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说明书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1.1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XX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2 工程规模为: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垃圾处理工程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0吨。

3 填埋场库容:120万m3。

4 服务年限:17年。

5 垃圾填埋场总占地面积:174.30亩。

6 填埋区占地面积:108.58亩。

7 垃圾坝采用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25m。

8 每吨垃圾处理年经营成本为:51.23元/吨。

9 劳动定员:20人。

1.2 工程背景XXXX城的城镇生活垃圾,目前主要靠人工清扫、收集,环卫工人用人力车将从各处收集到的零散垃圾,集中到垃圾收集箱处,最后人工装车运往简易垃圾堆放场;这种垃圾的人工集运方式,由于其机械化程度较低,不仅需要大量的清洁工、保洁工和搬运工,而且环卫工人与垃圾长时间接触,其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再由于垃圾桶旁的垃圾往往不能及时转运,长时间裸露在外,导致臭气、蚊蝇及啮齿动物等滋生,给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不利影响。

目前的简易垃圾堆放方式,也完全不符合卫生填埋的规范要求,其直接危害是导致污水(渗滤液)漫流、臭气扩散、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兴建正规的垃圾处理场势在必行。

可见,XXXX城现在的环卫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唯有完善垃圾收集、清运系统,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才能改善XXXX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状况,并最终控制垃圾污染,实现城市环卫规划目标,使环卫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因此,改善现有垃圾收运系统,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1.3 设计依据1.3.1 有关法规、条例、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修正);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5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版;6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2 基础资料、文件1 XXXX省X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基础资料汇编;2 《XXXX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3 《关于XXXX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发改投资[2010]***号,2010年**月**日;4 XXXX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形图(1:500);5 XXXX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6 XXXX城市管理局提供的关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相关基础资料。

1.3.3 采用的规范、标准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2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2004;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5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6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039-1995;7 《城市生活垃圾有机质测定灼烧法》CJ/T96-1999;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9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554-1993;1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1990;1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WKB2w1999;1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1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6 《垂直绿化技术规程》,DBJ08-75-98;17 《城市环境专用设备垃圾卫生填埋》,CJ/T18-1999;1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7;19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20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1.4 设计原则1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2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3采取可靠的处理工艺,做到无害化,尽可能使之减量化和资源化,避免二次污染;4吸取国内、外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经验教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最终处理达到设计要求。

5 充分考虑建设地点的具体条件,使其切实可行。

1.5 设计范围及内容在批准的“初步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核定垃圾产生量及处理规模,对填埋场工程各设计子项进行优化,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及其配套设施,其具体工程内容为:1 150t/d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

卫生填埋场区包括:进场和场区道路,场地平整,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截洪沟,渗滤液导排,填埋气体导排、填埋场运作设备等;2 垃圾渗滤液处理站1座;3 与填埋场相关的配套设施,包括变、配电系统和综合房等辅助工程设施。

1.6 城市基本情况1.6.1 城市概况1.6.2 地理、气侯条件1.6.3 地震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第二章垃圾处理工程设计概要2.1 垃圾处理规模本初设的垃圾处理工程,仅限于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不允许进入填埋场,但对其中无害的部分弃土,可考虑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使用;医疗垃圾因其特殊性亦不允许进入处理场。

一般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城市人口和垃圾清运率,可根据城市实际人口和相应的人口增长因素进行预测。

根据XXXX2008年统计年鉴,XXXX城的实际常住人口为989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401人,现日产垃圾约120吨。

根据城市规划,XXXX城镇人口规划期间的综合增长率为:2009~2015年为4.1%; 2016~2020年为3.6%;2021~2025年为3.0%; 2026~2030年为2.0%。

目前,国内城镇生活垃圾的人均产量为0.8~1.2kg/d·人;尽管国外发达国家人均垃圾产量的下降趋势较快,但我国目前还处于缓慢减少阶段,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均垃圾产量高于发达城市;根据XXXX的实际经济状况及相关资料,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曾对垃圾处理场服务期间的垃圾产量进行预测(表2-1),并根据预测结果,将XXXX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规模定位150吨/d;本设计即按日处理150吨生活垃圾进行设计。

表2-1 XXXX城2011~2030年的垃圾产量预测2.2 垃圾成分业主提供的XXXX城的垃圾成分列于表2-2。

表2-2 XXXX城的生活垃圾成分表2-2的数据表明,XXXX目前的气化率较低,燃料主要以燃煤为主,所以垃圾中无机物含量较高;随着XXXX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气化率和用电率将不断提高,预计垃圾的有机成分亦将随之增加;本施工图设计按照业主提供的现有垃圾成份进行设计。

