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施工作业规程(修改)详解

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施工作业规程(修改)详解

目录第一章施工概况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编写依据第二章地质及水文地质第三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施工方案第三节施工工艺第四节质量要求第四章施工辅助第五章施工组织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井口牌版第二节钻爆第三节装岩第四节提升第五节井帮和井底管理第六节防坠措施第七节一通三防管理第八节机电管理第九节耙矸机固定及使用第七章避灾路线第八章文明施工第一章施工概况第一节概述山西兴盛鸿发煤业有限公司为60万吨/年改造井,新设计主井井筒为立井,净径5.0m,井深385m,井口设计标高+985m,根据临时改绞提升需要,施工井底水窝10m,即井筒总深395m。

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包括硐室主体33.28m(南侧12.58m,北侧20.7m)及通路98m,均为平巷施工,底板标高+599.917m。

根据图纸会审要求,硐室主体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净宽5000mm,净高4000mm,井筒两侧各0~7.2m为锚网+29U可缩性钢棚+喷射混凝土200mm厚+锚索+双层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其它部分为锚网+喷射混凝土+锚索+混凝土联合支护;硐室通路均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锚网喷支护120mm厚,南侧通路净宽3600mm,净高3100mm,北侧通路净宽2600mm,净高2600mm。

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0,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30。

第二节编写依据1、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平、剖、断面图2、山西兴盛鸿发煤业有限公司主、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4、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规范5、煤矿建设安全规范6、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根据实际揭露地质情况,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顶板上3.5m~10m均为泥岩及煤线互层,0~3.5m为泥岩,硐室掘进范围为泥岩及炭质泥岩,硐室底板下0~4m为炭质泥岩及泥岩,4~10m为泥岩及砂岩,硐室顶、底板及掘进范围岩层均较紊乱,裂隙发育,施工时需加强支护并采取相应安全保障措施。

根据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预计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施工时涌水量小于10m³/h。

第三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准备1、由工程专业测量人员从封盘口南北方向下放两条硐室方位边线,在井壁上固定中线点,并认真检查中线,确保误差不超过规范要求,井口下放长钢尺,并在浇筑好的井壁上设置标高点,严格控制硐室标高及方位。

2、所需施工材料及器械必须备齐,碹胎加工必须在地面组装并按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入井,模板和木板背板准备到位。

3、支护用锚杆、网片、锚索、钢棚等材料进场并检验合格。

4、钢筋进场并验收合格,根据消耗计划在地面进行预加工。

5、施工作业规程传达至所有施工人员。

第二节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有两种:硐室与井筒同时施工和硐室与井筒顺序施工,两种方案比较如下。

因建设单位要求井筒尽快落底,并签订相关协议,结合实际揭露地质条件差等因素,确定采用硐室与井筒顺序施工的方案,硐室采用破井壁法分侧下行分层施工,前期施工采用井筒现有提升系统出矸,后期施工利用井筒临时改绞后提升运输系统出矸,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按设计要求将井筒施工到底,包括井底水窝。

2、井筒施工过硐室范围时,钢筋进入硐室顶板下1m范围,保证连接处搭接长度,其它范围采用素混凝土支护。

3、因井筒临时改绞及提升运输需要,井筒内设计漏斗及硐室底板基础等后期具备条件时施工,届时编制专项措施。

4、井底水窝落底后,将吊盘提升至硐室掘进范围,破井壁开口施工硐室。

5、硐室开口范围内的矸石全部填至井底水窝内,直到井底水窝填满为止。

6、硐室采用分侧下行分层施工,即先施工一侧,长度为钢筋混凝土支护段范围0~7.2m、先拱部后墙部分上下两层施工,永久支护完成后,再按同样方法施工另一侧,严禁两侧同时开口,防止应力集中发生硐室冒顶事故。

7、施工一侧时,按照够一棚距离架一棚的循环进尺(炮眼深度小于1m)进行锚网、架棚、喷浆一次支护,等7.2m全部施工完后、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永久支护;按同样方法施工另一侧。

8、硐室开口破井壁时,按照分次装药分次爆破的方法施工,即掏槽眼及崩落眼先爆破、周边眼最后爆破,周边眼间距按150mn布置,孔深0.3m,间隔装药,每眼装药量不能超过150g,确保开口成型。

9、两侧硐室钢筋混凝土段(各0~7.2m)及井底临时泵房、临时变电所施工完后,进行井筒临时改绞,临时改绞后再施工剩余工程。

井底临时泵房、临时变电及井筒临时改绞另行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井筒临时改绞前,硐室施工采用井筒现有提升系统出矸,即采用中心回转抓岩机及吊桶装矸,硐室处用0.6m3的耙矸机(仅底盘段)将矸石耙至井筒内。

11、井筒临时改绞后,剩余工程施工采用改绞后提升系统出矸,即采用耙矸机及矿车装矸,罐笼提升。

第三节施工工艺1、凿岩:采用YTP28型风钻,配φ22×2200mm中空六角钢钻杆,φ42mm 的“一”字型钻头,眼深1.0(硐室主体)或2.0m(硐室通路)。

2、爆破:选用高威力乳化炸药,药卷规格φ32×180mm,每卷重200g,雷管选用3m长脚线毫秒延期电雷管,装药方式选用连续反向装药,连线采用串联方式,按光面光底弱震弱冲的要求进行光面爆破。

