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题答案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题答案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
题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课后习题:
1水处理主要方法:
石灰—纯碱法,离子交换法,软水剂添加法
2简述精炼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烧碱(NaoH)煮练剂使果胶中的酯键水机,部分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水解,还能使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发生皂化而溶解
(3)硅酸钠吸附煮练液中的铁质,防止织物上产生锈斑,吸附煮练液中已分解的杂质,防止再次产生锈斑
(4)亚硫酸氢钠: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木质素→木质素磺酸→木质素磺酸钠,还原剂防止棉织物在高温带碱的情况下被空气氧化而脆损
(5)磷酸三钠作为软水剂
3试设计一种纯棉织物连续平幅退浆,精炼工艺
4在精炼工艺中,主要加入哪些表面活性剂?试述它们的作用原理。

5作为良好的润湿剂,洗涤剂,乳化剂,应具有怎样的化学结构?为什么?
6试从润湿方程来说明精炼的原布为什么不能被水润湿?
7原布检验包含哪些内容?
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
(1)物理指标:幅宽,重量,纱支,密度,强力等(规格)
(2)外观疵点:如缺经,断纬,跳纱,棉结等(品质)
(3)普通棉织物:抽查10%左右;
(4)毛织物:全部检验;
8简述棉织物碱退浆,酶退浆原理。

加工工艺条件?
碱退浆的原理:
1)在热碱的作用下浆料会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变成溶胶状态而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容易洗落下来。

酶退浆的原理:
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对某些物质的分解有特定的催化作用。

淀粉酶
能催化淀粉大分子链发生水解而生成分子量较小、粘度较低、溶解度较高的一些低分
(1)漂白后的织物经1g/L烧碱溶液沸煮1小时后、织物强力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被称
为潜在损伤。

(2)原因:主要是由于葡萄糖的升环所致
(3)通过测定织物的煮练强力来快速测定潜在损伤
10简述精炼效果的评定方法?
毛效:煮练效果的评定一般用毛效指标来判定,即30分钟内水沿织物向上爬升的高度(CM)。

棉机织物要求毛效在8CM以上;棉针织物要求毛效在12CM以上
11NaClO漂白为什么不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漂白?
①酸性条件下,但Cl2逸出,污染环境
②中性条件,fibre损伤最严重,此时氧化纤维素羧基多,对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大。

所以选择pH9—10漂白,尽管漂白速度慢一些,但通过延长t可达到目的。

12简述NaClO漂白原理及其特点。

并以连续轧漂为例,制定其具体的漂白工艺阐述其
工艺参数选择的条件。

Naclo漂白的特点是:1)价格较低,漂白工艺及设备也比较简单;
2)在漂白过程中因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气,同时又存在环
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主要用于棉织物漂白,尤其是低级棉的漂白,不能用于
蛋白质纤维的漂白。

漂白原理是:天然色素的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较长的共轭双键。

.Naclo具有较强的
氧化能力,为弱酸强碱盐,在水中能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Naclo+H
2
O→HOCl+NaOH,
HOCl可按下式进一步电离:HOCl→OCl+ -H,HOCl漂白有效成分:OCl-,HOCl,Cl
2

漂白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分解,这些分解物能使色素中的部分双键饱和,从而达
到消色漂白的目的,同时也能使纤维素遭到氧化,而导致强力下降。

工艺流程:水洗→浸轧漂液→堆置→水洗→酸洗→堆置→水洗→脱氯→水洗。

漂白液的PH为:温度为20-35min,通常采用室温工艺
有效氯浓度:2-5g∕L,
时间30-60min。

13H
2O
2
漂白时为什么要加入稳定剂并阐述Na2CO3在漂白过程中的作用及原理?
加入原因:H2O2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对天然色素有破坏作用外,同时也会使纤维素纤维氧化而受损,因此在漂白过程中要有效的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通常在漂液中要加入一定的稳定剂如硅酸钠等。

硅酸钠的稳定原理:可能是由于漂液中的硅酸钠
胶体,能吸附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所致。

硅酸钠的作用:H2O2漂白时,为了有效的控制H2O2的分解速率,漂液中必须要加入稳定剂。

14丝光后织物的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解释之?
(1)光泽提高:丝光后,纤维表面的小皱纹消失,平滑度提高,且纤维的截面由腰子形变为园柱形,其结果棉织物对光线产生规则反射,从而增强了织物的光泽。

