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教学目标】1、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一到两篇访谈(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访谈文本来总结访谈的基本特征。

2、为《永恒的骄傲》列一个提纲。

3、阅读文本,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问题一、什么是访谈?明确:“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问题二、请你举例说明访谈的基本特征。

明确:(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二、学习《永恒的骄傲——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一)初读文本、梳理文本。

让学生打出之前写好的三级提纲,和学生们一起指正修改,让学生们了解全篇访谈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二)再读文本、质疑文本。

针对文本提出你的问题,并将问题写在纸上,小组进行分享,选出小组中提的最好的问题。

提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问:1、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质疑。

2、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4、从文本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疑。

第二课时(公开课部分):导入(约计5分钟)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通过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打出幻灯片《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主要要达到第三个目标,即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打出幻灯片《永恒的骄傲》——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访谈的基本特征,也初步了解了《永恒的骄傲》这篇访谈的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现在请一些同学来回答问题,复习一下我们上节课讲过的有关内容。

问题一、访谈是什么?问题二、有什么基本特征?问题三、《永恒的骄傲》这篇访谈主要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打出幻灯片《学习任务》——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第一个学习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质疑文本还留下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整理了一下,挑选出了几道典型问题,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深入学习《永恒的骄傲》这篇访谈。

请同学们关注文本,开动脑筋,提高筛选文本信息、整合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关注文本中的主题思想以及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用你们独特的眼光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打出幻灯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约计20分钟)小组交流,从文本中找出具体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打出幻灯片《问题一》——问题一、题目“永恒的骄傲”是什么意思?到底指的是谁的骄傲,为什么是永恒的?从这篇访谈中可以找到哪些相应的内容呢?提问2-3个学生,尽量补充完整。

——打出幻灯片《问题一答案》——题目的多层含义解读:1、邓先生的事业是他自己永恒的骄傲。

(9.13.16)2、邓先生是许鹿希的永恒的骄傲。

(17)3、邓先生所作的贡献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永恒的骄傲。

(14.15)——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一》——答题小窍门之一:注意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内容和题名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打出幻灯片《问题二》——问题二、这篇访谈中鲁豫用了很多不同的提问方式,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什么不同的作用?提问2-3个学生,尽量补充完整。

——打出幻灯片《问题二答案》——文本中使用的不同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n1.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2.4.9.11.14.15.17)n2.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进入新话题。

(5.6.8.10.13.)n3.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3)n4.用请教的方法,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

(12)n5.欲擒故纵。

(1)n6.适时地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

(7.16)——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二》——答题小窍门之二: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打出幻灯片《问题三》——问题三、在第十四节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写了邓先生冲进去检查直接从空中掉下来而爆炸的核弹头的情景,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它对表现主题非常有价值,而在第三节中,也有一个细节,就是许鹿希讲邓先生小时候蹬门的细节,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为什么鲁豫还要保留这部分的内容。

去掉不是能够使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突出吗?提问2-3个学生,尽量补充完整。

——打出幻灯片《问题三答案》——典型细节与基本事实的关系:在内容剪裁上,这篇访谈有别于一般科学家事迹的采访,而是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特点,紧紧扣住与“夫妻”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

选择蹬门的细节,凸显科学家生活情趣的另一面,描述十分生动,典型、细腻地表现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三》——答题小窍门之三: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打出幻灯片《问题四》——问题四、虽然邓稼先先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我始终觉得许鹿希很可怜很痛苦。

邓稼先先生的成就是建立在家庭的痛苦——特别是许鹿希的痛苦上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邓先生是不是应该对许鹿希和家人更多一点爱和关怀呢?提问4-5个学生,尽量从多个角度来回答问题——打出幻灯片《问题四答案》——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观点。

角度一、同情许鹿希,认为她牺牲很多。

不管什么人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再谈其他的贡献。

角度二、邓先生的工作是伟大的,值得牺牲。

邓先生的努力是舍小我而成就大我。

角度三、许鹿希痛并幸福着,虽然她牺牲很多,但是依然觉得邓先生所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四》——答题小窍门之四: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打出幻灯片《学习任务》——点击“任务四”(四)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教师总结)实用类文本中的访谈阅读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访谈的基本特征: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

2.了解访谈的提问方式及其效果。

3.关注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探究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访谈阅读的方法:1.快速阅读文本,梳理文本结构,基本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

2.再次阅读文本,通过访谈的基本特征和新闻价值提出自己的问题。

3.通过筛选文本信息、整合文本信息来解答问题。

现在就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和技巧一起来做一个练习。

(学生堂上训练约计10分钟)完成以下练习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

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

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

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附】背景简介王洛宾(1913—1996年),中国著名作曲家。

有“西北歌王”、“民歌之父”之美誉。

一生创作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