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育种复习资料

遗传育种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形态突变型指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那些突变型。

2.条件致死突变型这类突变型的个体只是在特定条件,即限定条件下表达突变性状或致死效应,而在许可条件下的表型是正常的。

3.半致死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类型,造成个体生活力下降的突变型称为半致死突变型。

4.营养缺陷突变型是指某种微生物经基因突变而引起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合成能力丧失的突变型,它们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4.抗性突变型是指一类能抵抗有害理化因素的突变型,细胞或个体能在某种抑制生长的因素(如抗生素或代谢活性物质的结构类似物)存在时继续生长与繁殖。

5.抗原突变型是指细胞成分,特别是细胞表面成分如细胞壁、荚膜、鞭毛的细致变异而引起抗原性变化的突变型。

6.自发突变是指某种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7.诱发突变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错误,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25.诱发因素或诱变剂凡能显著提高突变率的因素都称诱发因素或诱变剂。

26.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指由于代谢障碍而成为必须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27.温度敏感突变株指可在某一温度下生长而在另一温度下不能生长的突变株。

28.抗性突变株指对某种药物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突变株。

29.正向突变改变了野生型性状的突变。

30.回复突变突变体发生二次突变,并恢复了所失去的野生型性状。

31.抑制突变绝大多数回复突变不是原位回复突变,而是抑制突变,即原来位点的突变依然存在,而它的表型效应被基因组中第二位点的突变所抑制。

32基因内抑制突变发生在正向突变的基因之中。

如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

33.基因间抑制突变发生在其它基因之中,产生所谓抑制基因的突变。

34.突变热点突变位点在基因内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许多位点上没有突变型或突变型很少,而在某些位点上突变型很多,其突变率大大高于平均数。

这些位点就称为突变热点35.增变基因是指基因组中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整个基因组的突变率明显上升,因此把这些基因称为增变基因36.表型延迟突变所产生的新基因型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必须经两代以上的繁殖复制才能出现。

1.染色质许多核小体连接成串珠状,称为染色质2.类组蛋白原核细胞中含有一些DNA结合蛋白,他们与DNA结合后,帮助DNA进行高度折叠。

这些参与DNA折叠的蛋白质叫做类组蛋白3.微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育种的科学4.染色质纤丝在形成染色体的基础上,DNA进一步折叠成每圈6个核小体、直径为30nm的中空的螺旋管结构,为染色质纤丝5.核小体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所组成的颗粒,其核心颗粒是由4种组蛋白组成的8聚体和DNA组成。

6..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突然发生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7基因是能够表达和产生基因产物的DNA序列8.倒位指一个染色体的某一部分旋转180度后以颠倒的顺序出现在原来位置的现象。

9.染色体畸变发生在染色体水平的突变称为染色体畸变10.易位指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部分相连的现象11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水平的突变成为基因突变12.倒位指一个染色体的某一部分旋转180度后以颠倒的顺序出现在原来位置的现象。

13.缺失指在一条染色体上失去一个或多个基因的片段,这是造成畸变的缺失。

14重复指在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一段染色体片段,使同一染色体上某些基因重复出现的突变。

8.碱基置换在DNA复制时一个核苷酸被另一个核苷酸代替称为碱基置换9.移码突变碱基对的增减则造成增减变异点以后全部密码及其编码的氨基酸,所以称为移码突变37.光复活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的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38.自发突变是指某些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改变。

突变率非常低。

39诱发突变利用诱变因素提高突变率,使基因发生改变,称为诱发突变。

常用于微生物育种。

40.适应突变是指微生物细胞群体在非致死的选择条件下,延长培养时间时处在不分裂或缓慢分裂的状态下,细胞发生的一种自发突变。

41.基因重组(遗传重组)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的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遗传重组)42.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43. 转化子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

44. 转化因子起转化作用的供体细胞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

45. 感受态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46. 转染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的现象。

47普遍性转导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普遍性转导。

48.完全普遍转导通过重组,供体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产生变异,形成稳定的转导子,这种转导称为完全普遍转导49.流产普遍转导在普遍性转导中,有时转导来的供体DNA不一定都能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产生稳定转导子,更多的则是转导来的供体染色体不能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也不能复制,但可以表达,这种转导称为流产转导。

50.局限性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

51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52 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原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

53.接合供体菌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菌相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进行双链化或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54.接合子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

55.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56.有性杂交一般指性细胞间的结合和随之发生的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57.体细胞交换在杂合的二倍体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有可能发生部分基因的交换,产生各种重组杂合子,产生重组体的过程,称为体细胞交换。

58.单倍体化通过非分离性的连续分裂逐渐从二倍体核失去染色体,最后转变成单倍体,称为单倍体化。

59.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60.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

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61.富集培养富集培养是根据目的微生物的生理特点,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等,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给目的微生物创造一个最适的生长条件,而非目的微生物则不宜生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目的微生物在数量上点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离。

62.出发菌株用来育种处理的起始菌株63.杀菌率常用杀菌率表示诱变剂的剂量杀菌率=(m―n)/m ×100%m:未被处理菌体长出的菌落数n:被处理菌体长出的菌落数64.基本培养基营养贫乏,氮源由无机物组成,不含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碱基等有机物,只能维持野生型菌株正常生长,营养缺陷性菌株不能生长。

65.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一缺陷性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只能满足该缺陷型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

66.完全培养基营养丰富、全面,碳氮源都是一些有机物,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

67.营养缺陷性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

68.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细胞的互相联结、细胞核融合,随后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遗传性状会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现象,产生具有各种新性状的重组体,然后经分离和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生产菌株。

69.原始亲本用来进行杂交的两个野生型菌株叫做原始亲本。

70.直接亲本原始亲本经过诱变以后得到各种突变型菌株。

假设这种菌株是用来作为形成异核体的亲本,就叫直接亲本。

或具有遗传标记和亲和力而直接用于配对杂交的菌株。

71.异核体异核体即同一条菌丝或细胞中含有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核。

72.异核现象当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个细胞或两条菌丝相互联结时,导致在一个细胞或一条菌丝中并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遗传型的核。

这样的细胞或菌丝体叫做异核体,这种现象叫异核现象。

73.准性生殖准性生殖是指真菌中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74.杂合双倍体异核体菌丝在繁殖过程中,偶而发生两种不同遗传型核的融合,形成杂合细胞核。

由于组成异核体的两个亲本细胞核各具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杂合核是双倍体.75.体细胞重组染色体交换和染色体单倍化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有人把它们总称为体细胞重组。

76.体细胞交换体细胞交换是指杂合二倍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交换现象。

77.体细胞分离是指在无性繁殖后的子代中,由于隐性基因同质状态的出现而表现出隐性性状的现象。

78.单倍化是指杂合二倍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借助整条染色体的随机交换而得到单倍重组体或单倍的亲本分离子。

79.分离子杂合二倍体经过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后产生的子细胞,成为分离子。

80.有性杂交一般指性细胞间的接合和随之发生的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过程。

81.同核体同一菌丝中只有一种核。

82.菌种退化生产菌种或优良菌种由于传代或保藏之后,群体中的某些生理特性或形态特征减退或消失。

83.质粒是染色体外独立复制的遗传物质,多位分子量较小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少数为现状DNA分子。

84表型是基因型的具体表现,它能被观察或测量。

二.问答题1.DNA双螺旋对生命科学的贡献a、标志着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到来b、探索生命奥秘的新成果大量涌现2.遗传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分别是?a.细胞遗传学时期b..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C.分子遗传学时期3生物进化的三大因素是?遗传、变异和选择4.微生物遗传育种的性质、任务性质: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