放炮前施工作业人员必须远离井口50m方可爆破,放炮通风时间不得低于15分钟,通风瓦检员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严格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3、装岩与排矸:前期施工采用井筒现有提升系统出矸,后期施工利用井筒临时改绞后提升运输系统出矸。

4、锚网:采用YTP-28型风动凿岩机、配φ32mm“一”字型钻头打眼,孔深2200mm。

锚杆采用φ20×2200mm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800mm,矩形布置,配150×150×8mm金属托盘及CK2335药卷。

金属网片选用φ6mm盘圆焊接金属网,网格100×100mm,采用12号铁丝绑扎。

5、架棚:中腰线拉规格—架腿—架拱—上卡揽,按要求扩够位置后及时架棚,棚腿栽在实底上,不实加垫板;棚架好后按要求进行背设,空帮空顶必须及时用大矸块或混凝土背板背实背严,需要时必须用坑木、绞架接顶,严禁空帮空顶。

6、喷射混凝土:先墙后拱,从墙基础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

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为宜。

喷射时,喷浆机的供风压力为0.4Mpa,水压应比风压高0.1Mpa左右,加水量凭喷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最合适的水灰比是0.4~0.5之间。

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的变化,及时调整供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要使喷射的湿混凝土无干斑,无流淌,粘着力强,回弹料少。

一次喷厚50~70mm,并要及时复喷,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否则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

7、锚索:用MQT-120/2.7型锚索锚杆机打好眼后,将锚固剂用锚索送入眼底,使锚索顶住锚固剂,用带有专用搅拌器的锚索钻机旋转推进锚索,将锚索旋入锚固剂并对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控制在20~35s),直至锚索达到设计深度。

停止搅拌后,必须继续保持锚索钻机的推力约3min后,方可撤去钻具,然后再安装托盘及锁具。

待15 min后,再对锚索进行加压,达到设计预应力(预应力不小于100KN)后迅速换向回程,最后卸下张拉千斤顶(注意用手接住,避免坠落),完成锚索安装。

8、钢筋混凝土支护:按照钢筋绑扎-稳模-混凝土-拆模工序施工。

第四节质量要求及技术标准1.巷道光爆标准(1)岩面上留下的眼痕应不小于其总数(周边眼)的50% 。

(2)严禁有欠挖现象。

(3)岩面上不应有明显的炮震裂缝。

2.锚喷巷道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各种原材料规格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巷道净宽:合格0~+150mm,优良0~+100mm。

(3)巷道净高:合格0~+150mm,优良0~+100mm。

(4)锚杆锚固力:合格为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顶帮均为70KN)的90% ;优良为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5)锚杆安装:合格为安装牢固,托板基本紧贴壁面,不松动;优良为安装牢固,托板紧贴壁面,未接触部位楔紧。

(6)锚杆预紧力:合格为不小于设计值(100N·m)的90%;优良为不小于设计值。

(7)锚杆间排距:允许偏差±100mm。

(8)锚杆孔深度:允许偏差0~+50mm。

(9)锚杆角度:垂直打设锚杆允许偏差±3°,有角度的允许偏差0~5°。

(10)锚杆外露长度:外露长度不大于50mm。

(11)墙基础深度:允许深度不小于设计值(250mm)的90%。

(12)喷层厚度:合格为厚度不小于设计值(200mm)的90%,优良为不小于设计值。

(13)表面平整度:每平方米范围内凹凸程度最大不超过50mm。

(14)喷浆时,应留出网片接茬,保证下一片网能够与其对接。

3、锚索支护(1)锚索预应力:合格为不小于设计值(100KN)的90%,优良为不小于设计值。

(2)锚索间排距:允许偏差±100mm。

(3)锚索孔深度:合格为不小于设计深度的95%,优良为不小于设计深度,允许偏差0~100mm。

(4)锚索孔方向:合格为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角不应大于3°,优良为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角不应大于2°。

(5)锚索外露长度:露出锁具以外150~300mm。

4、钢筋绑扎(1)钢筋品种、规格、质量、性能及加工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绑扎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应绑量10%且不连续为优良,20%且不连续为合格。

(3)受力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排拒允许偏差±10mm。

(4)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10mm。

5、模板工程(1)立井模板半径+10~40mm为合格,+10~30mm为优良,主要硐室,中线至两帮板距离+10~40mm为合格,+10~30mm为优良,腰线至顶板距离+10~40mm 为合格,+10~30mm为优良。

(2)立井模板到岩面距离不小于设计50mm为合格,不小于30mm为优良,硐室不小于设计30mm为合格,不小于15mm为优良。

(3)模板接茬平整度立井≦10mm,硐室≦15mm。

6、砼支护工程(1)水泥、骨料、水、外加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立井半径0±50mm合格,0±30mm优良。

(3)控制硐室中线至任一帮距离0±50mm合格,0±30mm优良,腰线至顶底板距离0±50mm合格,0±30mm优良。

(4)立井井壁厚度局部-50mm合格,-30mm优良,硐室壁厚度局部-30mm合格,-15mm优良。

(5)表面无裂缝、蜂窝、孔洞、露筋为优良。

(6)接茬平整度立井≦30mm,硐室≦15mm。

(7)砼强度达到设计规定,任一组试块不低于设计85%。

第四章施工辅助第一节主要施工设备井筒临时改绞前,采用井筒现有主要施工设备;井筒临时改绞后,采用改绞后主要施工设备,即采用耙矸机及矿车装矸,罐笼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