进行平面轴线及高程控制,重要控制点要做成相对永久性的标记。
3.2生产准备3.2.1 施工临时围墙、道路场地及现场排水1、施工现场周围设置2.2m高砖砌围墙,位置详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施工所用临时道路及临时设施按施工现场平面图所示的位置进行铺设。
3、施工现场的排水采用明沟排水,排水沟沿施工临时道路和材料堆场四周设置,并排向场地四周的管井,再排入市政窨井。
3.2.4 临时办公设施1、临时办公室及会议室2、门卫室3、搭建临时宿舍4、搭建临时餐厅和厨房3.2.5 临时施工用房1、木工间2、钢筋间及工具间3、配电间3.2.6 材料堆场1、本工程施工场地能满足施工用材料的堆放,另外配三辆人力手推车,供场内材料运输之用。
2、砂、石、钢筋、砖、模板等材料堆放位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四章施工方案选择4.1 桩基础工程4.1.1预制桩堆放场地布置预制桩场地堆放根据打桩流程就近堆放,堆放场地要求平整坚实,排水较好。
桩按规格、桩号分层叠置,各层垫木上下对齐,支承平稳,堆放层数不得大于4层。
4.1.2打桩施工流程本工程桩基采用250×250混凝土预制方桩,有效桩长为15米,共241根。
由于打桩时挤土对周围土层将造成一定的影响,需安排合理的作业流水和打桩速度,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同时,又不会对周围土层产生过大的影响。
4.1.3打桩施工顺序场地平整→定桩位→复核验收桩位→进桩→桩机调试→对位→机身调平→打桩→送桩。
4.1.4打桩准备(1)混凝土方桩全部为加工厂生产。
桩的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方可打桩,混凝土的龄期不得少于28天;进桩时,必须对桩的质量按标准验收,并由专人记录有关质量验收数据。
(2)施工前,打桩单位要根据设计的桩位图,按施工顺序将桩逐一编号,依据桩号所对应的轴线,按尺寸要求验收桩位,并进行试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