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第五章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第五章
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图3-1)
TU
TU
MU
Q
MU
MQ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存在这样的关系:
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
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 边际效用为负时总
效用减小。微观经济学只研究边际效用为 正的情况。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的增 加, 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是增加的, 但边际效用最终将趋向下降。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价格愈高需求量就愈少;价格愈低需求量就 愈多,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可
以用边际效用递规律加以解释。
边际效用曲线、个人需求曲线(图3-2)
P MU
D Q
MU
Q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 • • • • • •
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本假定 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线 预算线 消费者均衡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无差异曲线图(图3-4)
Q1
U1 U2 U3 Q2 0
无差异曲线图完整地描述了消费者对
两种商品的偏好情况,是无差异曲线的一 个完整体系。 无差异曲线图反映消费者 的既定偏好, 有了无差异曲线图就可以对 消费者的行为作出比较全面的解释。
无差异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具有以下 几个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 2.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远的无差异 曲线代表的效用大,而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代 表的效用小。 3.无差异曲线图中任何两条差异曲线不能 相交。
三、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论认为,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 时, 谁也不知道商品的准确效用是多少, 只需知道那件商品能使自己得到较大的 满足就可以了。或者说, 消费者只要能够 排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就可以了。这样既 可摆脱基数效用论的困境,又可对消费者的行 为作出解释。
与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区别相适 用,理论界也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 两种方法,一种是基数效用论采用的边 际效用分析方法,另一种是序数效用论 采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三、预算线
1、预算线的概念
2、预算线的特点 3、预算线的变动
1、预算线的概念
(1)预算约束 (2)预算线
(1) 预算约束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本人的收入相 结合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假定某一消费者的固定收入为M,市场上商 品q1和商品q2的既定不变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 如果消费者的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q1 和q2 两种 商品,其购买数量分别用q1和q2 表示之,则消费 者的预算约束为:M=P1q1+P2q2。即消费者的全部 收入等于购买商品q1 所支付的金额与购买商品 q2所支付的金额之和。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下面两 种方法加以解释:
(1)从心理的或生理角度
(2)从物品的用途角度
三、消费者均衡
效用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均衡的问
题, 即在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消费怎
样用既定的收入购买最大的效用。
假定条件: (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即消费者对各 种物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给定的; (2)消费者的收入M既定; (3)消费者既定的收入M仅购买q1和q2 两种物品; (4)q1和q2的P1和P2价格不变。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MU1/P1=MU2/P2
如果MU1/P1>MU2/P2,那么,每1美元购 买的q1的边际效用就大于1美元购买的q2的 边际效用,减少q2的购买量增加q1的购买量 对消费者是有利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 费者会维持这一过程,直到MU1/P1=MU2/P2。
如果MU1/P1<MU2/P2, 那么, 每1美元 购买的q1的边际效用就小于1美元购买的 q2的边际效用, 减少q1的购买量增加q2的 购买量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因此,追求效 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会采取与前述情况相 反的行为, 直至MU1/P1=MU2/P2,取得最 大化的效用, 处于均衡状态。
一、无差异曲线分析 的基本假定
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作如下假定: 1、偏好的完备性 2、偏好的传递性 3、偏好的不饱和性
二、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表
2、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表 无差异表排列着两商品的各种组合, 这些商品组合具有相同的效用指数,给消 费者带来的满足是相同的,无差异的。
关于商品q1和商品q2的无差异表。(表3-1)
商品组合 A B C D E
Q1 1 2 3 4 5
Q2 16 10 6 4 3
2、无差异曲线
根据表3-1中的数字, 在关于商品q1和
商品q2数量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条无差 异曲线, 即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指 数或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 组合的曲线。
Q1
A
0
Q2
Q2
预算线将直角平面分为三个部分,预 算线以内商品q1和商品q2的任何组合都 可以实现,但消费者不能在现有的收入下 达到最大的满足。预算线以外的商品较 大数量的各种组合, 尽管是消费者所向往 的,但它们超出了消费者的实际支付能力, 只有预算上的商品组合, 才是与消费者的 既定收入相适应的商品组合。
