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行为

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行为


= 0 . 98 K / 100 m
2、气温的垂直分布(温度层结) 气温− 大气) (大气) dZ
γ γ γ γ

正常分布层结 (递减层结) 递减层结) 中性层结(绝热直减率) 中性层结(绝热直减率) 等温层结 逆温层结
dT γ =− dZ
=γd , =0 , <0 ,
c .由高压 .由高压 指向低压
1010
2.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着的大气偏离气压梯 度方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Dn = 2vϖ sin ϕ
风速
当地的纬度
地球自转角速度
Dn = 2vϖ sin ϕ
水平气压 梯度力
a.伴随风的产生而产生 a.伴随风的产生而产生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北半球向指向右, ),北半球向指向右 方向(即风向),北半球向指向右, 南半球指向左; 南半球指向左;
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行为
• 4.1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 • 4.2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输运和弥散 • 4.3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沉积和再悬浮
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 主要源于被大气中本身存 在的固体微粒或雾所捕集
形成气溶胶
放射性物质在大 气中的化学行为
氧化反应 发生化学反应 碳酸盐化反应 光化学反应 同位素交换反应
混合层 中性层 稳定层
γ − γ d >0, a>0 γ − γ d <0, a<0 γ − γ d =0,a=0 ,
不稳定 稳定 中性 逆温,非常稳定 逆温,
γ <0 , a<0
有关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 风力不大的夜晚, 地面辐射冷却很快,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 、 风力不大的夜晚 , 地面辐射冷却很快 , 贴近地面的大气温度下降最多,而高层大气冷却慢, 贴近地面的大气温度下降最多,而高层大气冷却慢,造成 温度自下而上的增加,称为辐射逆温。 温度自下而上的增加,称为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层的产生是有规律的,一般只在夜间形成, 辐射逆温层的产生是有规律的,一般只在夜间形成,早晨 随着太阳不断加热地表,地面温度上升,逆温自下而上逐 随着太阳不断加热地表, 地面温度上升, 渐消失,一般在上午完全消失。 渐消失,一般在上午完全消失。
大气湍流与污染物的扩散
• 图a表示烟团在比它尺度小的湍涡作用下,一 边随风迁移,一边受到湍涡的搅扰,边缘不断 与周围空气混合,体积缓慢地膨胀,烟团内部 的浓度也不断地降低。 • 图b表示烟团受到大尺度湍涡的作用。这时烟 团主要被湍涡所挟带,本身增长不大。 • 图c表示烟团受到大小尺度相当的湍涡扯动变 形,这是一种最强的扩散过程。 • 在实际大气中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大小的湍涡, 扩散过程是上述几种过程共同完成的。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百帕) 1000 1005 1010
(北半球)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近地 近地1~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近地 ~2km内明显 内明显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作 用 力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据
定量判断
气块: 气块: 环境: 环境:
单位体积的气块所受的力 浮力: pi ρ i Ti 浮力:ρg p ρ T 重力: ρig 重力:
,将 pi = p = ρRT = ρi RTi 代入上式得: 代入上式得:
(单位体积块)加速度 a = 单位体积块)
g ( ρ − ρi )
准静力条件: 准静力条件:P=Pi g (Ti − T ) Ti a= = g ( − 1) T T 高度 z → z + ∆z ( 一般均满足绝热条件 ) 一般均满足绝热条件)
• 3、起因与两种形式 – 热力: 温度垂直分布不均,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 热力 : 温度垂直分布不均 , 定度 – 机械 : 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 , 其强 机械: 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 度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的粗糙度
湍流扩散理论简介 • 主要阐述湍流与烟流传播及湍流与物质浓度衰 减的关系 1.梯度输送理论 类比于分子扩散,污染物的扩散速率与负浓度 梯度成正比 2.湍流统计理论 3.相似理论
下午
日落前1h 日落前
夜间
日出
上午10h 上午
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波浪型(不稳) 〉 波浪型(不稳) γ〉γd
锥型(中性 弱稳 弱稳) 锥型(中性or弱稳) γ≈γd 扇型(逆温) 扇型(逆温)γ<0 爬升型(下逆,上不稳) 爬升型(下逆,上不稳)
•漫烟型(上逆、下不稳) 漫烟型(上逆、下不稳) 漫烟型
4.2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输运和弥散
• 1、什么是干绝热递减率 什么是干绝热递减率 • 干气团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 通常100m)的温度变 干气团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 通常 的温度变 化量称为干绝热递减率, 表示,单位K/100m 化量称为干绝热递减率,用γd表示,单位
(由压力变化引起) 由压力变化引起)
T
Cp
p
dP = − ρg ⇒ dP = − ρgdZ dZ
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②
= RT
⇒ P = ρ RT ……③
