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剧茶花女赏析PPT课件

歌剧茶花女赏析PPT课件


.
2
作品列表
.
3
《奥贝尔托》(Oberto,Conte di San Bonifacio)(1839)
《一日国王》(Un Giorno di Regno)(1840)
《拿布果》(Nabucco)(1842)
《伦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I Lombardi)(1843,修订后称《耶 路撒冷》)
《埃尔纳尼》(Ernani)(1844)
.15Biblioteka 茶第花一女幕声乐赏析饮酒歌
阿尔弗莱德在乐队奏起3/8拍的欢乐曲调下他唱起了饮酒歌,以欢 快活泼的曲调唱出了自己的爱慕之意。
整个咏叹调听起来明快,热情。到处都洋溢着巴黎上层阶级的奢 侈和华贵,在圆舞曲的背景下阿尔弗莱德与薇奥莱塔交谈,激情 的短句增加了倾吐爱情的力量感,但这已经是悲剧的发端了。
悲运主题
呈现出了一个静 态的旋律主题, 在弦乐器这些弱 音乐器在高音区 域所演奏出的悦 耳动听的音响的 衬托下使整个音 乐显得非常温暖 和诚挚。
.
塑造形象
勾画出女主人 公形象 讲述着薇奥列 塔那悲惨的生 活状态,与此 同时还描绘出 了温柔妩媚形 象的薇奥列塔。
11
前奏曲
爱情主题
后面部分的 旋律写作上 运用了一系 列连音和附 点音符,当 爱情主题进 行到最后一 个音,本应 落到主音时 ,它却升高 了半音。
茶花女
.
1
作者简介:
全名: 朱塞佩·威尔第 出生: 1813年10月10日 帕尔马公国 逝世: 1901年1月27日 意大利米兰 国籍:意大利 职业:作曲家 擅长类型: 歌剧,合唱 主要成就: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 时期/乐派: 浪漫主义 代表作: 《茶花女》《弄臣》《假面舞会》 《游吟诗人》《阿依达》 《奥泰罗》《法尔斯塔夫》,安魂曲等
暗示命运
预示着薇 奥莱塔终 于 被夺去了 生命和悲 剧性的结 局。
.
14
第三幕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塑造了一个重病垂危、满怀哀怨的维奥莱塔; 一个柔弱、纯真、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无奈和伤悲的资产阶级上流 社会牺牲品
强调维奥莱塔高尚的灵魂和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但这美好的情感 却在上流资产阶级的自私和残酷中被毁于一旦,为此这位可怜的 女人付出了她年轻的生命和一生的幸福。
.
7
• 不料阿芒的父亲闻讯后大怒,赶来乡间兴 师问罪,当他得知玛格丽特对自己儿子确 是一片真心后,有所触动,但仍坚决要求 她与儿子断绝关系。玛格丽特考虑到阿芒 将来的幸福,忍痛答应阿芒父亲的要求, 给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称自己已做了别人 的情妇,又重回巴黎。
.
8
• 阿芒不知内情,指责她为了享乐而负心绝 情。玛格丽特遭此打击,顿时晕倒,病情 加剧,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亲才将真 情告诉儿子,阿芒怀着歉疚之情再次回到 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后 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 开了人间。
.
暗示命运
预示着薇奥 莱塔在爱情 上将会遭受 沉重的打击。
12
前奏曲
爱情主题
由低音乐器 演奏主旋律, 小提琴则用 带有装 饰音的华丽 乐句,在上 声部组成一 个轻桃的曲 调。
深入刻画
表现薇奥 莱塔性格 中的另一 侧面,即 她身为娟 妓的轻浮 性一面。。
.
13
前奏曲
最后
由小提琴演 奏,以如悲 如泣的颤音 构成的曲调 。它和低音 乐器演奏的 爱情主题交 错出现,后 半部曲调显 得断断续续 ,有气无力。
.
9
茶花女器乐赏析
第一主题:悲剧主题
它带有哀怨、悲切的情感,还显得纤弱无力,表现薇奥 莱塔遭遇不幸,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却毫无反抗之力的 精神状态和痛苦内心;
第二主题:爱情主题
是她作为一名普通的年轻妇女而非娟妓对爱情的热烈 和虔敬。同时也表现出她纯洁,活泼的本性。
以前奏曲与第三幕间奏曲为例
.
10
前奏曲
4
《茶花女》(La traviata)(1853)
贡献及风格
1、重大贡献: • 19世纪50年代,成功地创作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
》等歌剧,把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了现实世界。 • 19世纪20年代,威尔第再次对歌剧进行改革,创作了《阿伊达》、
《法尔斯塔夫》、《奥赛罗》等歌剧,加强了音乐与戏剧发展的紧密 联系,有意识改变传统的将宣叙调与咏叹调完全割裂的写法,突出和 增强重唱、合唱与乐队在刻画形象上的作用。他没有完全按照瓦格纳 那样走向“无终止旋律”和“不间断结构”,因此他的音乐在世界各 国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令人神往,至今仍保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2、创作风格:他创作的歌剧,音乐技巧娴熟,刻画内在人物性格细致入 微,丰富并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在音乐表演上的优势,以及歌剧音乐中 传统的分曲体结构,还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声乐的写作和器乐的平 衡。
《莱尼亚诺战役》(La battaglia di Legnano)(1849)
《路易莎·米勒》(Luisa Miller)(1849)
《斯蒂费利奥》(Stiffelio)(1850,修订后称《阿罗尔多》)
《弄臣》(Rigoletto)(1851)
《游唱诗人》(Il trovatore)(1853)
.
《两个福斯卡罗》(I due Foscari)(1844)
《圣女贞德 (歌剧)》(Giovanna d'Arco)(1845)
《阿尔齐拉》(Alzira)(1845)
《阿蒂拉》(Attila)(1846)
《马克白》(Macbeth)(1847)
《强盗》(I masnadieri)(1847)
《海侠》(Il corsaro)(1848)
.
16
二第重一唱中幕的强烈对比
阿尔弗雷德
为青春和美 好的爱情而 干杯,在座 嘉宾随声附 和;
台词
维奥莱塔
“快乐不长 久,青春很 快就消逝。” 享受现在的 快乐时光, 不要奢求所 谓的爱情。
.
5
歌剧故事概括
• 因喜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的巴黎名 妓玛格丽特原是一名商店职员,沦落为娼 妓后,虽然过着一掷千金的生活,但精神 与肉体上却蒙受着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 重病。
.
6
•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位青年阿芒 ,阿芒已在暗中爱了她4年。见面后,玛格 丽特正巧发病,其他人对此漠不关心,而 阿芒却真诚地照护她、体贴她。玛格丽特 深受感动,接受了阿芒的爱情。 为了摆脱 那种奢华但又令人窒息的环境,她倾全部 积蓄,与阿芒到乡间居住,平静的生活中 两情缱绻,十分恩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