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成语知识点训练专题

高考成语知识点训练专题

高考成语知识点训练专题基础试题01-08 122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一、考纲要求(二)、考试内容及要求(2)表达应用 E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二、历年高考成语规律总结: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几乎每年都有1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在成语。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特别提醒: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

三、高考试题回顾1、(2010年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答案:C解析:本题C选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所以,第三题考的还是一个“理解词语实际意义”这个考点。

2、(2010年山东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答案 D【解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

②放心,无牵挂。

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3、(2010年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

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B项“故里”指故乡,老家,和“修复”不搭配,应该为“故居”;C项“其”指代不明;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可改为“一纸空文”。

A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使用恰当。

故选A。

四、成语误用规律探寻(一)、一叶障目,望文生义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97年全国)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再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2004年广西题)例3: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分析:句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该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再如: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04年北京)随堂演练指出下列句中成语是否运用得当,为什么?1、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2、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

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04年辽宁卷)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

用在句中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导致褒贬失当。

§3、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 06 年全国卷2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其中“训”是典范、法则的意思,不是教训的意思。

§4、总编认为这篇文章文字粗糙,思想肤浅,属于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刊”,削除,改正。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就用刀删去。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5、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屡试不爽:“爽”指差错。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文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

§6、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而此句误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7、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指“到公堂上受审讯”。

而此句误解为“到法庭调解”。

§8、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再如:这些村办企业虽几经努力,但终因产品差强人意而被市场淘汰。

差强人意:勉强让人满意。

当改为“强人所难” 。

§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危言危行:“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

该词表示正直的言行。

§10、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也用以嘲笑怕老婆的人。

此处使用对象、意义、色彩均不当。

1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是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而不是说眼中没有整体、全局。

§12、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进退维谷: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不等同于“首先”,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14、那位大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串通作弊。

§15、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正确用法:旧中国,民族工业在洋货的冲击下,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1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17、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18、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前嫌、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

而该句误解为“冰块解冻”。

19、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与“人多为王”不同义。

20、那个小偷,经常登堂入室,盗窃财物,最终被绳之以法。

登堂入室:登入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境界。

21、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但无论何种意义与“不合身”均毫不相干。

§像此类型成语还有(1)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

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近义词】为丛驱雀【示例】又被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为渊驱鱼。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三回)(2)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3)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示例〗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细大不捐,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包罗一切。

(4)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