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打造品牌
全力推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会宁县红色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会宁县委
会宁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红色牌、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会宁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效益。
一、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会宁境内旅游资源类型较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
红军会师期间,红军主力部队先后在会宁战斗休整近一月,留下了20多处战斗遗址、1000多件革命文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有革命遗址遗迹大墩梁烈士陵园、慢牛坡烈士陵园、东山烈士陵园和河畔红园以及6处战斗遗址。
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牛门洞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彩陶、磨制石器等文物,是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见证;有古城遗址和以汉墓群为代表的古人类墓葬20多处,筑于金代的郭哈蟆城和宋代的西宁城,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铁木山,集文化遗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现存多处石窟和庙宇古建筑,地貌独特,森林葱郁,有“旱塬秀峰”之称;位于铁木山下的马明心教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伊斯兰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的创道传教遗址,是全国各地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圣地之一,有“小。
源上下功夫。
有机整合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
我们把红色革命特色与地方传统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红色主题,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绿色资源和金色教育资源联动发展。
一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建设了县级馆藏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全国重点历史博物馆,开发保护了筑于金代的郭蛤蟆城、筑于宋代的西宁城以及马明心创道传教遗址等历史古迹,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文物景区开发力度,用红色旅游带动历史文化旅游发展。
二是充分挖掘金色教育资源。
发挥会宁金色教育的品牌优势,积极搭建会宁教育考察旅游平台,以“金色教育”映衬“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带动“金色教育”,达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充分挖掘绿色生态资源。
发挥“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绿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特色旅游,让游客真切感受浓郁的农家风情、体验勤劳朴实的农家生活。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娱乐型旅游转变。
(三)强化宣传,在扩大品牌影响上下功夫。
全方位进行品牌宣传是扩大红色旅游影响的有效途径。
我们先后成功举办了红军会师五十、六十、六十五、七十周年、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等大型纪念和节庆活动,宣传介绍了会宁,极大地提高了会宁红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特别是在红军会师七十周年大庆期间,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规模、高规格的纪念活动。
2009年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5周年之际,会宁和华池两县联合举办了“2009会宁—六盘山—华池—延安红色旅游线路推介”活动,首次实现了庆阳、白银、平凉、陕西延安、宁夏固原三省五地联合推介,开创了会宁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路子。
2010年,我县参加了延安市主办的长征路上四大聚焦点《联合宣言》活动,四川省主办的《陕鄂渝甘红色旅游圈合作协议》活动,省旅游局主办的甘肃省“全国百城世博旅游宣传周暨观世博·游丝路”主题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并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书记来了”访谈栏目、迎
世博·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高峰论坛上,大力宣传推介会宁,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评为全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
(四)加强培训,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培训,着力提高红色景区管理人员素质,规范行业服务,促进全县红色旅游发展。
成功举办省级红色旅游培训班5次,县级培训班3次,开展了以普通话、服务礼仪、讲解技能、安全消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讲座。
强化景区管理人员学习,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知名红色景区学习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培训,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
进一步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成立了会宁会师旅行社,完成了南苑三星级宾馆创建,全县旅游行业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按照“丰富会师旧址内涵、改造提升长征胜利景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红色文化”的思路,以长征为背景,突出会师主题,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崇文重教的历史为背景,突出会宁优势,打造教育名县品牌;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突出文化优势,打造古道名城品牌;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努力用“红色”吸引市场,用“绿色”拓展市场,用“金色”感召市场。
一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
紧紧抓住国务院《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意见》等政策机遇,认真对接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加大旅游项目争取力度,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形象和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是做大做强红色旅游。
按照做大亮点、延长短板、三色互动、整体提升的要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旧城区改造,建设状元风传统文化一条街;结合祖厉河治理,建设汉唐风商业文化一条街;结合新城区建设,建设现代风娱乐文化一条街,更加突出文化名城的历史内涵。
到“十二五”末,实现会宁旅游发展三大目标:确保会宁红色旅游在甘肃的龙头地位,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以上,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之一。
三是全力打造精品景区。
严格按照4a级景区管理标准,进一步充实、提升、完善会师旧址内涵,由以景区开发建设向管理提升转变。
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开发,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长征胜利景园改造提升步伐,实施会师旧址纪念馆布展设施提升工程,着力建设集红色旅游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长征胜利景园,力争把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与长征胜利景园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红色景区。
四是深度整合旅游资源。
加大对西宁城遗址、牛门洞新石器遗址、汉墓群等历史遗迹开发保护力度,建设会宁历史遗迹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