2.3 垃圾处理工艺本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曾对“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及“垃圾堆肥”几种常用的垃圾处理工艺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综合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 XXXX目前经济尚不发达,城市气化率不高,其垃圾成份特征是有机物所占比例小,无机物所占比例大,可燃物少,垃圾热值偏低;若采用焚烧工艺处理,不仅垃圾减量较少,且需要使用大量的燃煤或燃油作为助燃物,大大增加垃圾处理成本,给今后的日常运行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XXXX的垃圾处理,不宜考虑垃圾焚烧工艺。

2 根据XXXX的具体情况,也不宜采用堆肥工艺,其主要原因:一是XXXX垃圾的有机成分较低(≤40%),堆肥价值不大;二是垃圾堆肥系统不仅工程费用较高,而且工艺设备相当庞大,运行管理复杂;垃圾经过分选后,先将可腐有机物送进发酵仓经过半个月以上的发酵、后分选,再将有用的腐熟物干燥、粉碎、磨细,才能做为垃圾粉备用;这对于XXXX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而言,存在相当难度;三是垃圾堆肥的肥料中,超标的重金属会对农作物造成污染,对人、畜造成伤害;XXXX是当前普遍存在的堆肥产品市场销路不畅,需要进行深入调查,若销路困难,堆肥厂将难以正常运行,大量的剩余垃圾仍需进行填埋处理。

3 XXXX垃圾成分中,无机物占的比例超过60%,适宜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卫生填埋所需机械、设备较少,基建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均比上述焚烧、堆肥工艺低;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综合上述诸因素的基础上,从XXXX的经济条件和垃圾成份的实际情况考虑,推荐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并在初步设计评审中获得评审专家的肯定。

因此,本施工图设计根据批准的“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对XXXX城的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按“卫生填埋”工艺进行设计。

2.4 卫生填埋工艺流程本工程采用的卫生填埋工艺,其流程示意于图3-1。

垃圾进场后,在预先确定的填埋小单元区卸下,用推土机分层推平、压实、覆土;收集的沼气和渗滤液需分别进行处置和处理,使之达标排放。

填埋作业方式主要包括运、卸、摊平、压实、覆土等环节。

卸料填埋作业采用垃圾进场后由下向上分层压实填埋的方式。

图2-1 卫生填埋工艺流程方框图2.5 填埋工艺操作过程垃圾运输车辆进入填埋场时必须进行检查和计量,离开填埋场前宜冲洗轮胎和底盘;卸 料摊铺 压 实 处理站 放经地磅房称重后的垃圾车进入填埋场后,将垃圾卸入预定位置进行卫生填埋操作;填埋作业采用分区、分单元、分层、自下而上的填埋方式,填埋作业由坝后向填埋场尾部推进;填埋作业分区是以逐年递增的垃圾产量为基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垃圾成份,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以渗滤液产生量最小为原则,来确定各个填埋区的面积。

本填埋场将库区内分成三个填埋区,从靠近坝的第一填埋区开始填埋,随后依次向其它区推进;在每个填埋区内,以填埋单元为作业面进行卫生填埋;先将垃圾卸在预先设定的小填埋单元内(10m×12m),用推土机将垃圾均匀摊铺在约120m2面积的填埋单元上,分层铺垫并压实,每层厚约0.40~0.60m,用压实机碾压2~3次,压实密度达0.85~1.0t/m3,多层循环操作;当每一个小单元的垃圾铺垫高度达到2.5m时,应覆0.25m厚的土并压实;随填埋小单元的水平推进和垂直叠加而完成填埋区的填埋;当每一作业区填埋至阶段性高度后,如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作业,则应对其进行中间覆盖,中间覆盖层厚度宜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厚度宜大于30cm;当垃圾填埋达到坝顶高程后,再按1:3的坡度向后推进,每升高5m留出2m宽的水平台阶(俗称“马道”);随着台阶(马道)的攀升,再进行下一个填埋坡度的填埋,直至达到最终标高;当每个填埋区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最后封场;封场时要及时清理场地,注意封场外形的美观,并最后在终场顶部形成约5%的坡度,以利于排除表层雨水;如出现因垃圾填埋区沉降而导致封场顶面层破坏,需及时进行覆土修复,待封场顶面层稳定后,方可进行绿化或综合开发;在垃圾填埋过程中,通过渗滤液收集系统,将填埋区域的渗滤液收集、排放到设置在坝外的调节池贮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