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好企业年鉴
【摘要】青岛卷烟厂始建于1919年,企业年鉴开编始于1994年。
多年来,青岛卷烟厂的年鉴工作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做优,多次获得省、市史志(年鉴)主管部门的表彰。
本文结合企业近20年编写年鉴的实践,简单介绍了如何做好企业年鉴的编纂工作,增强年鉴的可读性、可鉴性。
【关键词】企业年鉴编纂
企业年鉴是以企业年度发展情况为主要记述内容,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载企业上一年度在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以及党群工作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历程,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
青岛卷烟厂始建于1919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企业年鉴开编始于1994年,迄今已连续出版16辑(1994~1996共1辑)。
由于组织机构改革,1994年至2006年是《颐中集团年鉴》,2007年至今是《青岛卷烟厂年鉴》。
青岛卷烟厂的年鉴一直由档案室负责编纂。
多年来,年鉴工作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做优,档案室多次被评为省、市史志(年鉴)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卷烟厂年鉴》多次获得省、市优秀地方志成果奖。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谈一下如何做好企业年鉴的编纂工作。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编好企业年鉴的可靠保障
青岛卷烟厂的年鉴工作由厂长分管、档案室负责具体编纂,每届厂长及部门领导对年鉴工作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
年鉴编纂
每年都列入档案室的重点工作目标,提前部署。
每一辑年鉴的框架设计及供稿分工意见拟稿后都要报厂长审批,审批后以红头文发放至各部门,并要求各部门严格落实;部门提供的稿件必须由部门负责人签署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报送档案室;编纂人员将各部门稿件统编修改后反馈给各部门,由撰稿人和部门领导就文字的表达方式、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再次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编纂人员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改、调整,把好质量关,经过“三审三校”后,将定稿报送主管领导审读。
领导层层把关增强了年鉴资料的准确性、系统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年鉴可信、可用、可鉴。
2 编制行文规范,保证年鉴原始稿件质量
企业年鉴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成果的集大成者,是对企业足迹的真实记录和全面总结,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特点,其编写体例和语言表述是否严谨、统一、规范,会直接影响年鉴的质量,从而影响年鉴“资政、存史、教化”功能的发挥。
为保证《青岛卷烟厂年鉴》的编写质量,我们每年聘请青岛市年鉴社专家对撰稿人进行业务培训,并结合烟草行业实际编写了《青岛卷烟厂年鉴》行文规范,就企业年鉴的写作原则、名称和称谓、时间表述、数字运用、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方面行文进行规范,使撰稿人和编纂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从而保证了年鉴稿件的质量。
3 保持年鉴框架基本稳定和常编常新相结合
企业年鉴是逐年连续出版物,具有很强的承继性。
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是年鉴质量的保证,一个成熟的框架要对企业一年内的年鉴
编纂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要保持基本资料的连续性,设置的栏目不能断线,便于逐年反映企业的发展进程,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
但是,每一辑企业年鉴要在框架稳定的情况下求实、求新、求异,紧密联系企业年度实际工作情况,准确抓住职工感兴趣的大事、新鲜事,确保年鉴的利用价值。
4 编纂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年鉴编纂人员的素质和状态能否适应企业形势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编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企业年鉴编纂人员必须对企业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编制框架和选取彩页图片,并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青岛卷烟厂要求年鉴编纂人员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全面掌握企业室藏档案情况;熟悉档案开发利用相关知识,因为企业年鉴属于深层次加工的档案编研成果;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领导工作思路,全面掌握企业各项工作的重点、要点。
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在编制框架时才能确保结构合理、内容完备,企业的大事要事不漏,职工感兴趣的事不漏,从而从源头上确保了年鉴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增强了年鉴的可读性、可鉴性。
总之,由于企业年鉴是企业内部具有综合性、连续性、权威性的工具书,除存史资政和现实利用外,也是系统宣传企业形象的一种刊物,有利于企业以外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全面了解企业。
所以一本高质量的年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多年来,青岛卷烟厂的年鉴工作之所以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个人认为是与上述四个
方面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