(二)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1、边际效用
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 位的物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 加量,自然数为边际效用。它是最后消费的 那个物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边际 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化与物品或劳务消费量变化 的比,即: MU=dTU/dq 式中, MU为边际效用, TU为总效用, q为物品或劳 务消费的数量。 对于商品q的无穷小变化,即Δ q→0,则公式表 明, 边际效用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或劳务的 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分析
•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消费者均衡
• 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一)总效用 (二)边际效用
(一)总效用
1、效用函数 效用是随着消费者消费的物品或劳务 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以用效用函数来表示效 用量与物品或劳务消费量之间的关系。
(2)预算线
如果以商品q1 的购买量q1 作为横坐标,以 商品q2 的购买量q2作为纵坐标,则上面的预算约 束可以表示图3-9中的直线AB, 它表示在既定的 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现有的全部收入能够买到 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这条线称为预 算线,也叫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预算线(图3-5)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所增 加的满足程度,即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所引起的总 效用的增量。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但 由于购买单位物品支出的货币只占消费者持有 货币量的很小部分,所以,当消费者购买的物品 数量发生少量变动时, 货币的边际效用变化的 非常微小,以至于可以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是一个常数。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效用的概念
• 效用的概念
• 基数效用 • 序数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的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 的满足。 一种物品是否有效用或效用大小, 不仅取决于 物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而且 依存于消费者是否有对该物品或劳务的欲望以及 消费者对其满足程度的自我感受。 围绕这一问题,经济家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效 用概念,一种是基数效用;另一种是序数效用。
二、基数效用
早期的经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 认为效用是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衡量的,并且可以 加总求和。 这种假定是以人们能够说出每件商品的效用 为前提。但在现实生活中, 不同的人对同一商品 的评价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 一件商品的评价也是不同的。事实上, 人们根本 无法知晓商品的效用量的大小。因此,基数效用论 的假定过于严格,很难合乎现实。
无差异曲线(图3-3)
Q1
U 0
Q2
无差异曲线代表着消费者偏好相同的 各种商品组合。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 对应的两种商品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 效用都相同,因此,无差异曲线上的点向
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
样。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着无数 条无差异曲线。这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构成 的坐标图, 称为无差异曲线图。如图3-4。
设总效用函数为: TU=U(q) 则边际效用函数为: MU=dTU/dq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示为: MU=dTU/dq>0 dMU/dq=d(dTU/dq)/dq =d2TU/dq2<0 dTU/dq>0表示总效用TU随着q的消费量的增加 而增加,随着q的消费量的减小而减小。dMU/dq<0 表示边际效用 MU随着q的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小,随 着q 的消费量的减小而增加。
令效用为U,消费者消费的物品分别为 q1,q2,q3…qn, 则效用函数为: U=f(q1,q2,q3…qn) • 如果消费者仅消费一种物品,则效用函数为: U=f(q) • 如果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则效用函数为: U=f(q1,q2)
2、总效用
在效用函数中,TU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时 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的 满足,称为总效用。
扩大前面的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
入购买n种物品的均衡条件是:
MU1/P1=MU2/P2=MU3/P3=…=MUn/Pn
消费者均衡的数学推导: 消费者均衡问题, 用数学语言讲就是在消费者收入预算约束条件下求解效用 函数的极大值的问题。 设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分别为: TU=U(q1,q2) P1q1+P2q2=M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V=U(q1,q2)+λ (M-P1q1-P2q2) dV/dq1=f1-λ P1=0 ① dV/dq2=f2-λ P2=0 ② dV/dλ =M-P1q1-P2q2=0 ③ f1=dU(q1,q2)/dq1=MU1, f2=dU(q1,q2)/dq2=MU2 由①、②得 f1/f2=P1/P2 即为了使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之比必须等于价格之比。或者 f1/P1=f2/P2 即为了使效用最大化, 所有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必须相等。 这就是效用函数极大值的必要条件。 由①、②还可得 f1/P1=f2/P2=λ ,λ 是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表明,要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处于均衡状态,必须使每1元所购买的 物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