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矿物1
(2)非膨胀性
在伊利石晶层之间 吸附有钾离子。它受到 相邻两晶层负电荷的吸 附,因而对相邻两晶层 产生了很强的键联效果, 连接力很强,使晶层不 易膨胀。
(3)电荷数量较大
同晶替代较普遍, 主要发生在硅片中, 但部分电荷被K+离子 所中和,阳离子交换 量介于高岭石与蒙脱 石之间。
(4)胶体特性
3、水化云母组
又叫2:1型非 膨胀性矿物或伊利 组矿物。
水化云母组具有以下特征:
(1)2:1型晶层结构
晶层结构与蒙脱石相似, 同样是由两层硅片夹一层 铝片组成,硅片和铝片的 比例为2:1,故又称2:1 型非膨胀性矿物。
伊利石是其代表。分子 式为: K2(Al·Fe·Mg)4 (SiAl)8O20(OH) 4·nH2O。
晶层类型
两种晶片的配合比例不 同,而构成: 1:1型晶层 2:1型晶层 2:1:1型晶层
(1)1:1型单位晶层
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 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 晶层。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 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 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 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单位晶片
从化学上来看,四面体 为 ( SiO4)4-, 八 面 体 为 (AlO6)9-,它们都不是化 合物,在它们形成硅酸盐粘 土矿物之前,四面体和八面 体分别各自聚合。
(1)四面体片(简称硅片)
在水平方向上四面体通过共 用底部氧的方式在平面两维方向上 无限延伸,排列成近似六边形蜂窝 状的四面体片(简称硅片)。
粘土矿物的分类
粘土矿物根据结晶学特征分 为三类:
一、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二、纤维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三、非硅酸盐粘土矿物(非 晶质粘土矿物)。
一、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从外部形态 上看,是一些极细微的结晶颗粒。
(2)从内部结构看,是由两种基本结构 单位所构成,并都含有结晶水,只是化学 成分和水化程度不同而已。
1、高岭组
又叫1:1型矿物, 是硅酸盐粘土矿物中结 构最简单的一类。
包括高岭石、珍珠 陶土、迪恺石和埃洛石 等。
高岭组的特点:
(1)1:1型的晶层结构
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 重叠而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 1:1,故又称1:1型矿物。
高岭石是土壤中最常见的一 种1:1型硅酸盐粘土矿物。
单位晶胞的分子式可表示为 Al4Si10(OH)8
一是晶体外表面的断键, 二是晶体边面OH基在碱性及 中性条件下的离解。
(4)胶体特性较弱
虽然矿物颗粒大小在胶体 范围,但颗粒较其它的硅酸盐 粘土矿物粗。其外形大部分为 片状,有效直径为0.2~2μm。
颗粒的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 和吸湿性都较弱
2、蒙蛭组
又叫2:1型膨胀 性矿物,包括蒙脱 石、绿脱石、拜来 石、蛭石等。
蒙蛭组具有以下特征:
(1)2:1型的晶层结构
晶层由二层硅片夹一层 铝片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 例为2:1,故又称2:1型膨 胀性矿物。
单位晶胞的分子式为: Al4Si8O20(OH)4·nH2O。
(2)胀缩性大
该组矿物晶层的顶层和底层两 个基面都有Si-O面所构成,所以当 两个晶层相互重叠时,晶层相互间只 能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晶层间的结 合力很弱,故晶层的间距因水分的进 入而扩张,因失水而收缩,蒙脱石晶 层间距变化在0.96~2.14nm之间,具 有很大的膨胀性。
(2)2:1型单位晶层
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 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 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 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 式形成单位晶层。这样2:1 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 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3)2:1:1型单位晶层
在2:1单位晶层的基 础上多了1个八面体片水 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 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 硅片、1个铝片和1个镁 片(或铝片)构成。
式中OH2是结晶水,H2O是沸 石水。
(2)海泡石的结构
与坡缕石有一些微细的
差别。现在通用两种:
Mg2Si3O6(OH)4
和
Mg4Si6O15(OH)2•6H2O
(3)性质
① 纤维状粘土矿物坡缕石和海 泡石分别由硅氧四面体双链和三 链组成,其中Si:O=4:11。
② 当加温至850℃的过程中, 水分子被逐渐排挤出去,最终导 致结构的破坏。
(2)同晶替代较普遍
硅片、铝片和水镁片 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同晶 替代现象,除含有Mg、Al、 Fe等离子外,有时也含有 Cr、Mn、Ni、Cu 和 Li 等 离子。因而绿泥石元素组 成变化较大。
绿泥石的分子式 为: ( Fe·Mg ·Al)12 (SiAl)8O20(OH)
。
16
(3)胶体特性
粘土矿物及其鉴定方法
第一节 粘土矿物的 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粘土矿物鉴 定的主要方法简介
为什么要研究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学的应用领域
