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地理一、选择题1.(2018江苏连云港)某地处于温带,降水季节差异大,夏季多雨,图9中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某地处于温带,降水季节差异大,夏季多雨,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读图可知,①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③地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2018山东枣庄)由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结合如图,完成小题:(1)下列有关世界四大湾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 四大湾区海运交通便利B. 四大湾区矿产资源丰富C. 四大湾区地处中低纬沿海地区D. 四大湾区有三个在太平洋沿岸,一个在大西洋沿岸(2)下列有关湾区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发达②以首都为中心③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④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⑤以重工业为主A. ①③④B. ③④⑤C. ①②③D. ①④⑤【答案】(1)B(2)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四大湾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四大湾区都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位于太平洋沿岸,美国纽约湾区位于大西洋沿岸;日本东京湾区矿产资源贫乏,需要进口。
故B错误,符合题意。
(2)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都具有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具有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故①③④符合题意;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都距离首都较远,故②错误;粤港澳大湾区以轻工业为主,故⑤错误。
综合分析,A正确。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考查世界四大湾区的位置及资源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世界四大湾区的经济、交通及文化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 臭氧层遭到破坏B.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C. 全球六大板块不断运动D. 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破坏、板块运动关系不大。
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4.下列诗句中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 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答案】D【解析】【分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有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反映了纬度因素对气候有影响。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诗句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10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图3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A. 15°E,23.5°NB. 45°W,23.5°SC. 15°E,23.5°SD. 45°W,23.5°N(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 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B. 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C.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D.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A. 白昼时间很长B. 白熊在海冰上觅食C. 大群的企鹅在游泳D. 因纽特人正在捕鱼【答案】(1)A(2)D(3)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度、大洲大洋的判读及两极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纬度是23.5°N;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知,经度是15°E。
故A正确。
(2)读图可知,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故D正确。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根据题意可知,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的时间是8月,此时是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很长;白熊(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3)C。
【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四大洋的位置,读图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6.读图,完成小题。
(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A. 大西洋B. 阿尔卑斯山脉C. 地中海D. 红海(2)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B. 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D. 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答案】(1)C(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判断,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处,会扩张;地中海位于板块碰撞处,会缩小,逐步消失;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会不断升高;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面积不断扩大。
故C正确。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致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故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的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7.图4是2008年以来举办G20峰会的部分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①“④地对应的气候类型图分别是()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丁丙甲D. 丁乙丙甲(2)对欧洲西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大部分位于北纬40°-北纬60°,南与非洲隔海相望B. 欧洲西部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C.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丰富,乳畜业发达D. 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答案】(1)C(2)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欧洲西部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①是温带季风气候,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是地中海气候,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图中气候类型图可知,甲终年温和湿润,是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地中海气候;丁夏季高温多雨,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即图中①-④地对应的气候类型图分别是乙丁丙甲。
故C正确。
(2)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40°-北纬60°,南与非洲隔海相望;欧洲西部的国家大部分为发达国家;从事工业的劳动力丰富,乳畜业发达;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是澳大利亚。
故A正确。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二、判断题8.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受张裂作用面积不断扩大。
【答案】错误【解析】【分析】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受张裂拉伸作用面积不断扩大。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红海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熟练掌握板块的位置和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综合题9.a图所示的国家人口约450万人,国土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b图所示国家人口约1.27亿,国土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C图为世界主要板块分布略图。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a图和b图所示国家的半球位置、人口密度的差异,完成下表(2)a图和b图所示国家均为________(选填“岛国”“内陆国”),气候均具有________(选填“海洋性”和“大陆性”)特征。
(3)a图所示的国家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结合图c,推断b图中所示的国家是否多火山地震,并说明原因。
【答案】(1)西半球;小;东半球;大(2)岛国;海洋性(3)是,该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新西兰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根据图中两国的经度位置可知,a图所示的国家位于西半球,b图所示的国家位于东半球。
人口密度就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
根据题意计算可知,a国人口密度小,b国人口密度大。
(2)读图可知,a图和b图所示国家均为岛国,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征。
(3)读图可知,a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西半球;小;东半球;大;(2)岛国;海洋性;(3)是,该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点评】(1)本题考查日本和新西兰所处的半球位置和人口密度的大小,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日本和新西兰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