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探析——以海南大学图书馆为例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探析——以海南大学图书馆为例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探析——以海南大学
图书馆为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刘小香覃丽金刘冬莲曾筱芬
论文关键词: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实体馆藏建设虚拟馆藏建设
论文摘要: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海南大学图书馆针对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特色意识淡薄、规划不严密、特色虚拟馆藏建设不规范、未与特色服务同步开展等问题,采取了摈弃传统观念、强化特色意识,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依据实际逐步完善特色虚拟馆藏,注重特色资源与特色服务的结合等策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全面而系统的热带特色馆藏资源体系,将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热带科研、教育、生产、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文献信息支撑和保障,实现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共享。

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
分馆藏;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我们通常所指的特色馆藏是第一个含义,指的是图书馆经过长时间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

特色馆藏建设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外热带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积累产生了大量的热带特色文献信息,但由于此类文献信息的零散无序而未能被有效检索、参考和利用。

近年来,随着热带科教事业的发展,热带文献信息需求量日益增加,海南大学图书馆作为热带区域的信息中心,应充分发挥信息行业前沿优势,把无序分散的热带文献资源按一定方式汇集、组建和收藏起来,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全面而系统的热带特色馆藏资源体系,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热带科研、教育、生产、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文献信息支撑和保障。

实现热带特色文献资源共享对热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途径
热带文献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热带科技活动产生的图书、期刊、报纸和电子资源。

因此,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要从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着手进行构建。

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多途径、有重点、有特色地收集和组建与热带农业、热带海洋、热带旅游和热带经济等相关的基础信息,建立海南省较全面的热带文献馆藏系统,体现热带区域特色,逐步形成本馆热带特色馆藏体系。

1.热带特色实体馆藏建设途径
热带特色实体馆藏文献是热带特色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带特色实体馆藏建设应在充分调研和专家推荐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坚持特色性、重点性、连续性并重的原则,选购热带特色印刷型文献,加强热带特色实体馆藏建设。

(1)调研分析,按需补充。

自建馆以来,海南大学图书馆以“热”为特色,进行了热带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如两校合并前,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热带农业文献资源目,原海南大学的热带海洋和热带旅游文献资源就是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虽然海南大学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热带特色馆藏,但其馆藏结构和动态补充还不完善。

因此,需要对热带特色文献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在现有馆藏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补充。

(2)专家推荐,专业采购。

热带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不乏热带特色学科专家,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文献发行和出版态势,能为图书馆提供深层次的热带文献信息。

邀请这些资深专家作为专业顾问,参与图书馆热带特色图书、期刊的采购,可直接有效地加强热带特色实体馆藏建设。

(3)经费支持,确保比重。

进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要根据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经费,尽可能地保障热带特色文献的采购,确保采购比重。

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热带特色馆藏建设规划,争取学校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交关系,争取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支持,尤其是争取国
内外各种形式的捐赠。

2.热带特色虚拟馆藏建设途径
随着现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化馆藏资源成为特色馆藏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海南大学图书馆依据自身的条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热带特色信息资源进行二次文献开发和网上资源整合,自建热带特色数据库,充实虚拟馆藏。

(1)自建热带特色数据库。

1)依学科分类,自建热带特色“学科性”毕业论文库。

海南大学依据其所处地理环境,设置了许多热带特色学科,相应学科自建校以来产生了大量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其课题来源大多与热带农业、热带海洋、热带经济、热带旅游等密切相关。

这些毕业论文知识产权属本校所有,图书馆可以方便快捷地收录数据,依专业分类将其集中收集、分析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数字化整合,采用题录和文摘形式录入,建立热带特色毕业论文库。

2)依据文献传递服务平台,自建热带特色“专题性”数据库。

近年来,随着热带科技事业的发展,海南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远不能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为此,海南省图工委于2005年在海南大学图书馆设立省CALLS中心,着力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为读者搭建了一道新的热带文献供求服务平台。

原文文献既可以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也可积累收藏作为图书馆的补充资源。

为了使这类资源便于检索和再次利用,提高附加使用价值,海南大学图书馆对此类零散的热带特色原文数据按热带农业、热带海洋、热带旅游等几大专题
分类,并按题名、刊名、作者、年卷期、页码和摘要等字段标引注录,自建特色专题数据库。

海南大学图书馆自建的“热带农业外文期刊论文数据库”就属此类电子资源。

(2)利用搜索引擎搜集信息,构建热带网络资源库。

随着信息网络化,网上信息资源空前丰富,其中不乏热带方面的信息。

但由于此类信息广泛、无序而分散,无法得到充分和有效利用。

海南大学图书馆专职人员借助多种搜索引擎,深度挖掘这类网络信息,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标引和网上发布,并定期维护和更新,构建专业的热带网络信息系统,形成特色网络学术资源库。

如海南大学图书馆组建的学科导航系统中的“热带水生生物技术”、“热带海洋与陆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就属于此类共享资源。

二、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特色意识淡薄
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未能充分争取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与支持,全馆各部门人员和读者关注与参与程度不够,因此,未能很好地在全校范围内强化特色意识,形成对热带特色资源的收藏观念、服务观念和共享观念。

2.规划不严密
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未经充分酝酿设计,未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由于建设工程规划工作的疏漏,导致经费短缺、人力不济的现象不时出现,难以保证特色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特色虚拟馆藏建设不规范
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虚拟馆藏资源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存在诸如主题分类不明了、字段标注不统一、检索界面不柔和等多方面的问题,资源建设的技术水平不高。

4.未与特色服务同步开展
由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一味地追求特色资源的数量和规模,未从深度和广度上对特色资源作必要的宣传,未与特色服务同步开展,资源利用率低,以致特色馆藏很大程度上仅是一种不动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特色使用价值。

三、加强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对策
1.摈弃传统观念,强化特色意识
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持续的系统工程,应充分争取学校和图书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意识,改变过去传统的“大而全”“多而全”的资源建设模式,注意体现热带馆藏资源特色。

2.统筹安排,合理规划
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要以海南省高等教育保障体系建设为依托,由省教委和省高校图工委共同制定详尽的特色馆藏建设方案,然后进行统筹安排并明确目标、分清责任,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避免盲目采购和重复建设。

3.依据实际,逐步完善特色虚拟馆藏
热带特色虚拟馆藏建设是海南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热带特色虚拟馆藏建设应由专业人员从基础特色馆藏建设做起,由易到难,先建特色馆藏目录、专题数据库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然后根据学校的发展与定位、重点学科建设等情况,在充分研究和综合论证基础上建设热带特色虚拟馆藏资源库。

4.注重特色资源与特色服务的结合
特色馆藏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读者。

将热带特色馆藏资源进行优化构建并提供给读者利用,这应是本馆特色服务的需要。

海南大学图书馆在建设特色馆藏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本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并利用网站上的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来反馈读者的建议和需求,采取一定方式答疑解惑或进行资源的重新调整,以最优化的手段为读者服务。

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热带特色馆藏在内容上覆盖了热带农业、热带海洋、热带旅游、热带经济和热带资源等多方面信息内容,是热区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基础,能为热带教学、科研、政府部门及相关生产企业等提供热带特色信息服务。

海南大学图书馆在建设热带特色馆藏时强调了海南热带地区特有的农业、旅游、海洋等主要信息。

随着海南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不断完善和馆藏资源的不断丰富,热带特色信息资源将充分发挥其特有价值,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