(2)吸附性能及化学反应性能的提高:棉布丝光后,发生了不可逆溶胀,纤维的无定形区增大,吸附染料的能力变大,化学反应性能增强。

(3)定形作用:由于丝光过程中,纤维发生了不可逆的剧烈溶胀,使纤维分子内的氢键被大量折散,结构单元间产生相对运动,然后在新的位子重新建立新的氢键,削除了内应力,从而使织物获得尺寸稳定性。

(4)强度提高:1.由于丝光过程中,棉纤维发生了不可逆的剧烈溶胀,消除了纤维不均匀变形,减少了滑移;2.由于经向张力作用,使纤维素大分子排列整齐,增加了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使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 3.纤维的取向度得到了提高,能均匀地承受外力,减少了因应力集中而造成的断裂现象;
丝光原理:
1.水合理论:棉纤维在浓碱作用下生成的碱纤维素和水发生水合作用使纤维膨化,且为不可逆的化学改性过程。

2.渗透压理论:棉织物在NaOH溶液中的溶胀是渗透压的结果。

15试用膜平衡原理解释丝光原理以及碱液浓度中性电解质时纤维溶胀程度的影响。

答:根据唐能膜平衡原理,平衡时可移动的任何一价氧离子膜内外浓度的比值都应相等,而且反比于阴离子浓度即:
(1).若丝光过程中无盐存在时,C3=0,X′=C1-X,而且仅于烧碱浓度有关,当C2增加时,X′增大,C1增大,而且P值也增大,有利于纤维的膨化。

(2).当烧碱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C1不再变化,渗透压P反而会减小,不利于纤维的溶胀。

(3).若有盐存在时,由于食盐不能提高C1,却增加了膜外NA+浓度,即X′增大,C1不变,渗透压P减小,不利于纤维的溶胀。

16影响丝光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选择?)
(1)碱液浓度是影响丝光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当烧碱的浓度达到某临界值后,才会使棉纤维发生不可逆溶胀,烧碱浓度:260-280克/升
(2)张力
(3)温度:烧碱与纤维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温度低有利于丝光,通常选择室温,在丝光机的轧碱槽的夹层内通过自来水循环冷却。

17什么叫热定型?用怎样的方法来判断织物是否经过了热定型?
答:(1)热定型是指将涤纶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在适当张力下,加热到所需温度,并在此温度下加热到一定时间,然后迅速冷却的加工过程。

(2)通过测定涤纶织物的临界溶解时间(CDT)来判定织物是否经过了热定型,CDT值越大,表示涤纶所受的热处理条件越剧烈。

工艺条件:1温度,一般温度提高,定型效果越好,但是定型温度必须低于纤维的熔点,而高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

通常定型温度在180-220℃;
2时间,一般定型时间需要2-15s。

总的定型时间大约在15-30s间;
3张力,施加张力有助于布面舒展平整,提高定型效果,但是张力过大,则织物薄而板硬,热水收缩率提高。

机理:1.大分子链段之间的作用力迅速被减弱或拆散,内应力发生松弛
2.大分子在新的位置上迅速重新建新的分子间键和再结晶
3.将大分子的新建以及新位置固定下来
18在热定型过程中织物径向张力是如何来控制的?
径向张力由超喂装置、纬向张力由控制门幅来实现。

超速喂布是针铗式热定型机的特点。

超速喂布可以降低织物径向张力,有利于扩幅;同时又使织物径向收到一定的回缩效果。

针铗链扩幅装置是由两条环状针铗链刺住布边而逐渐进行扩缩。

19 CDT
将涤论圈形试样置于苯酚中,在一定温度下从开始接触苯酚直至纤维溶解所需时间(秒),称CDT
20试比较热定型和丝光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都是为了织物保持并稳定于一定的尺寸和形态。

2.使织物手感、染色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得到改善。

3.两者工序的安排相同。

(2)不同点:
1.丝光针对棉型织物,热定型针对合成纤维。

2.丝光采用化学的方法使织物保持一定的尺寸和形态,热定型是采用物理方法实现的。

3.两者实现的原理不同。

丝光是使纤维剧烈溶胀从而使纤维大分子的取向、结晶度发生改变。

热定型是通过加热使小晶体熔融成大晶体,从而改变其性能。

4.丝光在低温下可以实现,热定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5.两者使用的机器设备不同,丝光采用布铗链,热定型采用针铗链。

写出下列结构式
拉开粉BX,肥皂,红油,6,胰加漂T,NNO,润湿剂JFC,(EA),平平加0,12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