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疑问句、疑问词
一、什么是疑问句?
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为疑问句。
疑问句必须有疑问词(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
二、古代汉语常用的疑问词
(一)疑问代词
1、询问人:谁、孰(“谁”、“哪一个”)
2、询问事物、处所、原因、时间:孰、何、安、胡、曷、奚、恶(wū)(“什么”“哪里”、“为什么”、“什么时候”)
3、表示反问:安、恶、焉(“怎么”、“哪里”)(二)疑问语气词
1、乎、诸(“之乎”的合音)
2、与(欤)、邪(耶)
3、哉
古汉语疑问句,或用(一),或用(二),或(一)(二)均使用。
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前置
1、吾谁欺?欺天乎?(论·子罕)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成三)
3、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隐元)
4、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
5、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僖)
四、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
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论·颜)
====[∽∽∽∽
●
∧] [ ] ——
7、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
●——
..] .[ ]
..——
..
8、(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
●
∧] ——
9、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
[.∽∽∽∽
●∧] ——∽∽∽∽∽∽
●
—————∽∽
10、胡为至今不朝也?(战·齐策四)
[.∽∽∽∽
●
∧] [ ] [ ] ———
11、许子奚为不自织?(孟·滕文公上)
========[∽∽∽∽
●
∧] [ ] [ ] ——
五、几种表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何如”“何若”
由动词“如”等与疑问代词“何”组成的惯用词组,一般表示询问。
可译作“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
如:
与不穀同好,如何?《左·齐桓公伐楚》2、“如……何”、“若……何”、“奈……何”
固定格式。
表示处置。
可译作“把……
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
虞兮虞兮奈若何?(史·项羽)
3、“不亦……乎”
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语疑而实质肯定。
可译作:“不是很……吗”、“不是太……吗”。
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学而)4、何以……为
奚以……为特点:
恶用……为“何、奚、恶、安”等替换;
何……为“以、用”等替换
安……为
↓↓↓
代词介词语气词
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可译作:“为什么要……呢”、“干吗要……呢”、“哪里用得着……呢”。
如:
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5、“孰与”
由代词“孰”和动词“与”组成的动词
性偏正词组。
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物的得失(比较问句),作谓语。
可译作:“与……相比怎么样”、“比……怎么样”、“在……方面比……怎么样”。
如: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战·齐策一)句型转换: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救赵孰与<不救>?(战·齐策一)
句型转换:救赵与不救(赵)孰(利)?
单元总结
一、句尾语气词及其连用(新)
语气词是用来表示句子的各种语气的词。
语气词又叫语气助词或助词。
语气词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类。
古汉语常用的句尾语气词及其主要语法意义:
语气词连用,各个语气词都保留各自所表示的语气,但语气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二、古代汉语的特殊词序
(一)宾语前置
1、在叙述句中,用助词“是”、“之”“实”“焉”提宾(提宾标志)
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 ] ∽∽∽∽∽△——∽∽∽∽∽∽∽∽∽∽△——
2在叙述句中,用“唯(惟)……是(之)”的格式提宾
父母唯其疾之忧。
==========[ ] ∽∽∽∽∽△——
3在叙述句中,指示代词“是”作宾语时,可以直接提前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4在叙述句中,当介词是“以”时,其宾语可以直接提前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 ——∽∽[∽∽∽∽∽∧] ——∽∽
5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 ] ∽∽——==== [ ] ∽∽——
6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必须前置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7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也必须前置
许子奚为不自织?
========= [ ∽∽∧] [ ] [ ] ——
(二)古代汉语动量表示法
1、上古无动量,数词直作状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 ——[ ] ——
2、数词移后作谓语,再在前面加个“者”
鲁仲连辞让者三。
========================== ——
附:古汉语物量表示法
1、用名词作量词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易》)
2、用物量词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诗·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