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Ⅰ》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一定的因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出低效率运行的一种非理想状态。
2.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产品。
3.消费者权利: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的利益。
4.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根据经济法律规范的规定,在国家干预经济活动中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5.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6.消费者协会: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享有七项权能。
7.经济职权:是指国家机构依法行使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时所享有的一种具有命令与服从性质的权力。
8.产品质量责任:又称产品侵权责任,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9.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10.严格责任:只要产品存在缺陷,对使用者或消费者具有不合理的危险并因此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伤害,该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1.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12.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各种可适用性能的综合,这些可适用性主要包括能用性、维修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依据含有可适用性的多少,产品质量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
3.AD
4.ABCD
5.ACD
6.ABCD
7.ABCD
8.ABC
9.A 10.B
三、简述题
1. 消费者协会是最普遍、最重要的消费者组织,其职能包括下列七项: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二)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三)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四)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五)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六)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七)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价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举不胜举。
所以,各个国家的竞争法律制度往往首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概括性的规定,然后再具体列举出典型的、突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明文加以禁止。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出十一种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商业诽谤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3. 我国现行《消法》规定了九项消费者权利:
第一,保障安全权。
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第二,知悉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第三,选择权,即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第四,公平交易权,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同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五、求偿权,即消费者因购买、使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接受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请求并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六,监督权,即消费者享有对商品或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七、获得消费教育权,即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第八、人格尊严受尊重权,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九、结社权,即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4. 是指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各种责任形式的总称。
经济法责任既有一般法律责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这些特殊的属性有:
第一,经济法责任是以经济职责和经济义务为存在前提的。
与其他法律关系相比较,经济法律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其中,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是最为常见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而作为经济管理机关在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经济职权的同时,也就承担着必须履行经济职权的经济职责。
滥用经济职权或怠于履行经济职责而给相对人造成损失,也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经济法责任不以给违法行为人带来经济上的不利后果为惟一结果。
经济法责任在许多情况下会给违法行为人带来经济上的不利后果,此种不利后果表现为加重违法行为人的经济负担。
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下,经济法责任也会给予违法行为人不加重经济上负担的一般否定性后果,诸如信誉上的制裁、限期改正等。
第三,经济法责任具有复合性。
经济法责任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它是由不同性质的多种责任形式构成的统一体。
第四,经济法责任是责任者必须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或者其他后果。
5.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以下集几种: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6.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所应承担的经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或事物。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如果缺少客体,则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就无所指,就会虚空,从而经济法律关系也就无任何法律意义。
关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学术界的主张主要有四种:(1)认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为物(包括物质财富及非物质财富)。
(2)认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为行为。
(3)认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和行为两大类。
(4)认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管理的对象。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参考答案:
(1)不能向生产者进行索赔
(2)理由: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者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但在本案中,第一,该电风扇未出厂;第二,高某在购买时主观上存在过错,即未支付对价,同时,将轮船用风扇用于生活中。
基于以上两点,生产者不应承担责任。
案例二参考答案:
1.乙厂的行为对甲厂构成了侵权。
具体来讲,侵犯了甲厂的公平竞争权。
因为,乙厂的广告行为对甲厂的信誉进行了诋毁,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给甲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责令乙厂停止宣传,即停止侵权,并对其进行罚款。
案例三参考答案:
1.该协调会的价格行为是违反《价格法》的行为,具体是违反了第14条的规定,即“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危害主要有二:第一,妨害公平竞争;第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四参考答案:
1.煤气公司的行为是一种公用企业利用市场优势限制竞争的行为。
2.它通过自己公用企业的市场经济优势,限制公平合理的竞争,排挤了他人的公平竞争,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而是一种典型意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