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社会生活的
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
A、戊戌变法后
B、五四运动后
C、亥革命后
D、解放战争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漫画描绘了20世纪初人们见面打招呼时称呼的变化。

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博爱思想
B、平等思想
C、自由思想
D、爱国思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
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
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
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如图中所示的工具书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

这反映了( )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它创办于(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香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______以后,随着纺织和化工技术的发展,时装的流行速度明显加快。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

我们平常使用的字典.词典等很多书籍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它每日都陪伴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务印书馆创办的背景。

张元济弃官,投身“国民教育”,对商务印书馆及中国近代印刷出版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探究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凇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

这条铁路的修建事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运行不久,火车又轧死了人。

清政府遂以28万两白银赎回铁路,随即拆毁,将铁轨抛入大海。

材料二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揭贴材料三要想富,先修路。

——当代一句流行语请回答:(1)从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的命运和义和团的揭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铁路的什么态度?(2)说说铁路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了哪些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请你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变迁情况。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洋务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在近代史上,交通通讯工具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

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应用,有线电报的传入,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机构开始出现,中国社会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

火车、轮船的传入和应用,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电报、照相和电影的传入,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最著名的“新闻报纸”是什么?当时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什么?
“社会习俗”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举出一点即可)
从近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

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