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竞赛初赛试卷第一部分快乐阅读(20分)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中(5分)(1)小说以“钢铁”命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不是蓝色的眼睛,而应该象钢铁般灰色的眼睛。
B.“斯大林”在俄语里就有“钢铁”的意思,这部小说体现了斯大林的思想。
C.人们应有保尔钢铁般的意志。
D.打仗需要用钢铁作的武器。
(2)保尔曾经拥有一支沉重的、带刺刀的步枪,这支枪的来历是………………()A.从住在邻居家的德国人那里偷来的;B.从发枪的游击队那里领来的;C.从路上小男孩那里抢来的;D.好朋友谢廖沙那里分到的;(3)哈利穿越活板门经过了()来到了最后一个房间遇见了奇洛。
A一扇厚重的木门--魔鬼网--三个头的大狗--巨型棋盘--黑色的火焰--巨怪B.三个头的大狗--魔鬼网--巨型棋盘—一扇厚重的木门--巨怪--紫色的火焰C.巨怪--魔鬼网--一扇厚重的木门--黑色的火焰--巨型棋盘--三个头的大狗D.三个头的大狗--魔鬼网--一扇厚重的木门--巨型棋盘--黑色的火焰--巨怪(4)“头发一年四季油亮亮的,分头,但无一丝油腔滑调感,无一丝阔“小开”的味道,很分明的一道线,露出青白的头皮,加上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透出一股挡不住的文气,笛子又吹得好”的是…………………………………………………………………( )A.桑乔B.蒋一轮C.白三 D.杜雍和(5)下面各项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
108个英雄好汉,性格迥异:宋江的谦恭,吴用的多谋,武松的勇武等等,无不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B.《西游记》主要叙述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书中大闹天宫、智取生辰纲、高老庄招亲、三调芭蕉扇等情节已是耳熟能详。
C.《秘密花园》讲的是玛丽在克拉文先生的大庄园发现了被锁住的秘密花园还发现柯林是一个瘦弱、不能行走的少爷。
玛丽和柯林成了朋友,后来,柯林可以行走了,身体强壮起来,成为了米赛尔斯威特庄园的主人。
D.《会跳舞的向日葵》是著名作家秦文君写的一部儿童,书中的主人公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孩,主要有香草,香晏姐弟俩,“一根筋”小牛和他的“软弱”弟弟奶末头,漂亮女孩对对等。
他们住在同一条街,有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
3.人物赏析(5分)学校举办“名著新读角色体验”主题系列活动。
其中一项活动是将名著的某一情节改编成剧本。
请你从下面所给名著中任选一部,写出作者,作简洁的语言概括该名著的一个情节,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选取该情节的理由。
《西游记》、《水浒传》、《绿山墙的安妮》、《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作品及作者:(2分)《》( )(2)情节概括:(1分)(3)理由:(2分)4.片段赏析(6分)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
“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1)阅读上述文字,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推断出,文中的“我”是外国文学名著《______》的主人公,名叫____。
“我”的外祖父是一个的人;“我”的外祖母是一个_ __ 的人。
(4分)(2)我能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2分)第二部分阅读赏析(80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材料一】外来粽品牌垄断市场昨天,记者在我市部分超市看到,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但“思念”、“三全”、“安井”、“五芳斋”等外地的品牌粽子已经在各大超市出现。
为何不见本地粽子的身影呢?超市负责人说,超市商品采购由总部决定,总部只采购品牌粽子,而目前本地粽尚无自己的品牌。
【材料二】本地粽以“鲜”取胜7.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
毕业考前夕,有家长特意包粽子给孩子吃,这粽子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祝愿。
请说出是什么祝愿。
(1分)(二)种植春天(12分)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
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
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
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
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
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
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士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
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
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
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是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它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作中介,把冰凌百丈变为繁花万朵。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8.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态度是 _;农夫的态度则是_。
这里运用了___ ___的写法,表现了农夫待人 _ 更加烘托出了国王的性情________。
(5分)9.为什么在少女的坟墓上,竟开满了五彩斑斓的花?(用文中话回答) (1分)___10.“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作中介,把冰凌百丈变为繁花万朵.”使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说明了什么? (3分)11.“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你觉得除了春天,还会有些什么?我能说说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_(三)苏州园林(16分)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括号里()。
(4分)13.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 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点是:是:_(3分)14给选文第③段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分)15. 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16选择下面一句,说说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四)看戏(19分)时间是晚上八点。
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没有风。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
树叶也是静静的。
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
相反,人非常满。
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
烟雾不散。
海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灯光前面来了。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头饰上,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始唱了。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
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下来,()在地上,()到空中,()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
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融在了一起。
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
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
潮在涨。
没有谁能控制住它。
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
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
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过去了,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2分)(1)“奇迹”指的是_(2)奇迹产生的原因是_ __18.作者为什么没有详写《穆桂英挂帅》剧情,却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面?(3分)__ _19.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精读第四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