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厄德里克的小说_鸽灾_

评厄德里克的小说_鸽灾_

1969年,基奥瓦印第安人N.斯科特·莫马戴(Scott Momaday)的小说《黎明之屋》(House Made of Dawn,1968)获普利策文学奖,拉开了“美国本土文艺复兴”的序幕。

随后,詹姆士·韦尔奇、杰拉德·维兹诺、莱斯利·西尔科、西蒙·欧提兹、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等为代表的一批印第安裔杰出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使美国印第安文学作品跻身美国主流文化市场,成为美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路易丝·厄德里克,具有德、法、奥吉布瓦血统,是公认的“美国本土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浪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当代最有成就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继1984年成名作《爱药》之后,至今已出版十三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三部诗集,五部儿童作品,三部散文集。

她的作品多以北达科他地区为背景,被评论界称为“北达科他世系”小说,与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相提并论。

她的作品主题丰富,涉及当代本土作家关注的问题,如土地、社群的重要性、个人和文化身份的复杂性、文化生存等问题,并以其对当代印第安人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深受欢迎,先后获得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鸽灾》(The Plague of Doves,2008)是她的第十二部长篇小说。

小说一出版便好评不断,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列。

2009年获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同年4月入围普利策小说奖的最后竞逐,并获得明尼苏达州图书最佳小说奖。

《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将其列为该年度最佳图书。

小说沿用厄德里克一贯的写作模式,由短篇故事构成,四个叙述者讲述了二十个相互关联的故事,其中九篇已分别发表在《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和《北达科他季刊》上,其中两篇获1998年和2006年度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一篇获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两篇获2005年和2008年美国最佳悬疑小说奖。

厄德里克在一次采访中说,小说源自若干历史事件,包括1897年北达科他埃蒙斯县的私刑事件,当时被绞死的印第安人中有个十三岁的男孩。

厄德里克说,这个事件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

许多年来她围绕这件事写了很多故事,这些不同的故事构成了长篇小说《鸽灾》。

小说以北达科他州一个虚构的小镇普路托及其附近的保留地为背景,围绕欧洲移民、奥吉布瓦人和梅蒂斯人(奥吉布瓦人与法国人的混血种群)两大社群,讲述了三代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

小说中有暗杀、私刑、浪漫爱情及印白通婚,到第三代,是血缘把白人和印第安人两个冲突的社群紧紧连结在一起,谱写了一段共同拥有、错综复杂的历史。

作者从多角度追溯了小镇普路托在保留地边界内建立并经历兴衰的历史,再现了美国
殖民主义、种族和印第
安人失去土地的历史。

可以说,普路托小镇的
历史就是美国社会发
展史的一个缩影。

小说的二十个独
立故事由暴力、爱情和
历史三条线串连起来,
四个讲述者通过追溯
家族史展现了种族的
冲突、融合和殖民扩张
的历史。

伊芙琳娜·哈
暴力·爱情·历史
——
—评厄德里克的小说《鸽灾》
黎会华
《鸽灾》封面輧輮
外国文学动态
普讲述了外祖父穆夏姆和外祖母(白人)在1896年鸽灾中的浪漫邂逅和私奔。

伊芙琳娜是奥吉布瓦人和白人的混血,喜欢听外祖父穆夏姆讲过去的故事。

穆夏姆是讲故事的高手,也是家族和部族历史的知识库。

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年轻的穆夏姆和几个印第安人在白人洛克瑞恩的农场偶遇了一起凶杀事件,他们救起了唯一幸存的婴儿,却为是否报官发生了争执。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带走孩子,孩子必死无疑;带走孩子,他们自己将面临死亡威胁,因为白人是不会相信印第安人的。

最后,他们偷偷给治安官留了张字条。

孩子获救了,而他们却没有逃脱被处死的命运。

一群白人对他们实施私刑,除穆夏姆神秘生还外,其他三人,包括一个十三岁的男孩都被绞死。

在这个故事中,印第安人的善良和种族主义冲突也一目了然。

印第安人视死如归的歌声,传达了他们对种族暴力的无力与无奈,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国司法制度的质疑。

第二个主要讲述者法官安东·巴基尔·库茨也是一个混血儿,他主要讲述祖父约瑟夫一行到北达科他探险并建立普路托镇的历史。

同时,他也见证了普路托镇的衰败,以及处私刑事件对印第安人和白人两个社群后代的影响。

受害者和施刑者后代的通婚,将两个社群的生活紧紧相连,彼此已无法互相指责。

第三个讲述者沃尔德,主要讲述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与库茨法官的叙述一道,扩展和补充了伊芙琳娜叙述所构建的故事整体框架。

第四个讲述者科迪莉亚医生,是小说开始所叙述的暗杀事件的幸存者。

她讲述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不为印第安人治病的原因,那就是种族主义对她根深蒂固的影响。

直到真相大白的多年以后,年届七十、孤独生活的她才开始反思过去。

小说人物繁多,故事错综复杂。

围绕暴力、爱情和历史,作者以如下手法,表现了历史对当下现实的影响,使小说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多重叙事。

同以往作品一样,厄德里克娴熟运用印第安人口头叙事的技巧,从不同角度讲述同一事件,让读者通过视角转换而产生的片断拼凑来获得故事全貌,使故事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第二,时空交错。

厄德里克没有按时间顺序编排故事,而是让故事穿梭于过去与现在。

比如,根据厨房里的肯尼迪像,可以推断伊芙琳娜生活在六十年代。

开篇的暗杀事件所发生时间(1911年)在小说进行到三分之一时才提到,而小说结束的时间也不明确,是读者通过幸存者的年龄推断出来的;第三,巧用意象。

普路托是罗马神话中的死亡之神和阴间统治者,暗含作者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借指他们的殖民对印第安人来说犹如死神到来。

小说的标题“鸽灾”也具有象征意义。

基督教中,鸽子象征和平和圣灵。

当大批的白鸽落到齐佩瓦保留地的农田上,白色覆盖了一切,那么鸽子也是“神授天命论”的隐喻,“和平”变成了灾难。

另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是小提琴独奏曲,它使穆夏姆弟弟度过了忧伤的童年,也使误入歧途的科温走上了正路,成了音乐家。

因为音乐,杀手甚至停止了对七个月大孩子的杀戮。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听到同一段音乐,凶手最后心脏病复发身亡;第四,虚实相生。

厄德里克所有作品里的保留地、城镇及人物都是虚构的,但《鸽灾》中的两个人物除外。

一个是路易斯·瑞尔。

他是加拿大西部平原梅蒂斯人的领袖,为保护梅蒂斯人的土地曾两次领导了针对加拿大政府的抵抗运动。

另一个是印第安人霍利·茨瓦克,1897年在北达科他埃蒙斯县被白人暴徒绞死时年仅十三岁。

这两个真实人物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历史感,也暗含了作者保护种族利益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种族主义暴行的痛恨。

正如评论家玛格丽特·努瑞所指出,“她(厄德里克)描写的地貌是美国的,她的观点是本土的,她的英语散文,在这本小说中点缀着梅蒂斯语和奥吉布瓦语,是一个世界的产物,文化冲突和殖民主义已影响了这个世界整整几个世纪”。

作为获得多个奖项的小说《鸽灾》,无论是其写作手法还是思想立场,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苏玲)
作品介绍
Recent Developments輧輯。

相关主题