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突破点——少数民族工艺品挑战杯论文作者:宋晓宁学校:呼伦贝尔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郭楠弘扬民族文化的突破点——民族工艺品内容摘要:目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较落后,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旅游业,而且少数民族文化这一块的发展速度较慢,创造的经济价值较低。
要想让民族文化传播的更广,对民族文化了解的人更多,那就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了,不能一成不变了,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改变,进行创新,只有目前的传播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寻找新的突破点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播与发扬。
关键字:中国文化,民族文化,民族工艺品,蒙古民族,发展与创新,产业化,商业化,网络,电子商务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遥远的古代起,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在漫漫长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也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我国各少数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由于其居住的环境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具有各自文化风俗的特点。
谈到民族文化我想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长大,并且我们的性格也与这个文化息息相关。
但是要让我们说什么是民族文化,大家就有可能说不明白其具体的概念了。
民族文化就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习俗,其中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而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风格、住宅、生产工具,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和独特的文化气质。
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会形成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因此想要深入的理解民族文化,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一、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中,文化作为软国立重要性正在日益凸现,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也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一些外国文化对我国国民的影响日益加重,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崇洋媚外的现象,怎么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让我过文化发展的更好成为我们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了。
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冲击,这是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占人口多数的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如此。
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各种现代传媒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到空前,各种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也都达到空前。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般较汉族和汉族地区的发展要滞后一些,但至少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便已面临危机:一些民族歌谣、曲艺、舞蹈和习俗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手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等等。
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有增无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全球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威胁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生存,而与之相关联的民族精神的更生和重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时,又促使我们必须对民族文化作出反思之后新的反思,并且作出理性的选择。
从当前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是复兴、衰退和变异三种现象并存。
尽管目前少数民族的文化靠旅游业发展的比较喜人,但目前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1、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我国国民经济贡献份额较少。
2、对文化发展总体投入不足,尤其对民族文化这一块投入不足并且也不够重视。
3、市场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都不高。
4、民族文化经营人才短缺,没有形成其独特的产业化,而且投融资支持体系严重滞后。
5、少数民族文化缺乏专项发展规划,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
6、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形成产业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以上不足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民族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的挑战,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民族文化产业的亮点是跨界融合,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游、会展加交易、创意加设计、艺术加民族工艺会使民族文化产业迸发更大的活力。
尤其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大有可为,建议研究各类金融工具的组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的优势,为不同类型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融资条件和通道。
同时,文化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造条件。
比如在行业数据统计、监管政策发布、重点项目投资方向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以于便各金融机构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运行趋势,把握企业资金运作特点及规律,更好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2013年两会的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在今后几年我国的的发展中,要缩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还提出要加快城镇化的建设。
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
在2013年的两会上,习近平主席还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提高我国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
这些因素表明,今后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将会大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物质将极大的丰富,并且人们将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提高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这势必会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在未来这一部分人群将会极大的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会成为民族文化产品的主力军。
而追求精神享受,民族文化无疑是追求精神享受最好的方向,在未来物质生活已基本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从而会最求精神上的享受,而文化会满足人对精神上的要求。
而一些需要较高文化水平的项目例如话剧、歌剧、戏剧等,具有普通文化的人们是理解不了的,而民族文化却不需要那么高的文化水平,只需要普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了,所以民族文化会是大众所青睐的精神文化盛宴。
综合上述这几个因素少数民族文化意味着现代化将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各民族生活的纵深层次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将会走进大多数人的生活里。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产业将会是一个新的产业,将会对我国国民的经济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民族文化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下,该如何走出去?如何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又不失本身的特色?如何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众多的文化产业中,民族文化现在只局限于本地的传播,只是通过旅游业来发展和传播,只是仅仅的让一少部分人所了解。
就拿我们蒙古民族来说,目前在网上很多的网民尤其是南方的人对我们内蒙古的少数民族蒙古族文化了解的更少,在网上同南方的网友交流时,他们竟然问我们,“你们内蒙人是不是都骑马了,马是不是你们那重要的交通工具,你们内蒙古是不是都是大草原,没有高楼大厦呀?”在外人众多的疑问中反映出了我们内蒙古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对我们内蒙古知道的都这么少更别提蒙古民族了。
所以让外人更多的去了解我们的文化需要我们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让别人了解我们的蒙古族文化,去感受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魅力。
民族文化这条路怎么继续走下去?民族文化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如何去传播与弘扬我们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了我们现在不得不考虑的事了。
现阶段,各少数民族文化只是局限于本地的发展,没有走出去,只是通过各地的旅游业来传播本民族的文化,而游客也并不能通过短短的几天了解到这个民族真正的文化内涵,所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传播效应。
例如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文化,当前,内蒙古的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也只是通过旅游来传播的,来旅游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而来旅游的人也并不能去真正的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通常游客旅游的目的只是出来看看,散散心,放松放松对工作的心理压力,所以当他们来到草原之后并不能把我们的蒙古族的马背文化和游牧文化真正的传播出去,游客也只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来感受蒙古族的文化和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并不能真正的感受蒙古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发展与演变的游牧文化的伟大与蒙古族人的豪迈与对朋友的真诚。
蒙古族人本身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性格,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只有你真正的了解了蒙古族生活的地方,和所处的环境下你才能了解他们,才能读懂他们的性格。
所以传播蒙古族的文化只能靠本民族的人去传播,因为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将本民族的文化通过自身对它的了解与熟悉,不失其原本的特色文化习俗传播出去,传播也不能光靠旅游业来去传播,那样太局限了,应该换种方式,换种方法去传播。
目前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与文化强国建设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资本才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传播的助推力,但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依靠中华文化自身的兴盛和文化创意的涌现。
文化是底蕴,创新是突破点。
只有将文化与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厚积薄发。
文化创新,如同一颗颗饱满的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来培育、滋润,其中依靠文化创新进行自主创业不失为一种睿智的选择。
在面对我国丰富的民族下怎么对各民族的文化创新?怎么通过创新来实现财富的积累与民族文化的传播?(一)、民族文化需要一个载体传承,这一载体是什么?现阶段民族文化的发展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这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它就是文化的载体,而这一载体是什么?什么才是这一载体?这一载体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为什么说工艺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点呢?因为民族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民族工艺品作为其专属的“代言人”。
从市场来看,中国的崛起势不可当,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民族工艺品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民族情感载体,由产品特性到精神象征,树立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在市场推广策略上与时俱进,市场进程可从局部到全国,乃至影响到全世界,因此民族工艺品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最适合了。
目前民族文化的发展缺的是民族工艺品,而民族工艺品市场的发展最缺的是民族文化,民族工艺品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但是在市场文化上,民族工艺品还很缺乏,很多产品的认知不仅国内渐渐淡化,而且在原产地也鲜为人知,制作工艺落后,传承发展不继,市场推广受阻导致有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工艺品失落在市场的边缘,民族文化与民族工艺品的结合是势在必得的了。
正是因为民族文化具有无形性,所以就赋予了民族工艺品这一特性,民族文化看不到摸不着,只能通过语言和文字来描述,但语言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民族文化的内涵,但民族工艺品却可以让人更直观的去感受本民族的文化,因为工艺品是一个民族日常生活工具与习俗等的缩影。
就比如蒙古族的工艺品,其中有代表蒙古族人民世代居住的蒙古包的缩影、蒙古族的毡画、蒙古族刀、蒙古族的民族服饰等等,每一件工艺品的背后都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游牧文化和其独特的生活习俗,所以通过蒙古族的工艺品来传播蒙古族文化是最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