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运场馆简介

奥运场馆简介

资料:国家体育场(鸟巢)介绍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预计2008年3月完工。

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

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

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

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

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资料: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介绍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

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177m ×177m ×30m。

国家游泳中心于2003年12月24开工,预计在2007年底竣工验收。

它是唯一一个接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捐赠建设的奥运场馆,预算资金为10.208亿元人民币,其中土地费用和设计费用是政府另行出资,所以实际需要的捐款资金不到9亿元。

水立方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可以最恰当地表现“水立方”,水立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而墙面就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

这个泡泡所用的材料“ETF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

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

国外的抗老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至20年。

而这种材料也很结实,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

同时由于自身的绝水性,它可以利用自然雨水完成自身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

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

气枕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外层膜上分布着密度不均的镀点,这镀点将有效的屏蔽直射入馆内的日光,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

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国家体育馆将是北京设施最先进、座席最多的室内运动馆,将以组织各类国际国内专业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文艺商业性表演活动为主导功能,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与“鸟巢”和“水立方”和国家会议中心比邻而居。

国家体育馆由主体建筑和与之相连的热身馆以及室外环境组成,赛时可容纳观众约1.8万人。

国家体育馆于2005年5月28日开工建设,2007年11月28日完工。

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1月26日举办多项测试赛。

据悉,国家体育馆项目总投资规模将控制在8.5亿元内。

由于比赛场馆和场馆对空间高度的要求不同,国家体育馆以中国“折扇”为设计灵感,采取由南向北的波浪式造型,屋面轻盈而富于动感。

这种波浪造型也巧妙地连接了与之南北相应的平顶造型“水立方”和单曲面造型的国家会议中心,使得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城市景观达到协调统一。

采用多功能技术的复合屋面解决了目前大多数体育建筑普遍存在的屋面雨点噪声问题,减少对体育馆正常使用的干扰。

屋顶采用国内比较罕见的九层复合结构,由水泥板、玻璃棉、防水层、吸隔声材料组成,并在最外层喷涂吸音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屋外噪音的影响。

同时,场馆四周的玻璃幕墙采用中空Low-E玻璃和金属板组合的形式,全部采用双层玻璃。

两层玻璃间的空隙充有氩气,既起到了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也有效地降低了噪音影响。

此外,场馆内的空调和制冷设备也进行了专门的消声减噪设计,最大限度为观众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观赏环境。

变废为宝废钢渣"镇馆"漫步奥运村,您也许想不到这里的道路是用首钢堆积的废钢渣铺就的。

在国家体育馆,这种通常人们眼中的"废物"也成了宝贝。

奥运会后,国家体育馆将是北京座席最多的室内运动馆,将成为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活动中心。

组织国际国内专业体育赛事和商业性大型体育、文艺表演活动,将成为该馆的主导功能北京射击馆北京射击馆位于北京西五环路边,南邻香山南路,北靠翠微山脉,总用地面积约6.45公顷,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含临时看台)。

场馆包括资格赛馆、决赛馆、永久枪弹库及室外配套设施,是北京奥运会新建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北京射击馆主要分3大功能区:决赛馆、资格赛馆以及枪弹库和武警用房。

其中决赛馆共设有2500个坐席,资格赛馆设有6500个坐席。

这包括50米靶,10米靶和决赛馆的一块场地。

北京射击馆与2004年7月13日开工建设,2007年7月28日交付验收。

总建筑师庄惟敏透露,北京射击馆总造价才2亿多元人民币,最大的特点是运用生态建筑技术来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并着重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环境负荷。

据介绍,射击馆建筑形体构思取意于“林中狩猎”,在建筑形式上呼应出了森林原始狩猎工具———弓箭的建筑意象。

资格赛馆整个比赛区分两层设置,一层为25米、50米两个半露天靶场,二层为10米靶、10米移动靶两个室内靶场。

资格赛馆共有观众坐席6491座。

其中固定坐席1024座,临时坐席5467座。

据悉,射击场馆采用双层式设计,尚无先例。

另外,决赛馆共有观众坐席2493座,其中固定坐席1179座,临时坐席1314座。

资格赛馆与决赛馆中,固定坐席和临时坐席都被设计为完整的区域,当大型赛事结束后,轻型钢结构的临时坐席可以被整体拆除,从而获得完整的大空间,可进行多种可能的灵活的功能改造。

部分临时设施改造后,还能对外开放成为健身、休闲、娱乐场所。

射击馆在设计之初,就已经为赛后利用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北京射击馆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奥运会后,这里将成为射击国家队训练的场所,老百姓也将有机会使用这座环境优美的建筑。

在北京射击馆部分临时设施改造后,还将有可能对外开放成为健身、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国防教育、推广公众射击体育运动的基地,成为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射击运动博物馆。

资料: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五棵松篮球馆介绍作为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五棵松体育馆将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其建筑规模6.3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约18000人。

五棵松体育馆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篮球比赛需要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

占地52公顷的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体育馆赛后运营提供了充足条件。

该中心包括五棵松体育馆、五棵松棒球场、文化体育设施以及作为公共服务的配套商业设施,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

五棵松篮球馆将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纯为篮球项目设计的比赛场馆,这个特点在比赛场地、看台、球员更衣室等多个方面均得到体现。

五棵松篮球馆设计了6个球员更衣室,在小组比赛中,将有4个可以同时使用。

这些更衣室都按照高标准专业篮球比赛设计,为球员们设置了衣柜、卫生间等设施。

每个更衣室的内部设计基本一样,就算巨星云集的美国“梦之队”,也不会享受特别待遇。

赛后,整个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将成为满足北京市西部社区居民商业、文化、体育、休闲需要的重要场所。

赛后运营将以承接篮球比赛为主,国内外各种大型篮球赛都将考虑在这里举行。

此外,还可承办各类文艺演出和演唱会,平时向市民开放,也将收取一定的门票费用和活动项目费用资料:老山自行车馆介绍老山自行车馆于2004年10月30日开工建设,2007年10月28日全部完工。

工程预算达3.9亿元人民币。

奥运会比赛由于比赛本身和电视转播的需要,对室内场馆的照明条件要求很高,老山自行车馆目前就已配备非常先进的照明设备。

目前,该场馆大约已安装了300套照明灯。

场地自行车赛道呈一定坡度的弧形,而不像田径跑道那样处于一个水平面,因此,每套灯内的反光照材质和角度都有所不同。

这样的设计将使弧形赛道上每一个点的光都是均匀的。

整个场馆共分三层,第二层是这个建筑的核心层,2008年的场地自行车赛就将在这里举行。

奥运会场地自行车比赛是在一条椭圆形的赛道上进行的。

老山自行车馆的赛道宽达11米,其中包括7米宽的比赛赛道和4米的安全通道,赛道从圆心向外扩散逐渐形成弧形坡度。

按照国际自联的要求,整条赛道的坡度将在13度至47度之间。

位于自行车馆东、西两侧的观众席共有3000个,奥运会期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000。

增加的临时座席将沿固定座席依次向上,延伸至场馆的第三层。

奥运会后,东、西两侧各1500个临时座席将被拆除。

奥运会后,老山自行车馆将作为国家队运动员的训练基地,而平时的训练对光线的要求并不苛刻。

这时,自行车馆圆顶上的“天窗”将大显身手。

资料: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2008年奥运会摔跤比赛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