dT γ =− 气温直减率 dZ
dT g =− 将②③代入①,则得: dZ Cp
实际中Ti与环境温度T之差不超过10℃, 或下降)运动时,每 表示干空气在作干绝热上升( Ti/T≈1。 表示干空气在作干绝热上升(或下降)运动时, 升高(或下降) 升高(或下降)100m,温度降低(或升高)约21℃。 ,温度降低(或升高) s ℃ dT i dT g 9 . 81 m / − ≈ = ∴ γ d = − dZ dZ 1005 J /( Kg . K ) C P
空气产生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运动的原动力 二力平 衡,风向 风向 平行于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三种力 共同作 用下,风 用下 风 向斜穿 等压线
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4.2.2湍流扩散基本理论
• 一、湍流扩散的基本概念 • 扩散的要素 – 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 平流输送为主, –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 湍流: 湍流 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 1、什么是湍流? 、什么是湍流? 除在水平方向运动外, 还会由上、 除在水平方向运动外 , 还会由上 、 下 、 左 、 右方向的乱 运动,风的这种特性和摆动称为大气湍流。 运动,风的这种特性和摆动称为大气湍流。(有点象分子 的热运动) 或者说湍流是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 • 风速的脉动(上、下) 风速的脉动( • 风向的摆动(左、右) 风向的摆动( 2、湍流与扩散的关系 、 把湍流想象成是由许多湍涡形成的, 把湍流想象成是由许多湍涡形成的 , 湍涡的不规则运动 而形成它与分子运动极为相似。 而形成它与分子运动极为相似。
d
逆温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的现象, 的现象,逆温层结是强稳定的大气 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据
定义: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稳定的程度;反映其是否容易发生 定义: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稳定的程度; 对流 定性描述: 定性描述: 外力使气块上升或下降 气块去掉外力 气块减速,有返回趋势, 气块减速,有返回趋势,稳定 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 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不稳定 气块停在外力去掉处, 气块停在外力去掉处,中性 不稳定条件下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百帕) 百帕) c.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000 1005 1010
d.由低纬向 d.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北半球)
(百帕)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气 压 梯 度 力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 (北半球高空)
• 2.湍流统计理论: 湍流统计理论: 湍流统计理论 • 泰勒(G.I.TaYler)首先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湍流扩 泰勒 . . 首先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湍流扩 散问题,并于1921年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公式。湍流统 年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公式。 散问题,并于 年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公式 计理论假定:流体中的微粒与连续流体一样, 计理论假定:流体中的微粒与连续流体一样,呈连续 运动,微粒在进行传输和扩散时, 运动,微粒在进行传输和扩散时,不发生化学和生物 学反应;微粒的大小和质量不计, 学反应;微粒的大小和质量不计,并将微粒运动看作 是相对于一定空间发生的。 是相对于一定空间发生的。 • 图4-1表示从污染源释放出的粒子,在风沿着 方向吹 表示从污染源释放出的粒子, 表示从污染源释放出的粒子 在风沿着x方向吹 的湍流大气中扩散的情况。假定大气湍流场是均匀、 的湍流大气中扩散的情况。假定大气湍流场是均匀、 稳定的。从原点释放出的一个粒子的位置用y表示 表示, 稳定的。从原点释放出的一个粒子的位置用 表示,则 y随时间而变化,但其平均值为零。如果从原点放出很 随时间而变化, 随时间而变化 但其平均值为零。 多粒子,则在x轴上粒子的浓度最高 浓度分布以x轴 轴上粒子的浓度最高, 多粒子,则在 轴上粒子的浓度最高,浓度分布以 轴 为对称轴,并符合正态分布。 为对称轴,并符合正态分布。
大气边界层的风场 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 •以垂直运动为主的空气运动,称为上曳气流 或下曳气流。 •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风。气压的水平 分布不均匀是风的起因。
大气边界层的风场
• 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重力 直接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上与重力基本平衡)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上与重力基本平衡) 地转偏向力 间接作用力 惯性离心力(大气曲线运动:很小) 惯性离心力(大气曲线运动:很小)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使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空气开始运动之 后产生的力 源于气压的分布不均, 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 垂直方向两个分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