什么是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是化学风化作 用的主要产物,是大多数沉 积岩(沉积物)中的重要组 粘土矿物的一般特征是晶粒 较小,颗粒直径通常小于 2μm
Pyrophyllite(叶蜡石)
② 离子的电性
替代和被替代离子的电性必须 相同,电价可以同价或不等价。
如果替代的两个离子是同价的, 互换的结果不仅晶形不变,而且晶 体内部仍保持电性中和。
如果替代的离子电价不等,互 换的结果使晶体带电,其电性或正 或负
(3)硅酸盐粘土矿物中的同晶替代
在硅酸盐粘土矿物中,最 普遍的同晶替代现象是晶体中 的中心离子被低价的离子所替 代,如四面体中的Si4+被Al3+ 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 Mg2+替代,所以土壤粘土矿物 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
(3)电荷数量大
同晶替代现象普 遍,蒙脱石主要发生 在 铝 片 中 , 一 般 以 Mg2 +代Al3+,而蛭石的同 晶替代主要发生在硅 片中
(4)胶体特性突出
蒙脱石颗粒细微,直径为 0.01~1μm;颗粒的总表面积 大。其可塑性、粘结性、粘着 性和吸湿性都特别显著。
蛭石的颗粒比蒙脱石大, 其表面积比蒙脱石小。
(3)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性质与矿物的化 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关系十分密切
(一)构成特征
1、基本结构单位
构成层状硅酸盐 粘土矿物晶格的基 本结构单位是: (1)硅氧四面体 (2)铝氧八面体
(1)硅氧四面体(或简称四面体)
四面体基本的结构是由1个硅 离子(Si4+)和4个氧离子(O2-) 所构成。其排列方式是以3个氧离 子构成三角形为底,硅离子位于底 部3个氧离子之间的中心低凹处, 第四个氧则位于硅离子的顶部,恰 恰把硅离子盖在氧离子的下面。
天然的针铁矿中有一部分 Fe3+被Al3+所替代。
一 般 说 来 , 含 有 Al3+ 替 代 的针铁矿其结晶程度都比较差
赤铁矿(α-Fe2O3)
赤铁矿常呈六角 形的板状。在高温、 潮湿、风化程度很深 的红色土壤中存在。
(二)氧化铝
土ccc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高度风化的酸性土壤中,其含 量可作为脱硅作用和富铝作用 的指标
4、同晶替代
(1)什么是同晶替代?
同晶替代是指组 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 电性相同、大小相近 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 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2)同晶替代的条件
① 离子半径 替代和被替代离子的大小要 相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替代后 晶形不发生改变。 如Fe3+离子的半径为0.064nm, 与八面体的中心离子Al3+(半径 0 . 0 5 7 nm) 的 半 径 相 近 , 可 发 生 替代而不改变晶形。
硅片顶端的氧仍然带负电荷, 硅片可用n(Si4O10)4-表示。
(2)八面体片(简称铝片)
八面体在水平方向上相邻八 面体通过共用两个氧离子的方 式,在平面两维方向上无限延 伸,排列成八面体片(简称铝 片)。
铝片两层氧都有剩余的负电 荷,铝片可用n(Al4O12)12-
3、单位晶层
由于硅片和铝片都带有 负电荷,不稳定,必须通过 重叠化合才能形成稳定的化 合物。硅片和铝片以不同的 方式在C轴方向上堆叠,形 成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
同晶替代现象在 2:1和2:1:1型的 粘土矿物中较普遍, 而1:1型的粘土矿 物中则相对较少。
(4)同晶替代的结果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 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 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 电荷的离子,被吸附的 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被束 缚在粘土矿物的表面
(二)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 一般特征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 种类很多,根据其构造特 点和性质,可以归纳为4个 类组,主要有:高岭组、 蒙蛭组、水化云母组和绿 泥石组矿物。
颗粒较小,其可 塑性、粘结性、粘 着性和吸湿性居中。
二、纤维状粘土矿物
1、纤维状粘土矿物的种类
不常见,在不同的沉积环 境中出现,如在海相和湖相沉 积物、热液矿床和干旱地区的 土壤等中发育有。
坡缕石和海泡石(也有称 凹凸棒石)
2、结构和性质
(1)坡缕石的结构
坡缕石是一种由Al3+置换部 分 Mg2+ 和 Si4+ 的 Mg 硅 酸 盐 。 它的结构式: Mg5Si8O20(OH2)4•4H2O
(2)铝氧八面体(简称八面体)
八面体基本的结构是由1个铝离子 (Al3+)和6个氧(O2-)离子(或氢 氧离子)所构成。
6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排列成 两层,每层都由3个氧离子(或氢氧离 子)排列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 下层氧交错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 的中心空穴内。
像这样的构造单位, 如果连接相邻的3个氧离 子的中心,可构成假想的 8个三角形的面,铝离子 位于这8个面的中心,所 以我们称这种单位为铝氧 八面体(简称八面体)
颗粒大小介于高岭石 和蒙脱石之间,其可塑性、 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 都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 间。
绿泥石组
这类矿物以绿 泥石为代表,绿泥 石 是 富 含 Mg、Fe 及 少 量 Cr 的 硅 酸 盐 粘 土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